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小貸公司「槓桿限制與資金限額雙重製約」的成因與對策

2005年,我國開始在中西部5省(區)啟動小貸公司試點工作,2007 年,中國人民銀行和銀監會把小貸公司的審批權下放給各地金融辦,全國各地紛紛設立小貸公司。2017年,全國小貸公司已多達8500多家。但是,受到小貸行業槓桿和資金的雙重限制,小貸公司經營一直存在較大的瓶頸問題。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首席經濟學家顧雷博士從制度與資金角度,分析小貸公司發展受阻的原因並提出相關建議。

2008年 5月,銀監會、央行出臺了《關於小貸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指導全國各地開展小貸公司試點工作。小貸公司作為一種新型專門從事小微企業借貸業務的企業組織迅猛發展起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下錢莊”等非法借貸活動,也緩解了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融資難問題,逐漸成為縣域主流金融機構的重要補充部分。但是,小貸公司供給與需求錯位的問題始終未能徹底解決,中小微企業,包括個體經營者的金融服務需求並沒有完全得到滿足,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依然存在。

一、小貸公司的正外部性及其經營特徵考察

(一)小貸公司已成為小微企業資金來源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從深圳實地考察情況看,小貸公司的客戶主要是加工製造業及商貿等行業,重點解決客戶流動性資金短缺的問題,真正服務於小微企業、個體經營者以及深圳本地居民借款,大多數小貸公司以快速、簡便的方式,幫助客戶擴大經營規模、購買設備和原材料、增加人手、解決家庭急需等資金週轉問題。顯然,小貸公司替傳統金融業無法覆蓋的金融盲區提供了信貸服務,成為深圳地區城市銀行的有力補充,對緩解城市居民資金短缺和支持深圳地方經濟起到了積極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彌補了傳統金融的不足。

(二)從制度經濟學的視角看,小貸公司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

由於小貸公司提供金融服務所獲得的收入能夠覆蓋其經營成本和資金成本,照章納稅,提供就業機會,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尤其是能夠有效疏導民間資本的投資方向,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弱勢領域,支持實體經濟,具有一定的金融創新示範效應,實現互聯網金融和實體經濟發展的雙贏結局。

(三)小貸公司助力地方政府稅收增長和就業保障。

目前,深圳許多小貸公司都通過貸款支持客戶,使得中小客戶能夠創造更多的業務收入,間接增加了深圳政府稅收收入,同時,企業的持續發展也帶來了就業的增加。以深圳中安信業為例,3000名員工,涉及客戶群體以小型服務業(如餐飲、書店、培訓機構、便利店、小食品批發、服裝店、零售店、小超市等等)、高科技創業企業、小型製造業(如廚具、電子產品、印刷廠、服裝製造、裝修建築材料廠等)及小型農業(如農產品養殖、農產品批發、鄉鎮物流等等),都是普惠金融需要輻射的範圍。假設中安信業貸款餘額能保持在1億元,按20%的放貸利率,每年僅營業稅及附加,中安信業就可以為深圳政府貢獻150多萬元的稅收收入。顯然,中安信業開展的普惠金融業務,不僅讓小微企業得以發展壯大,還貢獻了財政稅收和就業崗位,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促進作用。

(四)小額貸款呈現“小額、分散”特徵,較好地分散了經營性風險

以深圳中安信業為例,小貸公司普遍貸款金額較小,單筆貸款規模以1-10 萬元為主(佔全部貸款餘額80%以上),不需要提供有效抵質押物,貸款具有“短、小、頻、急”的特點。顯然,這種“小額、分散”理念,符合證券組合理論關於“通過將多種資產進行有效組合,可以將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要求,符合監管部門防控單一客戶集中度規定。 [1]

此外,小貸公司獲取客戶的方式主要是通過人際關係網絡獲取企業“軟信息”,一般都是當地比較成功的企業家利用股東在縣域範圍內形成的“熟人社會”關係網,可以有效對借款人的信用情況進行考察,即“熟人連帶”[2],通過熟人進行信用背書來降低貸款的風險。

