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熱降溫了?不,大學生創業從來沒「熱」過

2010年以來,全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長,每年就業需求都佔據全國新增就業崗位的一半以上,2018年畢業生預計達到820萬人,同比增加25萬人。日前智聯招聘發佈的《2018年大學生就業力報告》顯示,今年大學生就業趨勢呈現出不少的新動向,特別是與往年相比,大學生首選就業的比例在不斷提高,而創業熱和出國熱則持續退燒。比如,根據調研結果,2018年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意向仍然以就業為主,佔比79.89%,同比上升6.39%。此外,6.99%的應屆畢業生選擇慢就業,4.98%選擇國內繼續學習,4.78%選擇創業,2.63%選擇出國繼續學習。和2017的數據結果相比,選擇創業人群佔比降低1.32%。

大學生創業熱降溫了?不,大學生創業從來沒“熱”過

選擇創業的比例從6.1%,降低為4.78%,從數據變化上可以得到“降溫”的判斷。但問題是,我國大學生創業,真的熱過嗎?有關調查呈現的數據,是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的真實情況嗎?從我國大學畢業生選擇創業的實際情況看,我國大學畢業生創業從來就沒有熱過。此前媒體的宣傳和一些機構的調查,營造的只是創業熱的假象。對待大學生創業,必須理性。

需要注意的是,就業調查和實際就業統計,是不同的概念,就業調查是選擇一定的調查樣本進行調查分析,如果樣本選擇科學、合理,可以基本反映整體情況,而如果樣本選擇有問題,調查出的情況就可能與實際出入很大。更能反映大學生就業、創業實際情況的是具體到每個個體的統計,包括跟蹤統計——畢業時的情況,畢業半年時的情況,畢業一年到三年的情況等等。從就業統計數據看,我國近年來選擇創業的大學畢業生比例是很低的。根本不存在創業熱的情況。

拿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創業情況看,根據《2016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2016屆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中專科(含高職,以下簡稱“專科”)畢業生36032人(15.7%),本科畢業生118147人(51.6%),碩士畢業生61599人(26.9%),博士畢業生13224人(5.8%),共22.89萬人,其中,選擇創業的學生為706人,比例只有0.3%,與前述調查的6.1%相距甚遠。而且,北京教委發佈的就業質量年度報道,還指出,“從調查結果來看,2016屆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中,畢業生參與創業教育及服務活動的比例較低。”而根據《2017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北京92 所普通高校的畢業生中,專科(含高職,以下簡稱“專 科”)畢業生 34055 人(14.79%),本科畢業生 119087 人(51.71%), 碩士畢業生 63268 人(27.47%),博士畢業生 13880 人(6.03%)。92 所普通高校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共計 1425 人, 佔畢業生總數的 0.62%。也就是說,北京高校畢業生的創業比例從來沒有超過1%。

大學生創業熱降溫了?不,大學生創業從來沒“熱”過

針對以上數據,有兩點值得反思。其一,對於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調查、統計,需要獨立的第三方專業調查、統計。近年來,針對教育部門發佈的就業數據,輿論一直質疑由於這是由高校統計、教育部門審核發佈,因此缺乏足夠的公信力,存在弄虛作假的問題,因此,呼籲有第三方獨立、專業的調查統計。但從第三方機構公佈的調查數據看,並不專業、獨立,甚至存在更大的討輿論所好,以及閉門編造的問題。總體看來,所謂第三方機構發佈的大學畢業生創業調查,都嚴重誇大我國大學生選擇創業的數量。查閱我國各省公佈的就業質量報告,高校畢業生選擇創業的比例,最高的也沒有超過3%。廣東省教育廳發佈的《2017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廣東省高校畢業生528631 人,自主創業的有 2011 人,佔畢業生數 的 0.38%。其中畢業研究生自主創業人數為 35 人,佔畢業研 究生數的 0.14%;本科畢業生自主創業人數為 1296 人,佔本 科畢業生數的 0.54%;專科畢業生自主創業人數為 680 人, 佔專科畢業生數的 0.26%。

其二,所謂大學生創業熱,是輿論熱、教育部門和高校熱,我國輿論一直在炒作大學生創業,宣稱有80%以上的大學畢業生有創業夢想,還把創業作為解決就業的出路;而教育部門和高校也推出各種政策,包括休學創業鼓勵大學生創業,但大學生創業不是炒作出來的,這需要大學生有創業的能力和素質,而且,創業需要比就業更強的綜合能力、素質。

大學生創業熱降溫了?不,大學生創業從來沒“熱”過

我國高校應該重視大學生創業教育,但創業教育的目的不是有多少學生選擇創業,而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北京市的調查顯示,有73.9%的學生未參加過創業課程,84.1%的學生未參與創業企業的實習項目,這表明大學的創業教育還嚴重不夠,而且,就是開設創業課程,組織學生參與創業相關實習,也只是創業教育的一方面,全面深入的創業教育,應該融入大學的課程體系之中,培養學生的批判、質疑精神和創新能力。離開了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只抓創業率,不可能有什麼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