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研究新發現:可以被磁場控制的量子狀態

量子研究新發現:可以被磁場控制的量子狀態

曾經,量子粒子的描述非常困難,但最新一期的《自然》(Nature)雜誌論文報道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簡稱PU)的物理學家扎希德•哈桑(Zahid Hasan)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新的量子狀態,這種物質的量子狀態可以隨意“調諧”——可調諧程度是現有理論的近10倍。這種具有可操控性的量子狀態,為下一代納米技術和量子計算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哈桑說:“我們為量子拓撲世界找到了一個新的控制旋鈕。雖然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更大的成果或許將從這裡誕生。”

哈桑對物理學未知領域的研究吸引了論文共同一作之一、博士後研究員尹嘉欣(音譯)的興趣,他加入了哈桑的團隊。尹說:“哈桑教授致力於尋找物質的新相態。他認為尋找問題比找到答案更重要。量子狀態下,強烈的相互作用發生在電子之間,情況比經典相態更加複雜。” 加州理工學院(簡稱CIT)的物理學教授戴維謝(David Hsieh)博士雖然並未參與這項研究,但他給予哈桑等的成果很高的評價。他認為,這可能確實是一種令人興奮的新量子狀態。但他也認為還需要做大量的後續工作完善研究。

量子研究新發現:可以被磁場控制的量子狀態

▲當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改變了外部磁場的方向後,kagome磁體上方線性電子流的方向也隨之改變了。

哈桑等在數年前發現了拓撲量子磁體,而在目前的研究中,他們“發現了一種奇怪的量子效應,可以在量子層面上控制這種新型拓撲磁體”。哈桑認為,研究的關鍵不在於對單個粒子的觀察,而是它們在磁場存在時相互作用的方式。量子粒子像人類一樣,單獨行動和群體行動時的方式是不同的——哈桑等稱之為“量子文化”。為了瞭解這種“量子文化”,哈桑等對一種特殊的kagome晶格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在磁場的作用下,電子流形成了線性的軌道,並具有雙重對稱性。哈桑實驗室的研究生、論文共同一作之一的宋田索尼婭•張(音譯)說:“在磁場的作用下,電子進行了重新定位,它們不再被晶格的對稱性所束縛,而是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與之前的理論大相徑庭。”

電子和原子排列之間的解耦已經足夠令人驚訝了,但隨後的發現更讓研究人員振奮。通過改變磁場,研究人員竟可以在不移動晶格的情況下,任意控制線性電子流的方向。哈桑說:“量子技術和拓撲材料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的研究揭示了一種可控的未知效應。這對納米技術和量子技術都有重大意義。”

編譯:雷鑫宇

審稿:alone

來源:http://h5.scimall.net.cn/register?from=wechat

量子研究新發現:可以被磁場控制的量子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