獨家|小貸公司“槓桿限制與資金限額雙重製約”的成因與對策

二、面臨槓桿限制與資金限額的雙重約束困境

(一)資金渠道受阻成為小貸公司快速發展的“軟肋”

作為一種新的制度安排,小貸公司較好地體現了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功能,但其自身發展也面臨著制度瓶頸。

試點之初,出於審慎監管的考慮,對這種新型的金融服務企業採取較為嚴格的監管措施,但隨著小貸公司的不斷髮展,整個行業的業務規模、經營特點等方面發生了較大變化,而監管政策卻尚未適時地、有針對性地做出改變。

首先,是小貸公司資金來源問題。從深圳調研情況看,小貸公司資金來源以股東自有資金為主,銀行資金獲得性較差。首先,根據銀監會、央行聯合發佈的《關於小貸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小貸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即“只貸不存”,小額貸款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為“股東繳納的資本金、捐贈資金,以及來自不超過兩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融入資金”。在業務上所具有的這種特殊性,導致了小貸公司資金來源上的巨大限制,影響了小貸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其次,近期出臺的一系列政策還限制了小貸公司通過包括私募投資、證券基金、資產證券化以及P2P平臺等的非銀行融資渠道,這更使得小貸公司無處融資。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小貸公司可持續發展受阻,其結果可能導致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貸款無門,“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進一步惡化,反過來影響國內實體經濟和消費市場發展。由此可見,受制於現有政策規定,小貸公司資金來源侷限性較大,對於小貸公司快速發展需求有一定製約。

(二)融資槓桿對小貸公司發展構成較大限制

《關於小貸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規定,“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範圍內,小額貸款公司從銀行業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餘額,不得超過資本淨額的50%。這就使得大多數小貸公司不可能與國有銀行發生融資關係,直接導致了小貸公司資金規模偏小的現狀。[3]

這一槓杆率,顯然難以滿足小貸公司的資金需求。為了打破這一瓶頸,重慶在2012年6月率先放開小貸公司融資槓桿率,將表內槓桿率放寬至2.3倍,並允許小貸公司通過地方金融資產交易場所轉讓資產。此後,廣東、海南、湖南等多個省市,也對小貸公司融資比例進行了修改。[4]

一時間,小貸公司資產證券化規模迅速擴大,尤其是2016年之後,小貸資產證券化加速井噴。根據廈門國金ABS雲數據庫統計:以小額貸款為基礎資產的企業ABS,在2017年總計發行3417億元,分別遠超2015年、2016年的144億元、726億元的發行量,佔2017年已發行企業ABS的近一半,為49.2%。整個市場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面。

但是,去年12月1日下發的現金貸整治《通知》明確要求,以信貸資產轉讓、資產證券化等融入資金,應與表內融資合併計算。[5] 這就意味著融資槓桿比例受限,表外融資併入表內,小貸實際槓桿率將會大幅降低,這樣一來,小貸公司資金來源就持續減少。除了少量銀行融資,無論是線下小貸公司,還是網絡小貸,今後基本仍然以自有資金放貸為主。

獨家|小貸公司“槓桿限制與資金限額雙重製約”的成因與對策

圖:小貸公司與同類非銀行金融機構比較 ——根據相關資料整理製表

但問題是,同樣是非銀行類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融資擔保公司槓桿率遠遠高於小貸公司,例如國有保險公司、國有擔保公司的槓桿率都在10倍,甚至更高一些。而作為非存款類專業放貸機構,小貸公司不僅不能吸收公眾存款,必須以自有資產或通過借款開展貸款業務,槓桿率還要低於其他非銀行類金融機構,1.5倍的槓桿率相差甚遠,因此小貸公司發展受阻於槓桿制度的問題相當突出。

三、解決雙重製約的相關對策建議

(一)關於融資槓桿限制的政策建議

當前的“去槓桿”政策不應被解讀為降低所有非銀行貸款機構的槓桿。小貸公司目前大多面臨因低槓桿率導致存活困難的局面。小貸公司較低的槓桿率,不存在用較少本金獲取高收益的可能。

