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工業網際網路」系列報導②|編織這張網,究竟難在哪

聚焦“工业互联网”系列报道②|编织这张网,究竟难在哪

工業互聯網,看起來很美,做起來卻非易事。那麼,發展工業互聯網,究竟難在哪裡?

要麼“一動不動”,要麼“一哄而上”

江蘇是製造業大省,然而發展工業互聯網,江蘇卻並沒有佔得先機。

省經信委副主任胡學同直言,“橫向對比,在美歐等發達國家已展開佈局、我國部分製造業領軍企業和ICT(信息、通信和技術)巨頭積極實踐的背景下,我省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發展探索尚淺,缺少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製造業企業與互聯網企業合作不夠緊密,自給自足能力不足。”

記者在採訪中深切感受到,礙於傳統制造業慣性思維,我省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總體投入不足,發展速度偏慢。

聚焦“工业互联网”系列报道②|编织这张网,究竟难在哪

雖然自上而下的推動,帶來工業互聯網的熱鬧,但“做互聯網的人不瞭解工業,做工業的人對互聯網充滿恐懼”,客觀上影響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進度;另一方面,部分政府官員談起“工業互聯網”時其實也非常迷茫,影響相關決策。

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致力於跨行業跨區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面對“要麼不動,一動就一哄而上”的行業現狀,公司董事長武愛斌認為,工業互聯網平臺是包羅萬象的技術創新集成系統,因此這不是沒有技術積累、沒有雄厚經濟實力的企業或機構可以做得到的。

傳統工業企業創新基因不強,面對人才、資金的長期持續投入和蘊藏的高風險,很多國內企業選擇要麼不做,要麼趨利避害盲目引進國外軟件,客觀上導致當前發展的急功近利。

聚焦“工业互联网”系列报道②|编织这张网,究竟难在哪

視覺中國網供圖

“必須認清平臺經濟的發展都會經歷一個曲折過程。既要加快佈局,也不能一哄而上。”國務院發展中心信息中心研究處處長李廣乾舉例說,像BAT類電子商務平臺從發展到成熟,大概用了12-15年,工業互聯網平臺要比這些平臺複雜得多,所花費的時間無疑將會更長,“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相關的產業佈局和政策措施,必須隨著市場發展和競爭格局的演變適時調整”。

破解“三問”,必須正視產業痛點

工業互聯網,落腳在搭建“一張網”,而個性化的“網”,與工業流程相關聯,對技術要求更高。

徐工集團2016年啟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在徐工集團信息化管理部副部長付思敏看來,由於沒有可複製的經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普及在技術層面還需要解決“三問”,這也是行業公認的痛點、難點。

一問:網絡安全如何保障?

“工業互聯網平臺側重於解決與工業設備、工業產品和工業服務有關的問題,其基礎是傳感器和物聯網。無論是物聯網還是傳感器,內核都是芯片,我們使用的還是高通、英特爾等國外產品,安全隱憂明顯。”付思敏憂心忡忡地說。

此前,360公司曾對我國100多家大中型工業互聯網企業的應用站點做安全掃描,發現平均每個企業存在5個高危漏洞。隨著越來越多工控系統直接連到互聯網上,這也使得針對網絡空間的攻擊有可能會穿透虛擬空間,直接映射到現實世界中來。

二問:數據價值如何發揮?

“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鏈接了很多設備,在產品製造各個環節中所產生的數據量會幾何級倍增。但這些數據如何使用?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付思敏說,像徐工這樣擁有很強工業基礎沉澱的企業,在產品研發、運營過程中,如何將積累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大數據的方式,結合算法最後形成固化模型,從而推進到各個領域深度應用,還需要強化探索。

三問:網絡鏈接如何互聯?

江蘇中天科技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物聯網事業部總監蔣劍,就工業互聯網和傳統消費互聯網的區別進行對比發現,在通信協議的標準方面,消費互聯網具有統一開放的網絡。

但工業互聯網多種協議和標準並存,不一樣的設備、甚至不一樣的層級,可能通信協議就不一樣;在傳輸要求方面,消費互聯網傳輸收不到或有延時,對客戶影響不是太大,但工業互聯網要求實時性,並且要絕對安全可靠。如何將有不同工業要求多種多樣的產品,快速、安全地鏈接到平臺上,還需繼續突破。

儘管隨著5G時代到來,必將帶動工業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但業內人士依舊清醒:將傳統軟件改造為數據服務並非易事,老設備的數據採集和互聯還需花費高額成本和時間。工業互聯網要真正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孤島化”嚴重,互聯互通需多方發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餘少華將工業互聯網對傳統企業的改造形容成“大變身”——“通過工業互聯網打通設備生產和運營系統,獲取數據,提質增效,這是數據驅動的智能生產能力,但製造業細分行業具有不同的行業特徵和運行規律,服務商需要對業務有深入理解,也需要通過與標杆用戶的互動來形成成熟的解決方案”。

聚焦“工业互联网”系列报道②|编织这张网,究竟难在哪

視覺中國網供圖

工業互聯網,關鍵在於“互聯”。只有突破數據瓶頸,實現數據採集和打通,傳統企業工業互聯網應用才能擺脫“成人的思想,孩子的身板”的尷尬局面。

“市面上工業互聯網平臺主要以支撐單項應用為主,例如設備遠程運維,未來很有可能形成‘孤島平臺’。”武愛斌感慨,目前,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開發主體既有工業軟件企業,又有物聯網企業、互聯網公司,還有製造企業。實際上應該有明確分工,共同打造中國工業互聯網健康的生態系統,“而不是大家一哄而上,做很多同質化的平臺”。

星星充電自主研發的充電能源可視化智能監控平臺,是國內最大的新能源車輛充電服務和交易平臺,已覆蓋全國170個城市。“我們的目標,是做能源互聯領域的阿里巴巴。”星星充電副總裁聶飛說,去年這個時候,平臺覆蓋的城市還僅有110餘家。在聶飛看來,做工業互聯網平臺必須擁有絕對的市場份額,就像叫車領域的滴滴一樣。

聚焦“工业互联网”系列报道②|编织这张网,究竟难在哪

視覺中國網供圖

然而,“領頭羊”也會遭遇地方“路障”。“對比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其他國家,中國的環境確實比較複雜。因為我們的用戶,既有‘C端’企業,也有‘B端’政府。”聶飛說,曾經到某地推廣時,當地城投公司負責人就明確表示,因為本地也有相關企業,所以不能接入。

“現在工業互聯網市場還處於無序化競爭。”聶飛建議相關部門儘快出臺監管標準,提高工業互聯網企業“最低門檻”,避免“一哄而上”“野蠻生長”。

聚焦“工业互联网”系列报道②|编织这张网,究竟难在哪

新華日報社全媒體經濟新聞部出品

歡迎加入我們的“369夥伴群”,

投資、理財、點題、發問……

qq群號209575056

歡迎轉發 轉發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