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虧2000萬 重慶電商不「來電」?

重慶智匯電子商務規劃研究院發佈《2018年上半年重慶市網絡零售發展報告》,報告顯示上半年我市累計實現網絡零售額334.41億元(不含跨境電商),同比增長25.62%。同時也指出,我市電商發展不均衡、上規模的網商企業少等問題仍較突出。記者從業內瞭解到,我市電商企業存活率不高,以重慶網商產業園為例,淘汰率高達30%。而活躍度較好的網店,僅佔20%左右。哪些因素制約重慶電商發展?商報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我已傷透心了。”田園優選生鮮平臺創始人楊代超用這句話,總結了自己在生鮮電商領域五年的打拼。由於經營不理想,今年年初,他決定把平臺轉讓。像田園優選這樣的生鮮平臺,重慶原本有20家,如今半數已陷入“癱瘓”,包括有“重慶生鮮第一家”之稱的每日鮮。

這僅是重慶電商發展的一隅。整個行業正面臨發展不均衡、上規模的網商企業少等瓶頸制約。

重慶生鮮第一家 經營三年虧2000萬元

吳限,重慶電商業界的風雲人物。從13年前的全球製造網創業開始,後一路嘗試創業過重慶製造網、重慶特產網、每日鮮……

2004年11月,吳限在重慶成立了全球製造網,打算從製造業撕開一道缺口進入B2B電商市場。

按照吳限的打算,他想通過全球製造網,推動“重慶造”走向世界,所採取的是黃頁模式:初衷就是解決買方賣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從中撮合生意。但運行兩年多後,有著阿里巴巴影子的全球製造網,由於業務量有限陷入資金短缺狀態,舉步維艱。

隨後,吳限將業務範圍調整,改做重慶製造網。“主要面向重慶製造企業和下游的貿易企業,把工業產品推向海外市場。”他告訴記者,由於重慶大量的製造企業對海外市場不熟悉,投用後市場反應不錯,網站高峰時期有2000多家會員企業,不過好景不長,勉強堅持到2008年底,重慶製造網也陷入營收暗淡的境地,最終只能關門收場。

看到當時的淘寶非常火爆,這一次他做了一個針對C端購物的購物網站:重慶特產網。2009年,重慶特產網正式運營。切入口不同,命運卻一樣。儘管擁有先進網絡開發技術,但重慶特產網也沒能讓吳限賺得盆缽滿盈。年底一算賬,全年也只有三五百萬的銷售額。

多次失敗並沒有打擊吳限對電子商務的興趣。2012年,吳限將切口選得更小了:做生鮮電商,成立了易易商電子商務公司和每日鮮生鮮電商平臺。

上網買蔬菜、水果甚至交水電氣費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在小區大堂通過一臺像ATM一樣的設備,點幾下蔬菜便會自動送上門,這樣的購物方式卻不多見。這就是重慶每日鮮網當時大力佈局的社區智能購物終端設備。

除了進入社區的落地大屏購物設備,上線不到一年,吳限已在渝北、南岸、九龍坡等區多箇中高端社區佈局了多個社區店和電子菜箱,用戶只需在手機上操作,下班便可在樓下的電子菜箱內取到自己購買的蔬菜。同時,吳限還在潼南、奉節等地聯手當地供應企業,打造放心蔬菜、水果基地,將新鮮的重慶蔬果通過每日鮮送上市民餐桌。

每日鮮平臺上線不到一年時,生鮮巨頭永輝的電商平臺半邊天運營不到百日,便關門調整。易易商上線才一年多,便成為全國生鮮行業的明星,眾多電商大腕、國家相關業務部門均給予極高的關注。易易商也順勢成為西部最早在OTC平臺掛牌的電商企業。

“毫無疑問,每日鮮的模式放到今天,也是最先進的模式之一。”在吳限看來,每日鮮可謂“生不逢時”,燒完2000多萬的資金後,每日鮮最終難逃厄運,在2016年初徹底停止運營。

每日鮮的折戟沉沙,讓在電商圈內來回折騰十幾年的吳限遺憾離開,轉戰如今做得風生水起的建築大數據領域,易易商也從電商公司轉變成了如今的科技公司。

知名服企觸“網” 一年虧脫百多萬元

提起重慶本土服裝品牌歐曼蒂爾,朝天門很多批發商都知道,它在全國擁有上百家分銷商,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服裝市場,還賣到了俄羅斯。不過,幕後老闆渝派服飾協會會長瞿倫川卻說,在網銷方面,他做得不夠好。

瞿倫川說,2013年開始,傳統服裝市場受電商衝擊明顯。迫於壓力,在渝派服飾協會中有幾十家會員企業開始觸“網”。

傳統企業觸“網”,一無經驗,二無專業團隊,哪有那麼容易。“一天賣幾件,最多十幾件,半年賣一兩萬件衣服,連成本都打不走。”瞿倫川說,在天貓上開一個網店,至少要50萬~60萬元成本。觸“網”一年,虧脫了百把萬元。如今自己的網店雖然還在,但更多的已淪為品牌展示,銷售重心又回到了線下。

