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一校120人一班!教育部消除超大班額的目標能實現嗎?

一再“豐滿”的超大班,把“骨感”的現實留給了被拒之門外的學生,沒有錢、沒有背景、沒有路子,對不起,“招滿了”!法律保護受教育的權利,但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就得靠“拼爹”了!

衡水一校120人一班!教育部消除超大班額的目標能實現嗎?


2018年9月4日《澎湃新聞》引述河北衡水冀州區教體局微信公號的消息,衡水一學校一個班竟然擠進120個學生,前後書桌的間距只有20釐米!

該校已經被勒令限期整改。這一極端事件讓人們想起2018年3月16日教育部部長答記者問時強調的目標:今年(2018年)要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2020年要基本消除大班額。

這樣看來,教育部的目標還能實現嗎?

新聞報導中,衡水某學校僅初二年級就達1萬名學生,分為88個班!

這些“驚悚”數據的背後,是重點校形成的高度集約化規模,既公平,又不公平。

衡水一校120人一班!教育部消除超大班額的目標能實現嗎?


“公平”是什麼?對好學校,人們自然趨之若鶩,公平合理。

選校如此,選班、選老師也是如此,層層遞進。上流社會、中產家庭精英教育的觀念根深蒂固,帶動整個社會拼命向上擠。

好學校的膨脹速度驚人,高中階段的中國500強個個都很“豐滿”。高中本部如此,分校區更是如此。

為了孩子,多少家長“打破頭”也要往裡鑽,高考成績優異、能上重點大學才是超大班額存在的終極理由。

一再“豐滿”的超大班,把“骨感”的現實留給了被拒之門外的學生,沒有錢、沒有背景、沒有路子,對不起,“招滿了”!

衡水一校120人一班!教育部消除超大班額的目標能實現嗎?


​現階段,法律保護受教育的權利,但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就得靠父母的本事了。“拼爹”的現實訴求依然很強烈!

沒本事的父母,不僅自己窩囊,孩子也跟著憋屈。

2018年年底前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的目標有可能實現,但教育公平的目標卻不是教育部靠發紅頭文件所能完成的。這是壓在中國社會和中國人身上的“不可承受之重”!

分流超大班的唯一辦法是增加新的學校,特別是鼓勵優質民營資本和體制外先進管理模式進入教育領域,吸引優秀師資和國際化的教學資源,打破原有的壟斷格局。

教育公平則是突破政策壁壘後水到渠成的新局面。

衡水一校120人一班!教育部消除超大班額的目標能實現嗎?

國際教育知名專家,尚德在線教育海外合作高級總監,資深自媒體人,著有《留學的邏輯》《到英國去》《歐洲情調之旅》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