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諾號大發現:木星磁場原來是醬嬸的

朱諾號大發現:木星磁場原來是醬嬸的

▲圖中線條指示的是磁場線:圖a、圖b、圖b分別表現的是木星北極、南極以及赤道的磁場狀況。從示意圖中看出,木星北半球磁場的非雙極特性和其南半球的二極性是顯而易見的。

據《自然》(Nature)雜誌9月5日刊發的一篇研究論文稱,一個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國數家科研機構以及兩個來自丹麥的研究人員共同組成的天文研究團隊的最新發現表明,木星磁場與地球磁場是大相徑庭的。論文中,該小組描述了他們基於“朱諾”號宇宙飛船的觀測數據而展開的,有關木星的研究內容以及他們的發現與推論。

NASA於2011年將“朱諾”號宇宙飛船送入太空。2016年,“朱諾”號進入了環繞木星的一條近軌道——在過去的兩年中,它一直在距離木星表面只有4000公里的上空監測木星的磁場狀況。

當繪製一個行星的磁場示意圖時,科學家通常使用彩色的線來表示磁通量——如果以這種方法來描繪地球的磁場狀況,那麼呈現的圖像就是:由地球北極向外射出的曲線繞地球半周後返回地球南極。這時地球就好像一根巨大的條形磁鐵。然而,研究人員在報告中闡述,木星的磁場情況與地球非常不同——雖然它確實也有來自北極的通量線,但是它也有兩個返回位置,一個位於它的南極附近,另一個靠近它的赤道。此外,地球上磁場的某些部分並不傾向於兩極的任意一邊,而是遍佈於兩者之間,但是對於木星來說,同樣類型的磁場幾乎都集中在它的北半球。

論文中涉及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木星的磁場是如何產生的。科學家認為,地球磁場產生於其內部的“發電機”——地核中導電流體的攪動。然而,木星是由氦和氫組成的,同時由於這兩種元素的導電性能比較弱,所以一些理論推測說是因為木星內部施加的巨大壓力導致了液態金屬氫的形成——顧名思義,這種液態氫有著金屬一樣的導電特性。研究人員指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能夠解釋木星奇特磁場狀況的觀測數據,但是他們認為這很可能與木星獨特的內部結構有關。

編譯:Jonathan

審稿:alone

來源:http://h5.scimall.net.cn/register?from=wechat

朱諾號大發現:木星磁場原來是醬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