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忘記了老師的人,成就了教育的另一種偉大


那些忘記了老師的人,成就了教育的另一種偉大


01

我的父親已經67歲了,當了一輩子老師的他,每年教師節,都會特別想念自己的一位老師。

五十年前發生過的一件往事,讓他每每想起來,都像是昨天發生的一樣。

可以說,每一個細節,他都記得清清楚楚。他曾虔誠地回到少年,用一種中學生作文的筆觸,真實記錄,書寫過自己的這段記憶。

那時,成績優異的父親,剛剛升入一所國家級示範中學,第一次離開家,在學校裡開始自己的住宿生活。

對父親來說,一切都還沉浸在新奇之中,生活的美好畫卷剛剛打開。班上同學還來到學生寢室,開展“做好事兒送溫暖”的活動。

有個男生主動請纓,幫住校生縫被子,缺少生活經驗的他,每縫一針,就把那根線拉得很遠。

誰也不曾想到,就是這樣一個舉動,會給我父親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那被長長的線拖著的針,竟飛入父親的左眼。

一聲慘叫之後,父親的眼睛再也沒法睜開了。

在他驚慌失措的時候,班主任老師趕到了,她馬上帶父親去縣城的醫院就診,可因縣城治療條件有效,在醫生的建議下,班主任老師連夜把父親送往省城醫院。

接受了系統的治療後,父親的左眼保住了。

可因為這次意外的永久性創傷,他的左眼視力從1.5降到0.3,只能通過佩戴眼鏡提升視力。

醫生曾對父親和家人說:“眼睛受傷的確是不幸,幸好你老師,把你送來的及時,否則你這隻眼睛,多半就保不住了。”

父親到現在都記得,老師當年的果斷與冷靜。她讓其他學生給自己家帶個話,班上學生眼睛受傷,她需要帶學生馬上去省上就醫,轉身就帶著父親坐上了長途汽車。

到了醫院,這位老師一再懇請醫生,提供給父親最好的治療方案,全力幫助這個還不到12歲的少年。

等到後來父親出院,在家中休養的那段時間,這位老師,還組織了同學們輪流來家裡探望父親,定期為父親補課,讓父親曾經因為意外傷害絕望的心,漸漸溫暖起來。

等到康復後、迴歸學校正常學習生活時,父親的功課沒有落下,依然保持著優異的成績。

生活並沒有因為這場意外,改變父親的生命軌跡。可在那個動盪的年月,還未初中畢業的父親,就遇上了那場十年浩劫。

父親因為招工來到工地上,又因為出色的撰寫文章能力,成為了自己系統內的最年輕的宣傳幹事。

雖然個人的職業生涯,也因各種各樣複雜的關係起起伏伏,但他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一種熱愛與樂觀。

恢復高考那一年,積壓了10年的考生像潮水一般湧入考場,實際上當時在學校,只學完初二課程的父親,因為多年紮實的持續學習能力,幸運地考上了一所師範院校,後來,自己也成為一名盡職盡責的老師,影響和幫助著更多的人。

成為老師的父親,如今已經退休的他,每次回想起班主任老師對自己的幫助,都會忍不住的眼眶溼潤。

他感恩這位已故的楊老師,對自己人生的影響與善舉。他說:

“楊老師是一位真正優秀的老師,她懂得學生遇到了不可改變的傷害,更需要溫暖與陪伴。

我在醫院裡眼睛被紗布包起來的時候,誰也不知道未來還能否看見的時候,還在心裡,怨恨過那位扎傷我眼睛的同學。

可楊老師,組織同學們輪流探望、幫助我,讓我感受到了同學之間的友情,才讓我心裡徹底放下這件事,對周圍的人對生活從不抱怨。

現在回想起這件往事,深感楊老師,是一個真正有教育智慧的人。”

記得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管理就是最大程度地激發別人的善意。”

我想,父親的這位班主任老師,正是通過自己的智慧,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孩子們之間的善意。

這位楊老師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知識傳授者,更是人格的引領者,而實現的通道里,藏著她點點滴滴的愛。

02

我曾在著名作家王蒙的散文集《我的另一個舌頭》裡,也看到過他講述自己小學語文老師的一段往事。

他說:“小學二年級,平生第一次作造句,第一題是“因為”。我造了一個大長句,其中有些字不會寫,是用注音符號拼的,那句子是:“下學以後,看到妹妹正在澆花呢,我很高興,因為她從小就不懶惰。”

華老師在全班唸了我這個句子,從此,我受到了華老師的“欣賞”。

他還說:“華老師有一次帶我去先農壇參加全市小學生運動會,會前,還帶我去一個糕點鋪吃了一碗油茶,一塊點心,這是我平生第一次'下館子',這種在糕點鋪吃油茶的經驗,我借用了寫到《青春萬歲》裡蘇君和楊薔雲身上了。”

這種人生經歷,可以說是影響了作家的一生。

後來隨著時間的流逝,王蒙漸漸的失去了和這位老師的聯繫。

以至於如今早就成名成家的他,依然用自己的文字深情的呼喚:“華老師,您在哪兒?”

