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美麗的瀘沽湖女兒國!

瀘沽湖古稱魯窟海子,又名左所海,俗稱亮海,位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與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之間。湖面海拔約2690.75m,面積約48.45km2。納西族摩梭語“瀘”為山溝,“沽”為裡,意即山溝裡的湖。

瀘沽湖是國家4A級景區。森林資源豐富,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景色迷人,瀘沽湖被當地摩梭人奉為“母親湖”。也被人們譽為“蓬萊仙境”。瀘沽湖具有濃郁的人文風情和優美的自然風光。摩梭少女的風姿,獨木輕舟的典雅,此起彼伏的漁歌,堪稱“湖上三絕”。

在美妙絕倫的湖光山色之間,生活著國內外罕見的延續著母系氏族特點的摩梭人,那獨特的“阿夏”婚姻、自然而原始的民俗風情,為這片古老的土地染上了一層神秘而美麗的色彩,被稱為神奇的東方女兒國。 女兒國風情萬千,一是因湖畔世代居住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著原始母系社會的大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婚”習俗;二是摩梭人“崇母尊女”的文化傳統似乎還影響了瀘沽湖的山水,秀美和縹緲成為這裡特點,走入這條線宛似走入一個純美的女神領地。

領略美麗的瀘沽湖女兒國!

瀘沽湖必體驗

1)觀日出

早晨觀看瀘沽湖日出,感受湖的寧靜、安詳的美。

2)領略摩梭風情

走訪摩梭人家,品摩梭風味美食、飲摩梭傳統酒。

3)坐豬槽船

泛舟湖上,摩梭小夥唱著悠揚的情歌,四面風景如畫,使人的心緒如同湖面一樣寬廣舒暢起來。

4)參加篝火晚會,學習鍋莊舞

除了看自然風景外,深入瞭解摩梭文化是很有意思的。

領略美麗的瀘沽湖女兒國!

摩梭人

居住在瀘沽湖畔的是摩梭人(注:不是“摩梭族”,中國56個民族中沒有“摩梭族”。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民委等部門在第一次民族識別中,將雲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識別為納西族,而四川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則為蒙古族),摩梭人有自己的母語摩梭語,與納西語有共同之處,但是沒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為達巴文化,信奉藏傳佛教。摩梭人是中國唯一仍存在的母系氏族社會,實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

走婚習俗

走婚是摩梭人的一種婚姻模式。摩梭人是母系社會,在日間,男女很少單獨相處,只會聚會上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是對女子傾心的話,在日間約好女子後,會在半夜的時候到女子的“花樓”(摩梭成年女性的房間,獨立於祖母屋即“家屋”外),傳統上會騎馬前往,但不能於正門進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類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其他人不要打擾。然後在天不亮的時候就必須離開,這時可由正門離開。若於天亮或女方家長輩起床後才離開,會被視為無禮。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

由於母系社會中由女性當家,因此所生下的小孩歸母家生養,生父會在滿月時公開舉辦宴席,承認彼此的血緣關係,避免發生同父亂倫。

領略美麗的瀘沽湖女兒國!

古老傳說

關於瀘沽湖的形成,當地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在遙遠的年代,這裡曾是一片村莊。村裡有個孤兒,每天到獅子山去放牧。人們只要把牛羊交給他,他總是把牛羊放得肥肥壯壯的。有一天,他在山上一棵樹下睡著了,夢見一條大魚對他說:“善良的孩子,你太可憐了,從今往後,你不必帶午飯了,就割我身上的肉吃吧。”

小孩醒來後,就到山上找啊找,終於在一個山洞裡發現那條大魚,他就割下一塊燒吃,魚肉香噴噴的。第二天,他又去了,昨天割過的地方又長滿了肉。這事被村裡一個貪心的人知道了,他要把大魚佔為已有,就約了一些貪財之徒,用繩索拴住魚,讓九匹馬九頭牛一齊使勁拉,魚被拉出洞,災難也就降臨了。從那個洞裡,洪水噴湧而出,頃刻間淹沒了村莊。那時,有一個摩梭女人正在餵豬,兩個年幼的孩子在旁邊玩耍,母親見洪水衝來,急中生智,把兩個孩子抱進豬槽,自己卻葬身水底。兩個孩子坐在槽裡承受水漂流,後來,他們成了這個地方的祖先。人們為了紀念那個偉大的母親,就拿整段木頭做成“豬槽船”,瀘沽湖也稱為母親湖。

宗教

摩梭人全民信教,信仰格魯派黃教。喇嘛教強而有力地抓住了摩梭人,大多數屋子的每個角落和屋外,都有堆放成金字塔形狀的白石祭壇。大部分摩梭人沒有聽過耶穌的名字。直到幾年前才有摩梭基督徒,當地有70 多人看過“耶穌傳”影片,現今已約有20位基督徒。

民居

瀘沽湖民房大多為方木垛成的井榦式木楞子房,以木板當瓦,每塊長約1米,寬0.17至0.26米不等。內部結構為適應其母系原則而組成家庭特點,有火塘所在的正室,為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另一幢二層樓房為“客房”,上為青壯年婦女與他們的“阿注”的居室,保留著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一些特點。

領略美麗的瀘沽湖女兒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