我們認為,作為非存款類專業放貸機構,小貸公司不吸收公眾存款,以自有資產或通過借款開展貸款業務,應該享有一定程度上合理的槓桿比例,收取合理的利率,以保障可持續發展。因此,不應對小貸公司設置過低的槓桿限制,建議參考國際上的普遍做法,將小貸公司的融資槓桿率上調,或者是對小貸公司的不同融資方式,按照分類施策的辦法,分別設置科學的不同融資槓桿率。因為槓桿比例的提高能使相同的運營成本覆蓋更多筆貸款,從而降低單筆貸款運營成本,依然可以獲得必要的淨資產收益率。這樣做,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慣例相互接軌。

(二)增加多種融資渠道,助力小貸公司持續發展

現階段,私募資產證券化產品因最近出臺的“現金貸”等相關限制性政策被叫停。小貸公司要突破“最後一公里”,其最大的障礙就是缺乏資金來源。因此,未來我們可以對小貸公司其他資金渠道進行探索,允許小貸公司通過保險、信託、資產證券化或私募基金等形式解決資金來源問題,通過與保險公司開展“助貸”業務、與信託公司合作信託項目等業務作為未來小貸公司獲取資金的方法之一。

(三)挖掘潛在機會,彰顯資本市場綜合融資功能

積極拓展小貸公司資本運作業務,對運行平穩、業績良好的小貸公司進入新三板市場融資,進一步擴大小貸公司融資渠道。WIND系統顯示:39家小貸公司2017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4.72億元。總體來看,各項主要指標均出現下滑。小貸公司業績仍呈現地域不平衡性,總體上看,江蘇、浙江兩省盈利增長小貸公司較多,其中江蘇8家,浙江4家,這折射出當前區域經濟的發展情況。 [6]

從資本市場上拓展新的融資渠道,不失為小貸公司一種融資新途徑,諸如在同一地區設立小貸公司集合債券,探索小貸連鎖公司在主板市場和國際市場進行融資。

獨家|小貸公司“槓桿限制與資金限額雙重製約”的成因與對策

同時,小貸公司還可以定向增發,進一步託大融資範圍和規模。據易三板統計,42家小貸公司自掛牌以來,瓊中農信、鑫莊農貸、廣文農貸等10家企業實現過定增,增發次數共計12次,增發募資金額合計4.94億元。其中,單筆最大金額為信源小貸的8264萬元。[7]毫無疑問,定向增發或許可以成為小貸公司未來解決融資限額問題的途徑之一。


[1]布和:《互聯網金融對證券行業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摘自《財經雜誌》,2018年07月10日。

[2]根據費孝通先生提出過“差序格局”理論,中國的人際關係分類是根據關係的親疏遠近來的,羅家德按照親密和信任程度將中國人的人際關係進一步分為家人連帶、熟人連帶、弱連帶和陌生人四種,其中熟人連帶適用的是人情法則,是一種對等交換,但又隱含在情感關係的煙幕之下進行交換,是中國人最特別的行為模式;弱連帶和陌生人適用的是公平法則;家人連帶適用的是需求法則。

[3]從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是小貸公司無法提供合適的抵押物,導致小貸公司試圖從銀行業金融機構融入資金非常困難;另一方面小貸公司所經營的業務與銀行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商業銀行並不樂意提供大量資金給小貸公司,使得小貸公司獲得銀行投資的可能變得越來越小,雪上加霜。

[4]參見:《限制融資槓桿致命一擊,網絡小貸大劫來臨》,摘自《中金網資訊》,2017年12月13日。

[5]2017年12月08日下發的現金貸治理《方案》,對網絡小貸融資的排查更為細緻嚴格。表內融資上,除了非法集資、吸收或變相吸收存款外,還重點排查是否主要以自有資金放貸,通過網貸中介融資、向股東融資是否為股東自有資金等。

[6]武亞東:《39家小貸公司2017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4.72億元》,摘自《經濟日報》20187年5月8日。

[7]參見:《現金貸監管風暴繼續,新三板小貸公司何去何從?》,摘自《易三板》,2018年01月15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