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萬錢一斗的美酒 跟喝三百錢一斗的劣酒 寫出來的詩果然不一樣

李大嘴 大嘴讀史

詩人,必須喝酒,不喝酒就沒有詩興,沒有詩興就做不出好詩,所以,酒幾乎是詩人創作的必備工具。

不過,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工具的檔次還是很有差距的。

喝一萬錢一斗的美酒 跟喝三百錢一斗的劣酒 寫出來的詩果然不一樣

我們來看一組瀟灑的詩句。

——李白《行路難》:金樽美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白居易《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王維《少年行》:新豐美酒鬥十千,咸陽遊俠多少年。

——權德輿《放歌行》:十千斗酒不知貴,半醉留賓邀盡歡。

——陸龜蒙《奉和襲美酒中十詠·酒壚》:若得奉君歡,十千沽一斗。

再看一個苦逼的詩句。

——杜甫《逼仄行,贈畢曜》:速宜相就飲一斗,恰有三百青銅錢。

瀟灑的詩人,比如李白、白居易、王維等等,都不差錢,喝的都是一萬錢一斗的美酒。苦逼的詩人,比如杜甫,只能喝三百錢一斗的劣酒,足足有三十幾倍的差距。

喝一萬錢一斗的美酒 跟喝三百錢一斗的劣酒 寫出來的詩果然不一樣

有個問題,“斗酒”是多少呢?

唐朝有“大斗”和“小鬥”的區別,一般來說,酒是用“小鬥”計量,差不多兩千毫升的樣子,也就是四斤。一萬錢一斗,也就是兩千五百錢一斤,三百錢一斗也就是七十五錢一斤。

酒是糧食釀造的,糧食短缺的日子裡,吃飽肚子是第一要務,酒的重要性肯定要往後排。

即使在富有的唐朝,酒也是奢侈品,只要對比一下酒價和糧價就明白了。唐朝極盛的時候,“鬥米八錢”,而酒價最低的時候,也要“斗酒百五十錢”。

唐朝酒的種類很多,據《唐國史補》,提到的國產以及進口酒的名稱有十數種之多,比較有名的有滎陽土窟春、富平石凍春、劍南燒春、郢州富水酒、烏程若下酒、嶺南靈溪酒、宜城九醞酒、長安西市腔酒,還有從波斯進口的三勒漿、從大食進口的馬朗酒等等。

出現在文學作品中比較多的是劍南燒春和富平石凍春,估計和現在的茅臺五糧液地位相當。

喝一萬錢一斗的美酒 跟喝三百錢一斗的劣酒 寫出來的詩果然不一樣

李白和杜甫在喝酒品質上的差距基本上是喝茅臺跟喝散裝白酒的差距。

杜甫有一首寫李白的詩“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算下來,李白有四斤的酒量,即使是低度白酒,也是很厲害的酒量了,稱得上“酒仙”了。

喝一萬錢一斗的美酒 跟喝三百錢一斗的劣酒 寫出來的詩果然不一樣

喝著一萬錢一斗的美酒,李白的詩豪放、飄逸,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品著三百錢一斗的劣酒,杜甫的詩沉鬱、寫實,滿篇的憂國憂民。

兩個人的詩歌風格是不是跟喝酒的品質有關?

這個問題就比較高深了,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