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不見了?更名京東數科,原來的兄弟你在哪

來源 券商中國

京東金融不見了?更名京東數科,原來的兄弟你在哪


繼2018年7月融資130億後,京東金融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9月17日晚間,京東金融在新浪微博、今日頭條、抖音的官方賬號名稱更改為“京東數科”,其微博認證仍為“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


為何更名為“京東數科”?京東金融負責人回應券商中國記者稱:“我們認為數字科技更能體現公司的定位,所以在新媒體端,嘗試用‘京東數科’這個名字跟行業和用戶進行交流。 ”

據券商中國記者觀察,京東金融更名其實早有信號,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曾在博鰲亞洲經濟論壇上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京東金融在變。

同時,京東金融目前的定位是數字科技公司,核心商業模式是通過B2B2C的方式為金融機構提供企業級服務,不以擴張資產負債表為盈利模式,而是專注於場景、獲客、運營、風控、交易和系統服務等,賺技術服務的錢。


京東金融表示:“先用數據和技術去解決金融的問題,然後帶著場景和客戶,把這些創新金融業務再還給金融機構。讓金融迴歸金融,讓科技迴歸科技。”


更名“京東數科”

9月17日晚間,京東金融微博更名為京東數科,並表示,“今天是特別的一天”。



京東金融不見了?更名京東數科,原來的兄弟你在哪


同時, 京東金融的抖音和今日頭條的官方賬號也已改作“京東數科”,logo從此前黃底白字的JD.F改成了藍底白字的JD.D。“數科像是數字科技Digital Technology的縮寫,這樣可以解釋京東金融的英語簡稱從F(Finance)到D(Digital)的變化 。”

京東金融對此回應稱:“我們認為數字科技更能體現公司的定位,所以在新媒體端,嘗試用‘京東數科’這個名字跟行業和用戶進行交流。”


但從企查查顯示的信息來看,目前,京東金融的運營主體名還是京東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其經營範圍也沒有發生變化。

事實上,京東金融近兩年一直在不斷改變,無論是運營模式、盈利模式還是對於科技的投入。京東金融還在今年5月成立個人服務和企業服務事業群組。


2018年7月,京東金融正式對外宣佈近期已與中金資本、中銀投資、中信建投和中信資本等投資人簽署了具有約束力增資協議計劃,融資金額約為130億元人民幣,投後估值約1330億人民幣,本輪融資主要用於併購金融牌照、技術研發和市場投入等。


陳生強也曾表示:“未來三年,京東金融將繼續加大技術領域的資金、資源投入,每年增長幅度不低於100%,而且上不封頂。”


京東金融的三大改變

運營模式之變

京東金融到底要在哪些方面作出改變?

第一種就是運營模式的改變,在新一輪的變革中,科技公司將助力傳統企業提升全球競爭力。事實上,京東金融之前一直注重做數據驅動下的風險定價,並在此基礎上開發數據模型產品,創立前兩年就已經建立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眾籌、財富管理、支付、保險、證券七大業務板塊,即用科技來提高業務的效率與成本。


但這種運營模式的問題是淨資本會限制業務規模。陳生強坦言,“我們的發展規模上限是考量淨資本,跟團隊、技術能力和團隊基因實際上沒有太大的關係。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淨資本的基礎上,讓資金利用效率更高,風險更小、風控引擎可以做得更好,僅此而已。”


因此,“變”成了京東金融2018年的關鍵詞:將精力集中在用戶的運營層面,利用科技能力為金融機構做服務。

技術能力之變

要想做真正的融合,京東金融還需要技術之變,簡單的科技已經不能滿足京東金融的業務需要。人工智能只是一個基礎,但單純利用人工智能有時無法解決運算速度的問題。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京東金融又搭建了一系列的Graph(圖計算)技術,以提高整個運算的速度。

具體而言,因原先的數據都是存在表結構裡面,要抽出來做複雜運算,一般的模型無法操作,但採用Graph技術,完成了從表結構到圖形結構的轉變,加快整個過程的運算速度,包括能夠找到數據跟數據之間的關聯關係。


盈利模式之變


陳生強認為,市場上能夠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公司多數為產品導向,為經營過程負責,卻不能給金融機構帶去新的用戶以及商業模式的升級。因此,京東金融已經變為從自營金融轉為金融機構服務的公司,即帶著用戶和場景以及自營業務積累的經驗服務金融機構。


對此,陳生強表示,京東現在搭建金融板塊,並不是為金融而做金融,這個模式先用數據和技術去解決金融的問題,然後帶著場景和客戶,把這些創新金融業務再還給金融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金融未來將不再持有金融資產,會把一系列金融業務往金融機構轉移,由金融機構直接去做資產端、資金端業務,並共同聯合操作客戶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因以上的戰略變化,京東金融的收入模式也發生改變。京東金融之後的資金池也將轉移至金融機構,也就是說京東金融整個運營鏈上業務開始到終結業務,盈利來自於金融機構而非消費者。陳生強表示,收益來源從資產所獲得的收益轉換為運營所產生的服務的收入,這是最根本的一點。

成立個人服務和企業服務事業群組


在陳生強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京東金融去資產化”的戰略方向後的兩個月,也就是2018年5月25日,京東金融就開啟了組織架構大調整。


此次調整的核心是將To C業務和To B業務明確劃分,從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兩大方向組建事業群,分別是個人服務、企業服務兩大事業群組,新的結構如下:


新成立個人服務群組(C-SBU),由消費者金融部、財富管理部、證券業務部、眾籌業務部、農村金融部農村渠道部、保險業務部與支付業務部等C端業務部門組成,以期打通C端產品,整合用戶,將C端業務風控和C端前臺研發職能統一。此事業群組組長由許凌擔任。

新成立企業服務群組(B-SBU),由供應鏈金融部、金融科技業務部、農村金融部農村信貸部、保險業務部與支付業務部等B端業務部門組成,以期打通B端,將B端的業務風控、前臺研發職能統一。此事業群組組長由姚誠彰擔任。

京東金融在C端業務上搭建了大數據風控能力,積累了對用戶行為的理解,C端與B端是閉環而不是割裂的。並且在此次架構調整中,風控和研發都做了B端和C端的劃分,也是為了在業務轉型中,令公司員工提升服務意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