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布置作業?應由教師和家長委員會民主決定

近日,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共同起草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到2023年,力爭實現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近視高發省份每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意見》對學校的佈置作業就做出了明確規定:老師應該儘量減輕學生學業負擔,做到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

怎樣佈置作業?應由教師和家長委員會民主決定


“一刀切”禁止佈置在線作業不現實

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被有的媒體解讀為禁止佈置在線作業。這種對《意見》的不當理解,或影響今後《意見》的執行,最終可能出現某些地方一刀切禁止使用,而不管具體教學活動中是否需要。

要讓《意見》得到實施,需要消除這種模糊地帶。在筆者看來,在互聯網時代,一刀切禁止學生接觸使用在線作業是不大可能也不實際,包括學校的一些作業,比如英語聽說作業,必須得使用到在線作業。與此同時,必須找準學生學業負擔沉重的根本原因加以治理,否則治理就會治標不治本。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學校校內“一刀切”禁止佈置在線作業,也難以就此讓學生遠離在線作業、電子產品。在升學競爭的壓力之下,學生是很難擺脫題海訓練的,在學校的作業之外,家長還會為學生“尋找”更高效的在線作業。這就存在兩方面問題,其一,如果學校佈置的紙質作業,學生和家長認為質量不高,就可能敷衍、應付,甚至出現請人代寫作業的問題,其二,學生既要做學校佈置的紙質作業,又要去做質量更高的、有個性化推薦的在線作業,整體的作業負擔反而加重。

怎樣佈置作業?應由教師和家長委員會民主決定


如何佈置作業,應由學校建立現代治理機制進行決策

有人以此和法國禁止學生在校內使用手機相提並論,但二者有明顯差別。一方面,法國是通過立法禁止在校內使用手機,而不是行政發文;另一方面,這是為了防止學生上課時使用手機分散精力,學生在離開校園後還是會根據自己的情況使用手機。因此,要讓學生的作業科學、合理,按照教育教學的要求,就很難按統一的行政規定執行。正確的做法是,應該由學校建立起現代治理機制進行決策,必須在每所學校內由教師委員會和家長委員會民主決策,要廣泛聽取教師和家長的意見,從作業的質量、數量(時間)、學生家庭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佈置在線作業,在線作業的量有多大,以及家長在監督、引導學生完成在線作業中的作用。

《意見》指出,家長陪伴孩子時儘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學齡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這可作為學校和家長在討論、決策學生作業的形式、時間時參照的標準。其目的是總體減輕學生(校內、校外)的作業負擔,提高作業效率,不能只管校內減輕或者禁止(在線作業),而不管校外作業增加。

缺乏現代治理機制,往往會導致“原則上”的規定,偏離初衷。我國有的學校的學生過早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的問題,確實比較突出,而這主要在於學校缺乏現代治理,以及家長沒有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家長在學生使用電子產品時,往往沒有有效的監督與引導,導致學生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引來社會輿論的質疑,認為這導致學生視力下降,還有學生沉迷網絡遊戲。教育部此次制訂的《意見》,回應的就是輿論對有的學校過度使用作業APP的質疑。

怎樣佈置作業?應由教師和家長委員會民主決定


學生視力下降主要原因:當前的升學評價制度和學校的辦學管理

我國學生作業負擔沉重、視力下降的問題,更主要的原因其實是當前的升學評價制度和學校的辦學管理。在單一的分數評價體系之下,教育存在應試化傾向,為獲得更高的分數,學生就不得不進行大量的題海訓練“刷題”,這也是更強調作業個性化、有針對性同時又能提高效率的作業APP受到家長追捧的原因。

另外,由於缺乏依法治教與現代治理機制,很多學校擔心組織學生戶外活動出安全事故,加之知識教育之外的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等“無助於”提高成績,因此不少學校對學生採取圈養模式,就是有體育場地,也不讓學生運動,這導致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從小就變為“宅男”“宅女”,除了學習之外,其餘的時間就會花在網絡、手機上。因此,必須抓住主要因素進行治理,否則繞開主要因素,而對外圍因素進行治理,很難起到實際的效果,還可能製造新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