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便利店大戰:Today辦商品展,計劃年內鮮食占比提升到40%


湖北便利店大戰:Today辦商品展,計劃年內鮮食佔比提升到40%


■ 撰文 | 伍 年

關注並置頂商業觀察家獲取零售新聞

華中市場(湖南、湖北)是當下各家便利店企業努力滲透、發力、爭奪的市場。這個區域市場人口眾多、夜生活豐富、溫暖的天數更多,隨著本地經濟的持續發展,看起來,華中市場已經進入便利店“大展宏圖”的階段了。

羅森、7-11等外資便利店相繼進入武漢市場,他們或通過區域合作拓店,或通過併購大力強化於華中市場的影響力與覆蓋密度。本土便利店企業如Today、美宜家、全時等也正在大力發展這個市場。他們中有緊湊型的,也有鬆散型的。有強化鮮食的,也有標品發力的。

《商業觀察家》此篇重點關注了本土便利店企業Today於華中市場的拓展。作為本土便利店連鎖企業,Today在經營年輕消費者層面表現得比較優秀,這在本土便利店企業中是比較難得的。

Today創始人、管理層是當下中國便利店行業的“新銳一代”,想法很多,在數字化、鮮食經營等層面有很多想法,目前,也正在落地過程,形成了部分競爭能力。

在市場地位層面,Today則已經成為武漢市場的三強。全國則擁有超過400家門店,目前,正在大力拓展長沙市場。看起來,Today將不可避免地成為華中市場的一個重要存在。

湖北便利店大戰:Today辦商品展,計劃年內鮮食佔比提升到40%


拓展


到9月初,Today總計擁有400多家門店,其中,320多家分佈於武漢,南寧50多家、長沙36家。

按Today的發展規劃,未來兩年,華中市場仍將是Today的拓展重心。年內,Today計劃全國開到600家門店,新開店型集中在100-120平米區間。

其中,長沙市場作為新進入市場,將會大幅發展。年內,Today計劃將長沙門店數提升至80家,目前,Today正在長沙籌劃投建鮮食工廠。

Today戰略執行官聞鶯稱,長沙市場目前仍沒有一個鮮食佔比很大的24小時便利店經營企業,而長沙娛樂業很發達,夜生活很豐富,“熱”的時間比較長。這些都有利於長沙做便利店。

考慮到當下便利店市場的整合趨勢,對於未來會否通過併購方式發展,比如通過收購做長沙市場。聞鶯稱,不排除未來會有收購。

在商品經營層面,鮮食是便利店經營核心。毛利高,且非標難以被複制,是培育消費粘性、差異化經營,以及實現大連鎖發展的非常重要、關鍵的環節。

比如,便利店企業絕大多數都是通過加盟連鎖方式複製,能否實現大連鎖,主要取決於能否讓加盟業主賺到錢,而鮮食的高毛利表現是當下便利店利潤來源的主要支撐。因此,擁有富於競爭力的鮮食業務,能直接體現這家便利店企業的競爭能力。

但在華中市場做鮮食業務有一定難度,首先因為小吃、餐飲企業很多,餐飲企業比較多,會對便利店的鮮食業務分流,對鮮食研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華中市場的便利店鮮食業務也處於一個培育過程中。

Today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其的鮮食業務銷售佔比在30%-35%左右,這個數字可能低於華東市場。但考慮到Today當下門店主要集中於華中的武漢市場,在武漢市場能做出3成以上鮮食銷售佔比,這也顯示Today的鮮食商品能力有基礎。

湖北便利店大戰:Today辦商品展,計劃年內鮮食佔比提升到40%


Today舉辦的商品展。

聞鶯稱,年內,Today計劃將鮮食業務銷售佔比提升至40%。主要抓手是鮮食的商品開發。

“到年底,Today每個月會有兩種鮮食品類刷新,每個品類裡面有10支SKU左右。Today更在意本地化美食研發,有自有鮮食工廠做相關工作。關東煮、包子等商品則主要通過投資的鮮食供應商供應。”

