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變身」清潔能源 「點讚」諸暨農村垃圾分類

2018-09-18 07:38 | 紹興日報

垃圾“变身”清洁能源 “点赞”诸暨农村垃圾分类

安家湖村生活垃圾生態利用示範點

日前,在諸暨市陶朱街道聯合村,農戶朱德江家中的沼氣管道正式鋪設完成。“聽說這沼氣是利用廚餘垃圾發酵製成的,既為環保作了貢獻,還為我們省了煤氣錢。”朱德江一邊嘗試著點燃沼氣灶,一邊感嘆垃圾資源化處理帶給家庭的好處。

今年3月以來,陶朱街道依託第三方保潔公司,收集全街道20個行政村的廚餘垃圾,開展廚餘垃圾發酵處理,沼氣入戶惠民工程由此啟動。至目前,像朱德江家這樣免費享受沼氣紅利的已有30多戶。接通沼氣後,農戶每月煤氣使用量能直接減少近70%,生活成本大大降低。

無獨有偶,在暨陽街道安家湖村新畈沼氣站,該街道12個行政村每天產生的近3噸廚餘垃圾也通過發酵處理變成了清潔能源。

安家湖村早在2010年就建成了全省首個村級沼氣集中供氣工程。去年,該村又在廚餘垃圾利用上做文章,投入100多萬元對該工程進行了改造提升,新安放容量為40立方米的12只厭氧發酵罐,使沼氣站在原有豬糞發酵的基礎上,還可日處理2000多公斤廚餘垃圾。

垃圾“变身”清洁能源 “点赞”诸暨农村垃圾分类

暨陽街道有關負責人向記者算了筆賬:“安家湖村自從承接這個業務,街道每月給予5萬多元補貼,每年村集體經濟可增收60餘萬元。此外,產生的沼氣集中供應給周邊150戶村民,每年還可產生經濟效益12萬元左右。而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殘渣又是極好的有機肥,用泵輸送至田間貯肥池,為周邊500畝蔬菜基地提供肥料供應,又可產生15萬元左右的收益。”

據介紹,近年來,諸暨市在持續推進垃圾分類的基礎上,推動垃圾再利用工程建設,一場清潔能源革命悄然興起。截至目前,諸暨全市共建成沼氣終端站房169處,覆蓋275個村,日處理廚餘垃圾70餘噸,產生沼氣1500立方米,走在了紹興市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前列。

諸暨市農辦負責人介紹,接下來,諸暨還將繼續擴大廚餘垃圾厭氧發酵處理工程,新建14個沼氣站房、擴容提升12個,“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應對日益增加的廚餘垃圾量,又能讓垃圾這種放錯位置的資源找準定位、發揮價值。”

(原標題《沼氣工程讓廚餘垃圾“變身”清潔能源諸暨農村垃圾分類“錢景”看好》,原作者翁佳美 何巍。編輯阮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