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追熱點,我們背地裡幹了這些事……

三節課,致力於引領和陪伴0-5歲互聯網人成長。

這篇文章是三節課內容團隊每週的週報,希望通過和大家分享一支新手團隊在運營三節課訂閱號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與背後的思考,實現自我反思與共同成長的目的。

希望,我們的思考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hello~大家好,我是三節課內容運營張成翼,週報又和大家見面啦。

本週我們共發了五篇文章,其中有兩篇,是我們對最近一些熱點事件的想法,三篇是我們三節課一些有趣且好玩的活動。今天,依次講講這幾篇文章背後的一些故事。

先來曝光下本週的數據:

为了追热点,我们背地里干了这些事……

其中《7天融資1.5億,子彈短信將向何處去》和《我們試著給滴滴順風車設計了一套防風險策略》兩篇文章的數據最好,這兩個話題應該也是你們上週最關注的,本文重要來說說這兩篇內容的生產經過。

为了追热点,我们背地里干了这些事……

週一,滴滴順風車事件爆發,許多媒體和知名的作家都紛紛站了出來,點名批評滴滴,一時輿論譁然。

說實話,當時我們看到滴滴事件的時候也是義憤填膺,距離上次“空姐遇害案”才三個月,滴滴就又出現了這樣的事故,實在是讓人難以原諒。我們也曾想過,是不是立刻發一篇指責滴滴的文章。

但是,我們冷靜的想了想,現在各家媒體都在指責滴滴,我們發文章跟個風,有什麼意義?問題能被解決嗎?事情會有變化嗎?

我們想了想發現,沒有。

就像黃有璨老師在他文章中說的——

面對一個可能影響到我們所有人的公眾事件時,倘若還沒有人發現問題和指出問題,那我們就應該站出來,發現和指出問題所在。而當所有人都已經瞄準了這個問題,甚至已經形成情緒時,我們或許不應任由情緒繼續氾濫,而是更應該思考和引導大家思考:到底如何才能更好解決問題?

三節課作為一家培養互聯網產品經理和運營的公司,我們更應該站在滴滴產品的層面去思考是否有更實際的解決方案。

於是,我和同事趙鍵(三節課策略產品經理課程負責人)一起,試著給滴滴順風車設計了一套防風險策略。雖然這套防風險策略肯定是有紕漏的,在具體實踐中,是會有很多挑戰是我們想象不到的。但是,比起這套方法的可操作性,讓你我能夠開始正視這個問題,努力讓問題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難道不是更重要的一件事嗎?

在這篇文章背後還有個小插曲。

文章中所用的策略來自於三節課的策略產品經理課程,趙鍵作為課程負責人,是需要對課程售賣負責的,為了寫這篇文章,他也著實費了一番功夫,按理,是應該藉著這篇文章宣傳下課程的。

但是,我們非常默契的一致認為,這篇文章絕對不做任何形式的廣告或者推廣行為。

在文章發出去之後,公司的老師們Luke、布棉也都說我們這樣做是對的。黃老師也說這樣的內容才是非常符合三節課訂閱號的。在一個不需要多商量就能做出同一個決定的團隊真是一級贊。

當然,最讚的還是利益相關的趙鍵同學,我在這裡曝張他的表情包來報答他好了。

为了追热点,我们背地里干了这些事……为了追热点,我们背地里干了这些事……

《7天融資1.5億,子彈短信將向何處去?》,則是我們內容團隊的吳思同學,針對最近爆紅的子彈短信登上App Store免費榜榜首一事,在採訪了我們三節課創始人Luke和聯合創始人黃有璨之後完成的一篇文章。

從上週開始,子彈短信的二維碼就在我們所有同事的朋友圈刷屏,當時就感覺這事有的聊。作為一個新媒體人,能碰到這種和我們的品牌調性高度契合的事件。真是可遇可不求,確實是很興奮。

不過,據思姐事後和我聊,她拿到這個選題,比起興奮,更多的感受是懵逼。

因為她剛畢業,進入互聯網才不過四五個月。子彈短信為啥突然火了,火了之後我們能說啥,她自己是沒想明白,而且追熱點的文章必須趁著熱度發,並沒那麼多時間讓她去細細想明白,這把她一度逼到想放棄。

可鍋已接了,甩是甩不出去滴,還得硬著頭皮寫。於是乎,思姐在撓頭半晌之後,決定採訪一下公司的幾位老闆。

不得不說,薑還是老得辣。我們苦思冥想半天都沒想出來該咋寫,老師們聊著天 ,半小時就全說清楚了,對於這麼一個看似沒啥可討論空間的話題,他們能迅速找到話題切入點,有條理,有邏輯的展現問題背後可能的因素和觀點,特別有說服力,一看就是老司機(希望老闆能夠看到我在這裡拍的馬屁,也希望大家能夠多轉發讓老闆看到我拍的馬屁)。

後來,黃老師問思姐說,這篇文章會比你之前寫的文章要更輕鬆嗎?思姐說,會啊。黃老師意味深長地說,所以說嘛,以後寫文章的方式還是要更多樣和開放一些。

對於這種採訪方式,我是非常贊同的,我也一直有這樣一個觀點,對於許多業內大佬的文章,比起他的觀點本身,他思考問題的方式,其實更有價值。

舉個簡單的例子。

文章中有一個問題是“如何看待子彈短信當前是否應該瘋狂增長?以及它能不能做大?

我在第一次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立刻想到的是,羅永浩非常有名氣,所以子彈短信能瘋狂增長,但是很難做大,因為羅永浩的名氣其實也不是特別大。

但是luke老師和黃老師的切入角度則各有不同。

Luke老師是從俞軍老師經典的“用戶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替換成本”的公式出發,討論了子彈短信相比微信+短信的組合能夠帶來多大的用戶價值,來判斷子彈短信的增長前景

而黃老師則是參照了“用戶,場景,需求”三要素,從溝通的四種典型場景,即“陌生人間的溝通,熟人間的溝通,基於工作協同的溝通,和基於一些特定服務的溝通”出發,來看子彈短信可能的發展方向。

無論是哪一種,都要比簡單的歸因為羅永浩的名氣要更加靠譜,對我們訓練判斷問題,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也更有價值。最簡單來看,當我們在遇到類似的事件時,是不是也可以參照這樣的思考框架來分析和判斷一些問題吶?

從這個角度看,這篇文章對我們團隊來說是受益匪淺的。

以後,對於一些熱點事件,我們也會多采用這種採訪的方式來產出文章,幫助你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一些熱點事件或話題,這也是我們之前提到的三節課訂閱號“引領0-5歲互聯網人成長”的體現。

以上,就是關於本週文章的部分故事了。

如果關於三節課的文章,你還有任何想問的,想聊的,想吐槽的,歡迎你在留言區留言,我會一直等著你的~

好了,這周的週報就是這些,我們下週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