在這些觸“網”的傳統服企中,瞿倫川還算幸運的。記者瞭解到,有不少企業觸“網”遭“觸死”。例如,曾經的渝派服飾協會常務副會長、森格莉雅服裝廠老闆程其飛,2011年開始轉向電子商務,他曾試圖靠低價策略吸引顧客,還在團隊建設、廣告等方面花了不少錢,結果前期虧了近200萬元,對線下合作商家也造成了較大影響。如今,其線上線下業務均已停擺。

“目前渝派服飾協會中還有幾十家企業觸‘網’,但都做得不好。”瞿倫川直言。

縱深

我市電商企業現狀:淘汰率高達30% 活躍度低至20%

每日鮮和歐曼蒂爾的遭遇,在我市電商發展中並不鮮見。為啥我市不少電商企業舉步維艱,制約他們的發展瓶頸在哪裡?

“這樣的優勝劣汰,在電商領域比較正常。”重慶網商產業園總經理張達巍表示,僅以重慶網商產業園為例,每年入駐企業的淘汰率便高達30%以上,其中有小部分是因為發展好而搬遷,但是八成以上是因發展不好而被淘汰。從整個電商行業來看,淘汰率一直較高。

活躍度低 我市只有2成左右

除了淘汰率高,重慶電商還存在一個痛點——活躍度低。行業內人士表示,當前我市活躍網商只有2成左右。

重慶智匯電子商務規劃研究院近日發佈的《2018年上半年重慶市網絡零售發展報告》也證實了這一預估。

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監測到全市網絡店鋪有113.52萬家,在這些網絡店鋪中,O2O服務型店鋪佔總數比例超85%,但其活躍店鋪數量僅佔20%左右。如網絡店鋪活躍率分別是大眾點評18%、美團34.83%、糯米9.56%、拉手16.82%。

同樣,重慶的實物型網絡店鋪中,主流銷售平臺淘寶、天貓、京東等的店鋪活躍率較好,約為 83%,但是聚集了大量店鋪的慧聰網,以及淘寶 C店和個人店鋪,活躍度都欠佳。

對此,重慶智匯電子商務規劃研究院院長姚章介紹,這一方面是因為餐飲、酒店、旅遊等類型的店鋪經營主體大部分是傳統企業,網絡銷售運營力量較薄弱;另還有部分網店交易和消費主要是發佈鏈接等為主,重在信息展示而非交易。

分佈不均 主城零售額佔比超80%

從區域分佈來看,我市電商還存在分佈不均的情況,優勢電商主要集中在主城及部分區縣。

重慶智匯電子商務規劃研究院發佈《2018年上半年重慶市網絡零售發展報告》顯示,從上半年的網絡零售額數據來看,主城區零售額286.8億元,佔比超80%,而渝東南區零售額僅為6.42億元,佔比為2%;從店鋪規模來看,主城區店鋪主體規模達57萬家,佔比超50%,而渝東南區店鋪主體規模僅有7.7萬家,佔6.79%。

重慶智匯電子商務規劃研究院院長姚章表示,目前,我市各區縣網絡滲透率不一,區域發展不均衡,主要原因在於產業發展基礎、地理位置、市場主體、人才和資金等因素不一,需要進一步從政策、產業規劃、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做好全市產業規劃,採取區域化電商扶持落地性政策,引進電商高端人才及展開本地化人才培育等。

除了店鋪的分佈不均,銷售品類的失衡也是一大瓶頸。

從行業類目發展來看,食品保健和手機數碼、汽車用品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差距仍較大。

缺領頭羊 行業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從單個企業來看,重慶網商的規模也有待提升。

姚章介紹,從全市網絡店鋪數據來看,在總數百餘萬家店鋪中,重慶天貓店鋪537家、京東店鋪922家、蘇寧店鋪100家,僅佔全市網店的0.14%,初具規模的網商企業屈指可數。

以食品保健類目為例,“火鍋底料”“涪陵榨菜”“陳麻花”“牛浪漢”等具有重慶本地特色的產品銷售店鋪,與“良品鋪子”、“三隻松鼠”等熱門網銷店鋪相比差距較大;以服裝服飾類目為例,“大碼百分百”雖然銷售過億,但與“韓都衣舍”年銷售十幾億元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

整個重慶網商經營水平、贏利能力也還有較大上升空間,按阿里之前公佈的數據顯示,重慶網商全國排名17位,屬中等水平。

行業內也普遍認為,重慶網絡零售產業雖然發展迅速,但與沿海發達地區,特別是浙江、江蘇、福建等全國網商中心區域省份相比,整體水平還有較大差距,在網絡零售產業方面還存在缺乏知名網購平臺、企業整體實力不強等問題。

在姚章看來,這一方面需要加大對現有電商主體的培育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優化電子商務氛圍和發展環境,不斷催生新生電商企業和平臺湧現,成為重慶電商“領頭羊”,引領重慶電子商務產業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