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和孩子在學習上的6大要點

在孩子學習生涯中,除了教師外,家長也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在家一般都由家長輔導孩子學習。從知識的角度來講,家長一般問題不大,主要是輔導方法是否得當,很多家長都覺得不會輔導,為此很頭疼。下面這些理念,對於家長會有所幫助。

一、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輔導不是給孩子施壓,也不是一直盯著、監督他,而是適時地來幫助孩子,和孩子一起來體驗做題的樂趣,並用輕鬆愉快的心情影響孩子,如果你總是嚴厲的、呵斥他,只會讓他產生厭倦。大部分人,不僅僅是孩子,面對呵斥自己的人總會有一種天生的反感。他的反感情緒也許會因為害怕而有所剋制,但這種情緒卻不利於他接受任何知識。當孩子被訓斥之後,緊張沮喪,頭腦可能一片空白,反而更加不靈光了。

相反,如果孩子能處於一種友好、親暱、鼓勵的氣氛中去學習,他不但會對父母有很強的信任感,學習的效果也會好得多。

家長和孩子在學習上的6大要點

二、講解題目不是“講”而是探討

很多家長給孩子講題,真的是在“講”,能讓孩子聽得瞌睡了。這是因為缺乏孩子的參與互動,不是啟發式的輔導,只是那麼講下來,孩子自然聽得乏味。家長應該把題目分成很多步驟,每一步驟先引導他去想怎麼做,孩子不會做的時候,稍微提醒一下,最好讓孩子自己能想到這一步驟如何解決。遇到理解不清晰的知識點,我們再回頭看書、探討,力爭把它搞清楚、透徹。最終解題步驟,如果孩子自己不能做出來,也要引導到只剩一層窗戶紙,而且一定要由孩子親自捅破,這樣他會有成就感,增加興趣和信心。其實每一道步驟,最好都是由孩子親自捅破這層窗戶紙。

傳說中的循循善誘,大概就是這個意思。這樣的互動,孩子會覺得有趣味;這樣的方式,會讓孩子有成就感。興趣,通過每一道題的講解,會逐漸激發出來。

三、錯了也要鼓勵

輔導孩子,最忌諱的是面對孩子做錯了的題目怒火大發。應該善於發現孩子好的方面經常鼓勵他,而不是發現孩子的問題時刻批評、打擊他。兩種不同的方式對孩子的信心和興趣的影響大不相同啊。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毫不客氣地表揚、鼓勵更是需要的。信心,有的時候通過父母善於發現孩子的進步、優點,並真誠鼓勵來逐步增強的。

四、引導孩子體會題目的樂趣

很多家長痛恨目前教育的弊端,但教育改革進行了這麼多年,也不是一無是處的,現在的很多題目是經過精心設計的,仔細分析還是頗有趣味的。當孩子抱怨作業多的時候,儘管也可以贊同,但是與其抱怨,不如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體味做題的樂趣。

作業就在那裡,是抱怨還是嘗試去體味做題的樂趣,一個認知的改變,心情大不一樣。說到底,這些題目相當於智力遊戲。很多父母總說作業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不去引導孩子體會做題的樂趣,真是南轅北轍啊!

五、以平等的心態去鼓勵孩子探索

別看一二年級的題目,我輔導時偶爾也會搞錯,此時大大方方地承認,不去樹立權威形象,會使孩子敢於去探索。或者有時也可以偶爾裝著不會,讓孩子給自己講,此時她一定會很得意。只有把自己放低,孩子才能站起來。

六、輔導的目的是為了不輔導

不同階段適用不同的方法。開始孩子學習比較困難的時候,要多輔助,使之覺得簡單。當孩子能力基本具備的時候,要多鼓勵他自己完成,稍作點撥就可以了。重在方法,重在啟迪,知識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這樣孩子需要的輔助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