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作業系統早成定局:華爲LiteOS能在IoT里發光發熱嗎?

中興的芯片事件暴露了國產自主芯片產業的落後,但就像有些人指出的,自主操作系統才事國產手機和電腦廠商真正的痛。不過有Android和iOS系統在,移動操作系統的大局早已經確定,但在物聯網(IoT)領域,華為自主研發的華為LiteOS能夠取得今天iOS和Android的霸主地位嗎?

移動操作系統早成定局:華為LiteOS能在IoT裡發光發熱嗎?

從設備數量上,物聯網設備其實還要勝於手機和PC設備,比如一個家庭往往存在多款智能家居設備。而在這個千億級設備連接量的市場中,華為並不是先行者,國內的小米在整個生態鏈的佈局和現狀上都要比華為早,並且好。

但是小米在物聯網系統上採用的依然是Android系統,而華為則開啟了自研操作系統。

華為宣佈開源LiteOS

移動操作系統早成定局:華為LiteOS能在IoT裡發光發熱嗎?

雖然物聯網系統相比Android和iOS這種移動操作系統的開發難度不是一個量級,但華為依然遇到了很多困難,這也導致很多開發者知道有華為Lite OS要一直等到華為2015年宣佈開源Lite OS。

而根據華為內部對LPWA領域設備出貨量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搭載華為LiteOS的NB-IoT產品出貨量超過2000萬。

敵在小米

移動操作系統早成定局:華為LiteOS能在IoT裡發光發熱嗎?

得益於小米的早期佈局,小米生態鏈產品中的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設備業務早已經成為國內第一,甚至在全球範圍內都頗具影響力。而且從目前來看,小米的智能家居已經建立起很高的品牌壁壘,同時由於智能家居產品的特性,「小米的智能家居買了第一個就想買第二個」已經深入人心。此外從出貨量上,華為2000萬的IoT出貨量和小米也有很大的差距。

開源的目的在此

移動操作系統早成定局:華為LiteOS能在IoT裡發光發熱嗎?

Android系統繼續稱霸IoT

為什麼開源?一方面,華為希望學習Android系統早期開源快速獲得廠商支持的路徑,以壯大整個Lite OS的生態影響力,同時提升華為自身在產業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就像華為說的:

即使開源,也會受到很多限制(對華為來說),例如Android系統。華為Lite OS 99%以上的代碼是由華為帶頭做的(其中也有合作伙伴的身影),以DSP的方式開源,不會有國外知識產權的問題,是自有知識產權。

移動操作系統早成定局:華為LiteOS能在IoT裡發光發熱嗎?

不過自主產權的IoT操作系統就一定好嗎?實際上目前各家IoT操作系統的區別都不太明顯,基於Android系統定製的IoT在功能性甚至還更加豐富。更重要的是,雖然目前APP生態還沒有在IoT系統中開始,但行業普遍相信這是IoT系統的必經之路,而Android系統毫無疑問在這方面有無可撼動的優勢。

移動操作系統早成定局:華為LiteOS能在IoT裡發光發熱嗎?

但我們還是要說,操作系統的困難最重要的不在開發,而在於建立起一個生態,這一點蘋果、微軟和谷歌都做成功了。而華為有意願有能力在IoT系統上開發出一套自主操作系統,這對於華為自己和國產廠商終歸是一件好事,剩下的一個問題就是華為能不能建起自己的生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