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紀檢監察報:掃除行業亂象,讓「潛規則」無立錐之地

近日,導演郭靖宇在微博公開發文,實名揭露電視劇行業收視率造假情況,引發輿論廣泛關注。隨後,國家廣電總局迅速回應稱,針對收視率問題的輿情和反映,已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

事實上,類似的“潛規則”不是什麼新鮮事物,也不僅存在於影視圈。曾幾何時,在“腐敗亞文化”的影響下,不少人飽受形形色色的“潛規則”之苦:去醫院做手術要給主治醫師、麻醉師、護士奉上“紅包”,上學讀書、畢業找工作要托熟人打招呼,職場升遷、出國深造要找“靠山”抱“大腿”,甚至貧困群眾申請危房改造補助也得送禮、請吃飯……這些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潛規則”,就像一隻只“黑手”,破壞政治生態、從政環境、社會風氣。而且,不少所謂的行業“潛規則”,還是半公開化甚至完全公開化的,嚴重汙染世道、敗壞人心。如果有人“不識相”,想去捅破“窗戶紙”、撕破“遮羞布”、扯下“假面具”,就會被視為“另類”“異類”,不僅會遭到既得利益者的孤立排擠、打擊報復,甚至會受到來自親朋好友、同學同事等身邊人的“群起而攻之”,被斥“真不懂事”“就你清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層層推進、步步深入,形成激濁揚清、祛邪扶正的強大勢場,不僅淨化了黨內政治生態和從政環境,而且帶動了社會風氣的好轉。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敢於向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潛規則”亮劍,用明規矩驅逐“潛規則”,用紀律的尺子、規矩的籠子管住“冰凍三尺”的灰色地帶、變革“見怪不怪”的陳規陋習。曾是“官場標配”的接風宴不擺了,“人手一份”的土特產品拿不得了,巧立名目的違規補貼不敢發了……事實證明,只要下決心、動真格,就沒有剎不住的歪風陋俗,也沒有破不了的“潛規則”。

當然,“潛規則”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掃除“潛規則”也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電視劇行業收視率造假問題,暴露出“潛規則”在一些行業和領域還相當頑固,也有一定的生存土壤、市場空間。根治“潛規則”,除了要有雷霆萬鈞的“破”和“懲”,還得與“立”和“治”結合,“懲前”的同時著眼“毖後”,既治標又治本,把明規矩立起來、用起來。當務之急,是從重點人、重點事“開刀”,正所謂“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先形成“知止”“不敢”的強大震懾,而後進行“地毯式清理”,把“誰主管,誰負責,誰治理”的壓力傳導至各個領域、各個行業,讓“鐵掃帚”掃到每個“陰影”。

掃除“潛規則”,沒有特殊行業,也不應該有“吃瓜群眾”。各行業主管部門當“聯合作戰”,社會各界要“從我做起”革除不合時宜的“行規”,每個人要敢於和習慣對“潛規則”說“不”……少一些“眾人抬”“隨波逐流”“向‘惡’的低頭”,無論什麼樣的“潛規則”都會失去市場、失去通道、失去土壤!(石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