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汾西師家溝

從汾西縣城驅車向東南方向五公里,穿過幾多溝溝坎坎,一片湮沒於黃土中、鱗次升高的古老民居建築群便悠然呈現在眼前。這就是汾西縣僧念鎮師家溝村。它是晉商民俗文化樸拙的印記,是晉商大院聚落的典型代表之一,曾享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譽,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下第一村”汾西師家溝

師家溝清代民居始建於清乾隆34年(公元1769年)。經嘉慶、道光、咸豐幾朝擴建,於同治年間終止,佔地面積10萬平方米。整體建築依山就勢,以四合院、二重四合院、三合院、三重四合院為主體,大小31個院落。各院落分別設正房、客廳、偏房、過廳、書房、繡樓、門房以及僕人、馬廄等用房。院落門前與巷道相連,相互之間又巧妙相遇,互相聯繫。整個村落既有水平方向的相互穿插,又有垂直方向的互相滲透,充分體現了丘陵溝壑區依山就勢,窯上登樓的建築特點。同時又融合了平原地區多進四合院的佈局風格。村四周有約1500米長的石條人行道,構成環村環形道,環道以外有酒坊、醋坊、染坊、豆腐坊、油坊、造紙坊、當鋪、鹽店、藥店、學堂、牌樓、祠堂等附屬建築。

“天下第一村”汾西師家溝

師家大院文化內涵極其豐富,集磚、石、木雕為一體,垂花門、簷廊、隔扇等雕刻精細。僅窗欞圖案就有180種、門額牌匾150多處。“東山氣”南山壽”北海風”敦本堂”清白家風”等題額,字跡渾厚,剛勁有力,處處散發著封建社會耕讀世家的文化品位。

師家大院以北方窯洞為主體,以豐富的文化內涵為襯托,以獨特的設計理念為特色,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國家文物界泰斗羅哲文老先生考察師家溝後題詞“文物精華窯洞瑰寶”。此外,法國、香港和國內北京建築學院、天津建築學院以及其他院校都給予了極高評價,西安建築學院把此地作為該校教學基地。中國油畫學院租賃10號院作為長期寫生基地。同時先後有電影《飛虹塔下》《兩個女人和一個男人》《風沙淹沒師家溝》以及馮小剛執導的電影《一九四二》在此取景拍攝。

“天下第一村”汾西師家溝

師家溝民居之所以能夠成為獨一無二的民居,之所以能夠在眾多的民居當中獨樹一幟,固然因為建築精妙,更主要的是他們為自己建造了一座精神家園。生活在其中,無時無刻不受著中華文明的陶冶,言行舉止自然事理通達,心氣平和。如此待人,人心所向;如此持家,家業興旺。幸福和諧就洋溢在師家,就洋溢在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