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房地產三十年一道更

说说:房地产三十年一道更

聯董事長陳勁松曾分享:三十年一道更,為什麼三十年為一世而道更?在房地產上是不是應驗?

三十年為一世而道更,說起來有點文縐縐,有句話更好理解,其實筆者是想借此以淺薄的認知,總結一下過去、暢想一下未來!就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為什麼30年是一個輪迴呢,會產生一個大的變革呢?

對於社會的變革、世道的輪迴,筆者最為關注的只有一點,就是,人性、人的變化、每一代人的演進,都會對這個社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而一個人,或者一代人最為精華的歲數大約就是30年!20來歲到50來歲,幾乎構成了一個人的拼搏史,一旦進入60歲,人就會逐漸心生退意、開始頤養天年!而每一代人對這個社會、對這個世界的訴求是不一樣的,每一代人的理想和追求也是不一樣的,這一些都會導致了每個時代道的差異化。所以三十年為一世其實還是蠻好理解的。

说说:房地产三十年一道更

假如你還是不能理解,那筆者舉一些案例來說明一下(我們只以中國近代史為證):

1.1919年– 1949年:中國重起是這個年代的道!這個年代的人非常有理想,追求拋頭顱曬熱血,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奮鬥,這一代人不斷地尋找新的制度來建設中國,經過30年的探索和鬥爭,終於確立了社會主義這條發展道路,這真的是中國人自己的選擇,是人性的反應。

2.1949年– 1979年:革命有理是這個年代的道!這一代人是政治的犧牲品,朝鮮戰爭、3年饑荒、大躍進、上山下鄉、知青們的悲歡離合、文化大革命等等事情,為這個時代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這代人生活的方式和追求的東西被無情的摧毀,人性彷彿被一雙魔手牢牢地把控著,讓人無法呼吸。

3.1979年– 2009年改革開放是這個年代的道!經過前面的亂世,百廢待興,鄧公宣佈實行改革開放,於是出現了80年代的倒爺、90年代的下海、新世紀的房地產,都深刻地反應了人們對財富的渴望。

於是,在這裡筆者終於引出了本文的重點:上一世的道,以及探討下一世的道!

说说:房地产三十年一道更

上一世的道是改革開放,具體來說便是:成為世界工廠、出口創匯是基礎,而土地資本化是發展的內因

注意是土地資本化,而不完全是房地產市場化,大家也許有感覺這三十年前面一段時間發展地並不如意,甚至在80年代末還發生了那種事件(不便說,大家都懂的),而後面的10多年,發展之迅猛震驚世界。

土地資本化推動了中國的市場化、城市化,以及工業化,這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道路,因為世界只有中國同時具有龐大的土地儲備和人口基數這兩個因素。所以土地資本化->土地財政->房產市場化->需求激發->房產升值->貨幣和信貸放量->政府財政赤字->土地繼續升值並繼續資本化,這是一條閉環,這就是政府的土地財政。

這30年間我們回想起來,要是搭上了土地資本化這輛快車,我們的日子其實可以很輕鬆地過得非常舒服的,可以理直氣壯地成為有產階級,幾套房子就可以拉開原本處於同樣起跑線的人的財富,甚至是階層。

说说:房地产三十年一道更

為什麼最近幾年日子如此不好過?

筆者始終認為,優秀的經濟學家,尤其是研究宏觀經濟學的人,應該具有全局性的歷史觀。研究經濟,其實很大部分就是研究人性在經濟發展中的歷史規律,所有的數學模型,都是可以從人性的本質中去挖掘和探索。

2008年、2009年之後,好像日子一下就難過起來了,縱然外部性的危機輸入、我們以錯誤的方式應對是一個因素,但是這僅僅是一個外因。為什麼,為什麼當時的當政者會以這種方式處理危機呢?其實很簡單,總結起來就是他們還在用舊模式來應對和解決新的矛盾和危機。

但這並不完全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的改革開發其實都是老馬拉舊車,與此同時再造新車,所以2009年到未來的十來年間,極有可能就是我們的混沌期(說好聽點是探索期)。所以你可以看到最近幾年政府一直在推動股市(資本市場化)的發展、以及雙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進步、新能源的開發、互聯網+傳統產業的融合、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等新的模式,也許有失敗和阻力,但是我們這個社會向前發展和挑戰困難的決心還是很大的,

我們一直在冥冥之中尋找新的道!

说说:房地产三十年一道更

新的一世剩下的十來年一定會很有意思!

世道輪迴,其實就跟IT世界的更替很類似,你假如看過吳軍寫的《浪潮之巔》就會明白這個道理,沒有任何一個商業模式可以亙古不變、生生不息。

變化才是最大的不變

我們正處於一個新舊更替,相互鬥爭的年代。

一世中的前面10年是:新模式的探索期(舊模式應對新危機、雙軌制)

一世中的中間10年是:新模式的確立期(新模式解決新危機)

一世中的後面10年是:新模式的鼎盛期(逐漸產生新新危機)

未來的道到底是什麼呢?肯定不會再是土地資本化了,但是歷史具有巨大的慣性,所以這並這不代表土地會貶值、房價會下降,筆者認為很多城市的固定資產仍然處於一個上升通道。那新的道是什麼呢?

新的道就存在於年輕人的內心深處

縱觀我們國家現代的發展道路,其實是社會主義和權貴資本主義結合發展的模式(中性描述,不貶不褒),除了政治體制、文化積澱、種族之外,其實我們的發展模式在很多層面都是在學習美國的,包括經濟、軍事、航天、娛樂、醫療、教育、科技、金融等多個層面。這兩個大國,對於年輕人來說,其實是非常開放的,階層在一定範圍內的流動雖然困難但還是可能的。這與歐洲諸國有點不同,社會的固化極有可能幾世都不會道更。

所以我們思考中國的未來,一方面要回顧歷史,另一方面也可以觀察美國。筆者認為未來也許會有這些道更:

1.城市形態基本會出現國際性的大都市圈。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這三個都市圈將以勢不可擋的速度成為世界性的大都市圈,這裡會聚集更多的人口、資源,中國的未來基本就在這三個區域。

2.科技和創新終將成為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的決定性因素。這對好學上進的年輕人其實是一個極大的機會,“讀書無用論”這個謬論會被粉碎,社會的未來是掌握在有知識、有理想、有追求、有教養的年輕人手裡的。

说说:房地产三十年一道更

我們作為處在這個道更的關鍵時期的年輕人,反而不用急躁,雖然確實是面對著高房價,但年輕人最大的優勢就是時間和充沛的精力,在這個時間段何不沉下心來,好好讀書、好好工作、多多思考、多出去走走,與此同時要多瞭解金融的內涵,學習各種投資理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在年輕的時候就要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和理財能力,財富是可以積累的。

所以在慢下來的階段我們不說創造,但是至少可以等待這個新窗口的逐漸打開、新規則的逐漸建立,這個世界會變得越來越有趣。

说说:房地产三十年一道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