有的時候,一個老師真的會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這真是有別於原生家庭的一種外在力量,對促進孩子的成長,會起到結結實實的作用。

我也曾在一部真人事蹟改編的電影《為人師表》裡,看到一位美國的老師,充滿著這樣的人生熱情。

故事發生在洛杉磯加菲莆高中,這所以南美移民子女為主的學校,大多數父母把孩子送到學校來,只是不想讓他們在街頭犯罪,很少有父母能對自己的子女的未來寄予希望。

一位叫做伊斯克蘭特的老師到這裡執教,他不這麼認為,他覺得既然上天賦予了自己這個使命,就要想盡辦法教好這群別人眼中的“問題少年”。

他對那些學生說:“你們只負責熱情探索新知識就好,學不好那是我的事兒。”

正是這種全力付出又沒有壓力的學習狀態,讓一大群問題孩子,開啟了全新的人生。

而這位老師本人,本來非常擅長教計算機課程,可這所學校經費拮据沒有電腦,他只好改教數學。

他用強悍的教學方式馴服了頑劣學生,並幫他們以高分通過了考試,不料竟被人懷疑為集體作弊。

學生們為了澄清誤會決定重考,創下全美同級學校合格人數之最高紀錄,最終該校得到了購買電腦的經費。

老師和孩子親密無間的合作,不僅改變了這一群孩子的命運,還改變了這所學校的命運。

“這個世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也許正是對這位老師最好的評價。

一位老師,真的可以影響和改變學生的一生。又或者是推動了學生人生奮鬥的方向。

用新世相創始人張偉的話來說:“保持鎮靜、不被生活吞沒,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也許這也是對老師這個職業,產生不可限量的影響力,最好的詮釋。

03

在2018年的《開學第一課》上,我看到國產大飛機C919的總設計師吳光輝,與自己白髮蒼蒼的大學老師吳老師相擁的那個場景時,特別感動。

這樣的成就,真是幾代航天人的夢想,就像吳老師的這位優秀學生,幫自己實現了人生夢想一樣。

每一份事業的高度,都離不開這種潛移默化的積累。

我們不得不承認,老師這個職業最大的價值,就是成就他人。他們往往是引領學生打開人生的一扇門,就選擇站在學生的身後,目送他們漸漸遠去。

這種剋制,是老師這種職業的天性。他們不斷地目送學生去接受另一段人生的開啟者與引領者,看著學生一天天長大,然後擁有了比自己更廣闊的人生。

而他們自己,就只能在某一個階段,不斷的去重複,耐心的給予學生們必須的營養。

一個老師的職業生涯,按照六年一個週期計算,也就只能陪伴五屆學生而已。

而生活中,太多的人,並不會記得自己經歷過的每一個老師,總覺得自己沒有緣分遇到別人那麼好的老師,其實這種感覺,就和總覺得別人的老公、別人家的孩子更好是一樣的。

其實你一定要相信,就算你沒法對某一個具體的老師,產生特別長久的想念,但總有點滴的細節溫暖過你。

我們大多數人的一生,都經歷過老師,用自己的智慧為我們構成了每一塊人生的拼圖。

單獨一塊塊時,並不起眼,可是當你回望自己的人生歷程時,你會發現現在的自己,遠比出發時的那一刻強大得多,而你的人生故事,是如此的獨特與珍貴。

你不得不承認,在走過的人生路上,我們生命的整體,早已經融入這一塊塊拼圖。

正因為這種毫無違和感和我們生命的高度融合,才讓我們忽略了那些注入在生命裡的美好,這才是大多數人,會忘記了老師的真相。

就像昨天看到我兒子小學第一個英語老師Vicky,留在朋友圈裡那暖暖的話語: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從24歲到30歲,從90斤到110斤,Vicky開始長皺紋了,也長胖了,但看著你們這一群天使寶貝,我是無比驕傲和幸福,人生第一次有學生回學校探望的感覺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這個人生永遠如初見的可愛的女老師,也在人生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六年裡,迎來升入中學後孩子們的第一次探望。

可自己的人生,不也就是幾個有限的六年組成嗎?

大多數人的人生,是在幾個六年裡循環上升,而老師的六年,是在六年裡重複。老師的成就,就是那些那不斷遠去的背影,不斷循環上升中孩子們的成長。

感謝一路有您的陪伴,親愛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

願親愛的您,生命不老,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獲行業內最高大獎。

12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優美圖,感謝原圖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