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墳風水系列之葬經(二)

祖墳風水系列之葬經(二)

自有人類誕生以來,生與死一直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人過半百,就相當於“土埋半截”了,這時就自然考慮到死後的歸宿問題。

或天葬,或水葬,或懸棺,或土埋,根據民族信仰與地區習俗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喪葬方式。

祖墳風水系列之葬經(二)

這些方式流傳下來,便形成了一門學問,而專門研究這門學問和從事葬穴行業的人,則被尊稱為“堪輿師”

歷史發展到晉代,有個叫郭璞的先生,把這門學問綜合歸納,形成了一部堪輿名著《葬經》

祖墳風水系列之葬經(二)

《葬經》對祖墳的作用作了精闢的論述:“葬者乘生氣也。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

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鍾東應”。

這段話形象地道出了祖先如何“乘生氣”、“行地中”、“生萬物”、“氣感而應、鬼福及人”的運作過程。

祖先對後人的影響即如“銅山西崩”而“靈鍾東應”一般。

祖墳風水系列之葬經(二)

《葬經》又進一步說:“蓋生者。氣之聚凝。結成者。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納骨。以蔭所生”,

意思即所謂“生者”,實質是氣的聚凝,而結成骨肉,“死者”是以散發骨氣來庇護和福廕他們的後生。

所以擇穴葬地的風水好壞,直接關係到子孫後代的吉凶福禍。

祖墳風水系列之葬經(二)

不管怎麼說,祖墳風水到底作用如何,目前是無法用現代“科技”來檢測的,只能用歷史實踐來印證。

歷史名人都很講究祖墳風水,或許他們已經受益匪淺,他們的功成名就即已經說明了這一點。

祖墳風水系列之葬經(二)

歷朝皇帝更是趨之若“烏”,往往從登基開始,便選地擇穴,大興土木,天下的大風水似乎都被這些帝陵佔據了,以至他們的帝業往往能延續數百年之久?

不過既使是平民百姓中,假如哪家出了個大狀元、大官人、大財主,或哪家“人丁興旺”,倘若注意一下他家的祖墳,一定也是順而得水、聚而藏風的風水寶地。

祖墳風水系列之葬經(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