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文學習:杜鵑的壞名聲

世界上約有50種杜鵑在別的種類的鳥窩裡下蛋,這種巢寄生的現象,使杜鵑落得了一個“不願撫養親生孩子”的壞名聲,其實,生活在印度和美洲大陸的杜鵑,並非是不負責任的父母,對於壘窩築巢、孵卵和餵養雛鳥的義務,它們都是親歷親為、盡責盡職的。

奎氏杜鵑中就有在同種中找窩寄生孵卵的個別“懶漢”,並敗壞了整個種群的名聲。

在北美洲定點繁殖的黃嘴杜鵑,由夫妻共同築巢。由於雌鳥每個繁殖期下10個蛋,但下蛋的間隔時間很長,以至於常常會使雛鳥和新生蛋混雜在同一個窩內。餵養雛鳥使雌鳥無暇再顧及孵蛋,卻又要把蛋下完。於是黃嘴杜鵑就染上了將蛋寄存在鄰居——不同種類的鳥巢的“壞毛病”。

還有的杜鵑從不築窩。眼見別的鳥住房條件優越,它就會去“佔窩為王”。這種不道德的行為倒是促使它們在孵卵、飼餵雛鳥的親身經歷中重新找到了“為鳥父母”的感覺。

非洲生長著一種大斑杜鵑,善於選擇“保姆”為它們孵卵、餵養雛鳥。一旦小鳥羽豐振翅,大斑杜鵑又會把自己的子女從“保姆”手中領走,按照固定的模式養育後代。

生活在俄羅斯的杜鵑在生兒育女方面,獲得了150種鳥的無私援助。但每個鳥窩只寄養一個蛋。它們善於選擇蛋的大小與色澤與自己相類似的鳥種作養父養母的“最佳人選”。

寄養過程一定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覺,否則就有可能慘遭不測——被人家扔出去。由養父母孵化出來的小杜鵑形體與聲音都與養父養母所生的子女相類似。這就大大增加了它們寄人籬下的安全係數。

大語文學習:杜鵑的壞名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