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美食了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小編在臨汾上了四年的大學,也該把臨汾的美食個大家介紹介紹了,提起臨汾,一個當然就是牛肉丸子面嘍!

牛肉丸子面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臨汾市小吃牛肉丸子面用一個字概括——“爽”,用兩個字概括是“香辣”。在山西省臨汾市區的大街小巷,牛肉丸子面開一家火一家,門面都不大,屬於平價小吃。最正宗的要數白家牛肉丸子面,有牛肉的鮮、有丸子的香,還有秘製的湯,很辣很爽,吃起來大汗淋漓,儘管如此夏天吃的人也有很多。滿滿一大碗麵條上漂著紅紅的辣椒油,充滿食慾感、溜圓的牛肉丸子伴著碧綠的香菜,純樸簡單的美味令人酣暢淋漓。

汾西棗糕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山西特產汾西棗糕為汾西縣傳統的風味食品,其風味獨特,餘香流長,其營養價值很高,深受當地人們歡迎!

其蒸制方法是先將大棗煮成八成熟,隨後將三份黃米麵和一成新鮮玉米麵加水拌成溼粉狀,一層面粉、一層大棗放人籠中,隨蒸隨放。籠內不得斷氣。麵粉、大棗上足後,加蓋蒸20分鐘即成。其特點為色澤金黃,香甜可口,食之耐飢。

古縣核桃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古縣核桃,山西省古縣特產,中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古縣核桃栽培歷史悠久,所產古縣核桃皮薄、仁滿、出油率高,生食甘美適口,炒食齒頰留香,營養豐富,具有健腦益腦,增強能力,愎復疲勞,增強記憶,壯陽補氣,降脂強身,潤肌烏髮,延年益壽之功效。

大學時候,同學還買了一箱核桃從臨汾帶回家。

鄉寧白麵油糕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鄉寧白麵油糕是山西省的一道特色糕點,圓如餅,形似鼓,色如銅,香味撲鼻。

安澤火腿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安澤火腿是山西省特色傳統名食,已有300多年的生產歷史。安澤的火腿,色澤紅白分明,氣味濃香,味道鮮美,享譽省內外。據《安澤縣誌》載:“金華火腿而外,以安澤火腿為最,亦土產中之絕佳者。”“宦遊他處者,每購以饋親友焉。” 安澤火腿應該是源自金華火腿,說起來還有一段歷史故事呢。

翼城十大碗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翼城十大碗是山西省臨汾市翼城縣的特產。翼城十大碗來自晉南民間宴席上必不可少的菜品,是晉南獨有的民間風味,做法講究,口味獨特,色澤搭配合理。

十大碗包括:魷魚湯、丸子湯、紅白豆腐湯、糯米糕、紅薯湯、銀耳湯、黃燜肉、雪花肉、清湯牛肉、肚絲湯。

霍州年饃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霍州年饃一種山西省的傳統民俗工藝品,亦可食用。花饃可以說是山西特有的傳統手工藝。它體現出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具有北方特色的民間藝術品之一。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霍州位於山西南部的太嶽山區,主要以種植小麥為主,饅頭也是家家戶戶餐桌上的主要食品之一。在人們眼裡,饅頭外形不過是一個圓圓的,可以飽餐的食物。可是在山西霍州,人們在饅頭上下起了功夫。饅頭被賦予生命,成為人們寄予希望和祝福的美好事物。

永和羊湯麵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羊湯麵是一種漢族的山西特色麵食。具體燒煮方法是:先將50斤清水添入鍋內,待鍋燒響放進鮮肉30斤,羊雜和骨架各一副,用大火燒(以木柴火為好),頂出血沫,爾後將佐料下鍋,同時外加大蔥、生薑各半斤和適量,再熬40分鐘即成。佐料主要有白芷、肉桂、草果、陳皮、杏仁等,要按一比例適量下鍋,多了則藥味出頭,少了則腥羶除不淨。食用時,取湯鍋中熟羊肉和羊雜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湯,加上蒜苗沫、香辣油即可。

洪洞羊雜燴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羊雜燴是洪洞縣的特產,最早出現於元代。其最大的特點是原汁原湯,即只加入最普通的一些調味品,諸如鹽、辣椒油(用羊油炸制)、蔥白。花椒、味精、大料等,然後放入砂鍋中慢慢煮熟,這一作法與蒙古族吃羊肉的習俗大同小異。

