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課堂: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最近芒果臺新出了綜藝《我家那小子》,節目僅僅播了兩期,熱度就一度高漲,並且還醞釀出了話題風暴。看過節目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節目的這份熱度,作為節目嘉賓之一的朱雨辰的媽媽功不可沒。

父母課堂: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在節目裡,朱雨辰的媽媽非常自豪地表達了自己對於家庭的奉獻,對於孩子的寵愛,但是朱媽媽表達的觀點不僅當場就讓不少嘉賓咋舌,更讓觀眾紛紛吐槽。她把照顧兒子朱雨辰當成她生命的一切,即使朱雨辰今年已經39歲了……

然而,她的這種愛,卻讓朱雨辰感覺「壓力太大了」。朱雨辰在早期的採訪中就曾說過:以前自己很會照顧自己,做飯也做得很好,每次出差,也都是自己收拾東西,但媽媽到來後,完全打亂了他的生活習慣。

父母課堂: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一個不懂放手的母親,給孩子的不是愛,是壓力。

作為父母,應該明白,孩子只有靠自己的翅膀飛翔,才能飛得更高,看得更遠。

而以愛之名,剝奪了孩子的權利和獨立的能力,這種看似無私的愛,其實才是最自私的。

有遠見的父母都知道,獨立,才是孩子一生最不可或缺的能力。

動畫短片《Piper》,看過的母親都會表示感觸很深,短短6分鐘,卻濃縮了一個稚嫩小生命所經歷的全部成長課題。小磯鷸到了要獨立捕食的年紀,面對未知的新世界,它不敢邁出自己的小腳。在身後的媽媽,卻把它一步步硬頂向了滿是風浪的大海。

父母課堂: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成長就是要敢於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勇敢面對未知的東西。

而對於父母而言,與其讓孩子成長在自己的保護下,不如放手讓他嘗試,這樣他才會擁有獨立的能力。

身為父母,會很容易陷入就一種角色——總會以“過來人”的姿態,“指點”孩子的生活。但是,當孩子逐年長大,父母最應該學會的,是如何得體的去放手。

父母課堂: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伊能靜在《幻樂之城》裡提到了她和兒子的第一次吵架,是因為兒子想學剪輯,伊能靜想讓他學編劇。

兒子說:“你用你知道的事情來告訴我,你怎麼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來你又沒有去過。”

《奇葩說》中,曾經有這樣一個主題:如果能一鍵為孩子定製完美人生,你會選擇按下哪個鍵?

傅首爾當時說過一句話,至今都讓人記憶猶新,她說:「我預設的完美人生,他真的會覺得完美嗎?」

其實,有時候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狠心”。讓自己狠心放手,往後退一步,這樣才能把孩子往獨立的路上推出一大步。

可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狀態卻往往是父母全能,子女無能。

大學時,同宿舍有個女生,開學第一天,她爸爸媽媽一起去送她,她媽媽爬到上鋪給它鋪床,她爸爸不停地給她往桌上收拾其他東西,而她就站在一邊聽音樂一邊看著父母忙碌著。

臨近晚上,她媽媽走之前再三囑託我們,說她年齡小,一直沒住過校,都是在家住的,讓我們多多關照。

起初,我們也是想好好相處的,可她總以不會不懂為藉口,不要說宿舍公共區域衛生之類的,連她自己的床鋪經常都是不收拾的;午飯和晚飯,能拜託別人,從不自己下樓買;衣服幾乎從不手洗,到週末打個包帶回家去讓她媽媽給她洗......

於是大二重分宿舍那年,我們其他幾個人果斷選擇了四人間,不再和她共處一室。

後來大二下學期,她父母來學校拜託老師,住宿費照常交,但是讓她可以每天回家住。

每一位有遠見的父母都應該明白,獨立,才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技藝。

獨立是每個父母最應該給孩子上好的一堂課。

楊絳的父親楊蔭杭曾經說過一句話:“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一個人只有真正獨立了,才會有能力去獲取自己想要的幸福。

真正成功的父母,是努力教導自己的孩子學會獨立,而不是拼命規劃孩子的未來。

畢竟每個人、每個時代,成功的標準不盡相同。

高曉松說:“最實用的教育,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裡隨遇而安。”

而擁有這種隨遇而安的本領,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獨立,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獨立生活。

一個心中有愛,又生活獨立的人,未來的人生路,必定越走越寬。

孩子不應該是躲在溫室裡的花朵,他們應該像野外的植物一樣,去經歷與病蟲、風雨的殊死搏鬥。只有經歷過嚴寒酷暑的考驗,才能長成參天的大樹。

為人父母,最得體的退出是讓孩子學會獨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