數字化


便利店是個重資產行業。主要“重”在兩個層面,一個是鮮食商品研發能力,要投鮮食工廠來配套、支撐門店的複製。

另一個則是技術、數字化能力。要有能力管店,能通過技術提升效率,進而實現大連鎖。

目前,Today技術開發團隊有150人規模,這在華中市場,是非常少見的。

150人技術團隊目前已經,或者正在做的工作包括:1、門店資訊、信息系統由第三方供應切換至了自主研發。2、搭建自己的雲平臺。3、門店數字化,進而打造連接用戶與供應商的中間平臺。4、做線上流量平臺。

前兩項工作已經初步完成,或上線。後兩項正在持續進行中。

《商業觀察家》著重關注了Today後兩項業務進展。

對於門店數字化,Today方面給《商業觀察家》的數字是,門店支付85%都已經由微信、支付寶等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完成,因此,支付這一塊——能確定具體是哪個消費者購買哪件具體商品的數據,絕大部分已經沉澱。

這麼高的移動支付,可能也得益於Today對年輕用戶的較好經營,一般來說,年輕人群使用三方支付的比重是明顯更高的。

會員一塊,聞鶯稱,Today註冊手機號的會員數是80萬左右,平均每店覆蓋的註冊手機號會員數在2000個左右。

Today也上馬推出了掃碼購服務,掃碼購在便利店場景下,其實最大價值就是用戶行為數據、支付數據的沉澱。

通過對用戶、消費者、門店的數字化操作,Today業務願景是構建一個連接終端用戶到供應商的中間平臺業務。

按Today創始人宋迎春的規劃,就是希望未來實現1%消費在線下,99%消費都在線上完成。

聞鶯稱,目前,Today在武漢的每天來店人數有20萬人,這個數字隨著門店的不斷開設,還在不斷往上走。

“便利店會是一個最大的流量入口,剛開始只是一個店,當我們的店足夠多,鮮食佔比足夠多,顧客粘性足夠高的時候,便利店就會變成一個場景,變成生活場景的一部分,就會成為一個平臺。而當流量足夠的時候,我們就會嫁接更多供應商。比如賣龍蝦等。”

湖北便利店大戰:Today辦商品展,計劃年內鮮食佔比提升到40%


這個平臺業務構建,基礎是用戶的數字化。要有能力不斷開店獲取新用戶,也要有能力把進店客流數字化,就像宋迎春的規劃,99%的消費都在線上,都可以進行數據沉澱。而在用戶數字化工作完成後,就可以根據用戶數據反向定製供應鏈,配置商品,連接上游供應商,創造效率,打造出一個平臺。

聞鶯稱:“當我們有云平臺、大數據後,這些數據我們會不斷去跑,讓它更精準。未來,我們的門店不會分社區店或商圈店,而是根據大數據來劃定20個標籤,比如門店旁有所學校、有個健身房等等。每個門店的標籤會根據大數據指導,應該賣什麼,貨架應該有幾節,鮮食常規是4節,這家店是不是應該有6節、8節。這些都是數據提供的東西。數據讓我們選址、選品、運營更精確。供應商通過這個平臺則可以看到,產品在Today門店裡面,那些類型的門店是賣的很好的,學校型還是辦公型。他們會真正知道產品的精準消費者到底是誰。這些,我們未來都會開放給合作方、供應商,都能適時看到所有銷售數據,指導他的商品研發。”

將用戶、門店數字化,實現更大比重消費支付轉移到線上,其實也意味著Today未來是要經營一個線上流量平臺。

由於便利店的消費場景主要是一個即時性購買,消費者進店到出店一般就只有1分鐘左右時間。同時,便利店由於提供了便利性,商品售價也相對更高。

因此,許多市場人士認為,即便把消費者、門店數字化後,要做電商,要把線下流量向線上轉化,場景轉化有難度。同時,如果要做基於門店發貨的線上業務,便利店的價格並不具備很大競爭優勢,便利店好像做不了電商。

對此,聞鶯稱:“當(門店)流量足夠高、鮮食佔比足夠多、顧客粘性足夠高的時候,我們其實是可以把線下流量引到線上去的。首先,我們可以知道消費者行為、消費者需求。其次,我們可以在線上售賣鮮食,我們的鮮食價格是有優勢的,我們現在正在嘗試O2O商城,每天會推薦鮮食,基於門店來配送周邊。最後,線下門店是滿足即時性需求,消費者拿了就走,但線上,我們可以滿足大宗消費需求。”

文章出自公號商業觀察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