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一帶一路」倡議五周年之際②丨金融活水,澆灌蘇企「走出去」

金融,現代經濟的血液。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金融具有引領和主導作用。五年來,人民幣與21個沿線國家實現貨幣互換、6個沿線國家獲得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一批沿線項目因金融支持而順利開展。

作為金融大省,江蘇金融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從未缺席,設立“一帶一路”投資基金、上合組織國際物流園發展基金、加大對企業“走出去”支持力度、不斷創新金融服務和融資模式……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澆灌蘇企“走出去”之路。

金融跟著項目走,當好企業“走出去”“加油站”

連雲港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東方起點,也是我省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區、示範區、戰略支點。目前,中哈物流場站工程、上合組織(連雲港)國際物流園鐵路裝卸場站工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出海基地工程等十多個項目正在施工。“‘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國開行、農行、工行、中行等省裡多家銀行都給予港口建設鼎力支持,總授信超過400億元。”連雲港港口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成彥龍說。

不僅有銀行貸款,資本市場也跟著發力。7月20日,連雲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可續期公司債券獲證監會核准,成為全國首單獲批的募集資金用於“一帶一路”建設的可續期公司債券,並將在發行後申請在上交所上市。

写在“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之际②丨金融活水,浇灌苏企“走出去”

“一帶一路”建設,需要金融先行。“連雲港港口項目設立港口建設審批綠色通道,以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重大臨港產業項目為抓手,累計投放貸款超40億元。”農行江蘇分行國際業務部總經理劉豔說,他們通過私募債、票據、融資性保函等多種金融產品,為港口項目、企業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

在經濟領域的合作中,項目為載體,金融為保障。自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五年來,我國聯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先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16+1”金融控股公司、中國—阿拉伯國家銀行聯合體……開放的金融市場,為江蘇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夯實基礎。

“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五年來,我省銀行、證券、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加快創新步伐,探索境內外金融機構聯動,實現金融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全方位、一攬子金融服務。

“一帶一路”沿線65個國家和地區,項目在哪裡,江蘇金融業就跟到哪裡。以江蘇銀行為例,已為200多戶相關企業提供授信,總金額達405.7億元,支持了哈薩克斯坦輕軌、巴基斯坦光伏電站、安哥拉紡織廠改建、剛果金銅礦等20多個國家的重要項目。江蘇銀行有關人士介紹,該行專門搭建“絲路金融”跨境服務平臺,可實現信息諮詢服務、投融資綠色通道、跨境電子化服務三大主要功能。

金融開放互通,為蘇企“起舞”增底氣

伴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資源要素間的流動日益提速。受益於多層次、開放互通的金融合作,徐工集團、江蘇金昇、長電科技、魚躍科技等一批蘇企大手筆海外併購。與此同時,無錫一棉、陽光集團、紅豆集團等企業赴埃塞俄比亞建設境外產業園,以產能合作的形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写在“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之际②丨金融活水,浇灌苏企“走出去”

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範園是全國首家“一帶一路”產能合作園區,由江蘇省海外合作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和運營管理。管理中心大樓已全面開工建設,示範園規劃總佔地12.2平方公里,2.2平方公里啟動區力爭於2020年基本建成,未來將著力發展高端裝備、精細化工、光伏能源、商貿物流和金融服務等產業。

把藍圖變為現實,示範園離不開金融業的開放互通。去年11月22日,國開行江蘇分行為該項目提供1億美元中長期貸款授信,並承諾藉助自身開發性金融優勢,為園區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目前,該園區已吸引包括十餘家蘇企在內的16家企業入駐,投資總額約64億元人民幣,為當地創造2500個工作崗位,近期還將簽署投資金額約25億元的大型製造項目。

金融促進項目合作,項目合作又帶動金融要素流通,金融業邁出開放互通的腳步。今年5月,阿布扎比國際金融中心及金融服務監管局中國辦公室成立。7月,中阿正式交換《中阿產能合作示範園金融平臺框架合作協議》,向示範園發放首批金融牌照,這意味著今後落戶園區的企業,不僅可享受短期銀行貸款,還可在資本市場獲得更充分的綜合金融服務。

“我們出臺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有計劃地培育、支持一批外貿龍頭企業、境內園區、裝備製造骨幹企業開展境外產業集聚區建設試點。”國開行江蘇分行國際合作處處長陸宇清說,通過投貸債租證等綜合業務,向企業提供融資融智服務,累計授信超500億元支持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其中列入國家“一帶一路”專項貸款約160億元。

写在“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之际②丨金融活水,浇灌苏企“走出去”

“一帶一路”倡議推進五年來,金融業的開放合作意識不斷深化。去年,國開行江蘇分行向德意志銀行授信200億元境外人民幣,資金主要用於“一帶一路”沿線項目建設,年內實現貸款發放46.15億元人民幣,實現國開行與發達市場全球性金融機構的首次轉貸授信合作。此次合作,國開行江蘇分行可藉助德意志銀行在全球的網絡優勢,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參與“一帶一路”, 助江蘇金融強實力

8月27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週年座談會提出,要在金融保障上下功夫,加快形成金融支持共建“一帶一路”的政策體系,有序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引導社會資金共同投入沿線國家基礎設施、資源開發等項目,為走出去企業提供外匯支持。

劉豔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既通海外更連國內,很多建設項目週期長、融資結構複雜,需要合適的金融創新產品和工具。因此,農行積極發揮全牌照的系統性優勢,在金融產品創新上下功夫。在重大項目支持上,重點做好涉蘇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項目,除項目貸款等傳統金融產品服務外,開展跨境併購與重組貸款、跨境融資租賃、跨境資產管理等新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在對“走出去”企業支持上,將融資、結算、理財等產品與匯率避險工具相結合,提供針對性金融服務。

写在“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之际②丨金融活水,浇灌苏企“走出去”

江蘇銀行以支持“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拓展跨境金融服務。該行成立項目庫,量身定製金融服務方案,目前已落地33個項目。該行有關人士稱,通過舉辦“一帶一路”系列跨境金融服務論壇,為企業提供融資、政策、法務、保險等多方面的諮詢服務,並確立“投資+融資”兩條業務主線的發展思路,以自貿區平臺為依託,推進跨境金融改革創新,為各類實體企業提供離、在岸一體化跨境金融服務。

省社科院世經所副研究員蔣昭乙認為,企業對外投資是特定的經濟活動,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有其特殊性,表現在投資活動的跨國性以及高風險性,因此產生對融資服務及保險服務的高需求性。他建議金融機構開發“走出去”項目全週期金融服務產品,探索以境外股權、資產等為抵質押物的項目融資方式,探索境外投資“基金+證券”的直接融資支持體系等多渠道綜合金融服務。“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有助於提升全省金融業整體實力。”他建議儘快完善風險分擔機制,設立“走出去”融資與擔保平臺、完善境外投資保險體系,設立境外投資風險補償機制,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写在“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之际②丨金融活水,浇灌苏企“走出去”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歡迎加入我們的“369夥伴群”,

投資、理財、點題、發問……

qq群號209575056

歡迎轉發 轉發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