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因素在影響甚至掌控著你的命運

人們習慣性地說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殊不知,其實人和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是思維層次和思維能力,思維層次的高低,思維能力的強弱決定著一個人的一生會達到怎樣的高度。 你的思維在哪一層,大體決定了你的命運是怎樣的。

你不知道的因素在影響甚至掌控著你的命運

01

梁漱溟先生講,人的思維層次大體分為八個層次。

第一層境界:形成主見。對一個問題,有主見,有成自己的判斷。主見也許是很淺薄的,但即使淺薄,也終究是你自己的意見。

第二層境界:發現不能解釋的事情。沒有學問的人並非肚裡沒有道理,腦裡沒有理論,而是心裡沒有問題。 有主見,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會發覺到處是與我意見不同的人。這時你感覺到種種衝突,種種矛盾,種種沒有道理,又種種都是道理。

你不知道的因素在影響甚至掌控著你的命運

第三層境界:融會貫通。從此以後,前人的主張、今人的言論,你不會輕易放過,稍有與自己不同處,便知道加以注意。你看到與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親切;看到與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決不可;有隔膜,就非求瞭解不可。 於是,古人今人所曾用過的心思,慢慢融匯到你自己。

第四層境界:知不足。古人說“學然後知不足”。只怕你不用心,用心之後,就知自己當初一點見解之浮淺,不足以解決問題。 學問的進步,不單是見解有進步,還表現在你的心思頭腦鍛鍊得精密了,心氣態度鍛鍊得謙虛了。

第五層境界:以簡御繁。辨察愈密,追究愈深,零碎的知識,片段的見解,都沒有了;心裡全是一貫的系統,整個的組織。到了這時候,才能以簡御繁,才可以學問多而不覺得多。 凡是,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覺得無話可說,還是一點不說的好。心裡明白,口裡講不出來。

你不知道的因素在影響甚至掌控著你的命運

第六層境界:運用自如。有無學問在於能否解決問題。如果不能解決問題,那學問必是沒到家。如果學問已經通了,就可以解決問題。

第七層境界:一覽眾山小。學問裡面的甘苦都嘗過了,再看旁人的見解主張,其中得失長短都能夠看出來。

第八層境界:通透。思精理熟之後,心裡就沒有一點不透的了,講出的每一句話都非常的晶亮透闢。

越到較高層次,越不需要也越無法用語言表述,甚至一句話足矣

02

梁漱溟先生分得細,表現了一個學問家的嚴謹。如果不從做學問的角度講,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僅僅做一些粗略的劃分就夠了,可以少分幾個層次,我們就能夠大體區分出一個人的思維層次高低。

你不知道的因素在影響甚至掌控著你的命運

通過區分一個人的思維層次高低,可以判斷這個人值不值得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與之交往,或者判斷有沒有深入交往的價值。如果處在不同的層次,或者兩人的思維層次相差較大,實際上是很難有深入交往的。

有的人思維混沌亂,在他那兒,沒有分層,有時人們感覺和有的人無話可說,“話不投機半句多”,發生這種情況,一個很大的可能就是兩個人的思維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導致交流起來會非常困難,這時,最好的辦法是少接觸,少交流,否則,發生誤會和不愉快是必然的。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寧可和明白人吵一架,也不和糊塗的人說話。其實,這裡所說的明白人指的就是思維層次較高的人,這種人比較通透,跟他吵架甚至都是痛快的,而糊塗人,就不同了,因其思維層次較低,你試圖和他講道理,根本行不通,最後只能徒增煩惱,勞而無功。

因為兩者不在一個思維層次上,無法真正溝通,更談不上深層次的交流。因此,深入的高質量的交流只能發生在兩個思維層次大體相當的人之間,一些深度的戰略合作更是如此。

你不知道的因素在影響甚至掌控著你的命運

03

提高思維層次非常重要,一個人的成長往往伴隨著思維層次的不斷提升,想要獲得更多的機會,甚至得到貴人的提攜都需要具有相當層次的思維能力。

提高思維層次,除了多學習,多研究,多思考外,還有一個人方法,那就是“交高人”,多和思維層次高的人交往。因其思維層次高,給你指了一條明路,讓你瞬間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職場更是如此。

很多人意識到了習慣和性格的重要性,卻不知,如果思維一直停留在較低的層次,即使你有非常好的習慣和性格,能夠取得的成績也是非常有限的。因為你的思維層次制約和限定了你。

雖然思維層次很高的人不一定都有非常好的發展,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思維層次低的人,一定不會獲得很好的發展。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曾意識到是自己的思維處於較低的層次限定了自己的發展。

你不知道的因素在影響甚至掌控著你的命運

因思維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並不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所以並不象所謂的習慣和性格那樣容易引起人們的重視。然而恰恰是這個你不曾意識和了解的因素在無形中影響和掌握著你的命運。

哲學家愛茵•蘭德說:“財富是一個人思考能力的產物。”精英和大眾最根本的區別,既不是學歷,也不是背景家世,而是思維方式。如果思考力不強、思維層次低,再怎麼努力,也難以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