院長警告:社會辦醫將現一場大洗牌!盲目重複投資不可持續

院長警告:社會辦醫將現一場大洗牌!盲目重複投資不可持續

導讀:於志國院長:“現在,醫療健康領域,社會辦醫增長太快了,去年新增了2000多家民營醫院和1.3萬家診所,全國來看,專業技術人才總數本就不足,社會辦醫機構卻在快速增長,一定不是個好事情!不遠的將來,社會辦醫領域一定會出現大洗牌,盲目重複的投資項目是不可持續的”。

“其實醫療項目沒有醫生認為的那麼慢,也沒有資本方認為的那麼快,以我們十五年的社會辦醫經驗來看,新建醫院或醫療項目的運營管理速度就可以做到讓資本和醫生們都可以接受的時間!太快有問題,蘿蔔快了不洗泥;太慢也有問題,會造成很大的生存壓力!”不久前,於志國院長在自己的朋友圈發表了這樣的觀點。

院長警告:社會辦醫將現一場大洗牌!盲目重複投資不可持續

歷任公立三甲醫院副院長,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北京京都兒童醫院等諸多知名私立醫院經營院長和執行院長,現任北京京城醫諾醫療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京城醫館連鎖創始人於志國,尤其重視私立醫院以及如今蓬勃發展的醫生集團的運營管理。不久前他和《看醫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無論是私立醫院還是醫生集團的良性發展,離不開三大支柱:資本、運營管理團隊和專業技術團隊,三者缺一不可。”於志國認為,醫生往往專注於臨床技術,資本運作和運營管理往往是短板。

“其中,運營管理是核心,一定要重視,現代企業強調‘向管理要效益’,沒人說‘向總工程師、工程師要效益’,在其他行業形成的共識在醫療行業也同樣適用。”他認為,私立醫療機構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企業。

於志國還表示,醫生集團不僅要有優秀的醫生團隊,更應該有卓越的運營管理團隊。“我建議在社會辦醫的醫療圈內部找,畢竟醫療行業比較特殊,可以找在社會辦醫的醫療機構做過院長、副院長的人,最好年富力強,學習能力也比較強,因為醫生集團的發展規模、區域性,專科或綜合的定位都有很大的差別。”

同時,他也認為,公立醫院的管理者如果想要“下海”進入社會辦醫領域一般需要3~5年的適應期,並且經歷2~3家社會辦醫機構的摸索期:“社會辦醫和公立醫院的管理差別很大,因為不是一個平臺。公立醫院並不太關注市場運營,重管理輕經營,越是三甲醫院越不愁病人來源。新建的社會辦醫機構重點是考慮患者來源,經營業績,沒有來源,沒有業績,如何生存?如何發展?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既要立足於當下,更要著眼於未來,所以對社會辦醫的運營管理要求是很高的。”

雖然目前工商註冊的醫生集團已經超過了800多家,但於志國認為,其中有不少是“跟風者”。“目前,只有少數醫生集團做的還不錯,但整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能夠成功的還是少數,在中國的醫療大環境下,醫生集團的最終出路,可能還是要走向擁有自己的實體,大部分人的合作精神很差,只靠與平臺合作很難長久。”他說。

對於醫生集團引入資本,於志國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醫生集團如果選擇和資本合作,一定是要理念一致,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否則不融也罷。”

不少資本對醫生集團的強烈興趣也體現了目前資本蜂擁湧入醫療領域的熱潮。“資本往往想賺快錢,但醫療相對是個慢行業。”於志國還對資本提出了一些建議,“現在,醫療健康領域,社會辦醫增長太快了,去年新增了2000多家民營醫院和1.3萬家診所,全國來看,專業技術人才總數本就不足,社會辦醫機構卻在快速增長,一定不是個好事情!不遠的將來,社會辦醫領域一定會出現大洗牌,盲目重複的投資項目是不可持續的”。

最後他建議,在投資之前,資本需要請專業的醫療運營管理人員進行評估,給出參考,避免交高額學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