羊雜碎,貴在雜、碎。不雜不碎,吃起來就沒滋味。羊的頭蹄血肺,心肝肚腸,統統不棄,少了一樣,做出來的雜碎便寡淡。

河西蒸飯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河西蒸飯是山西臨汾魏村鎮特有的傳統名優美食。有幾百年的歷史傳承。色澤金黃,口感香軟、糯、甜。屬於地道的民間小吃,其涉及範圍東不過汾河,西不入蒲縣,南不出土門鎮,北接洪洞境內。這一帶凡有婚喪嫁娶、宴請賓朋,早飯都是河西蒸飯臊子面。

製作蒸飯的流程非常多,將黍米放在水中浸泡6-7小時,另將紅芸豆也在水中浸泡6-7小時,放在鍋中煮熟備用;在大鐵鍋上放上鐵鍻;鋪上蒸飯片,一層黍米一層芸豆,一層紅棗鋪放,上火蒸三個小時就好。出鍋後用蒸飯圪垛(帶長柄的木球)來回碾壓,攪拌均勻即可食用,口感香軟、糯、甜。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放入適量白糖。

霍州餄餎面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霍州餄餎面是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的特色小吃。霍州餄餎面,麵粉加鹼後,使用特製餄床進行壓制,煮熟後,使用熟油攪拌,晾5-8小時,過水加滷(條狀炸豆腐、蔥花、等材料)即可食用,非常好吃。

霍州特色的餄餎,比麵條粗而勁道,是由一種叫餄餎床子的工具壓制而成,霍州餄餎,亦稱河漏,可分為稍子面餄餎和乾麵餄餎兩種,二者的做法略有差異。

綠豆糕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綠豆糕是古堯都平陽(今臨汾市)“天香齋”商號王永年師傅所創制的一種麵點,距今已有百餘年曆史。

選用上等綠豆,用清水淘淨,放入沸水內煮至八成熟(保持整粒不破),撈出曬乾後用石磨破口,拉成四瓣,去皮成坯;用時將綠豆坯取出,用水灑在豆內,悶1~3小時,自染成黃色,再用磨子磨成細粉。將綠豆麵、白糖、桂花醬、蜂蜜和在一起,放置案板上,用手反覆搓勻後,放到木製專用框架內壓平,用刀切成豆腐乾狀即成。

太后御膳泡泡糕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泡泡糕”是山西省侯馬地區特色糕類名吃。這種糕食是在油鍋裡煎制而成,熟後猶如一堆泡沫,故而又有“泡泡油糕”的美稱。

“太后御膳泡泡糕”,從此在晉南地區落戶、開花、結果,堂而皇之地躋身山西省名食之列。

太后御膳泡泡糕所以在侯馬流傳,這裡還有段歷史故事。

1948年冬,屈志明在侯馬車站擺個飯攤,專賣大碗麵。有個老頭常來喝茶聊天,也吃些他的大碗麵。可是,卻常見他搖頭晃腦地反覆嘮叨:“這茶葉不如宮裡的好,這飯也不如宮裡的香……。”

原來,老人叫許德盛,生於清道光十六年,曾在皇家御膳房為廚,他製作的泡泡糕,慈禧太后很愛吃。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許德盛隨駕備膳。途中,他因病不能侍奉太后,輾轉流落侯馬。由於不願技藝失傳,又見屈師傅為人忠厚,就把泡泡糕德製作絕技傳授給他。1954年老人去世時享年118歲,據說他之所以長壽與他常吃泡泡糕有關。屈師傅於1986年病故,生前又把此技傳給侯馬市新田飯莊經理黃靜亞。

“太后御膳泡泡糕”遠看呈蘑菇狀,如晚霞放彩:近看似綻絲吐絮,如金菊鬥妍。遍體金黃,酥脆香甜,可滋補強身。

豬血灌腸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豬血灌腸是霍州傳統名食之一,它創制於清朝中葉,加工精細,風味獨特,是譽滿三晉之佳品。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西太后與光緒皇帝出逃西安,歇足於霍州,霍州名廚為其製作御宴。西太后、光緒皇帝與諸大臣對豬血灌腸讚不絕口,故此成為一道傳統名吃。

洪洞饊子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饊子——洪洞縣獨有的一種油炸食品。油炸饊子用上等麥子磨的麵粉,加少許食鹽和調料,用水調和,揉成面坯。然後再搓成條狀,環繞排滿盆中,上面灑抹一些菜籽油。待麵條在盆中回透,彈拉力恰到好處時,將麵條繞在手上,用手來回抻開,粗細均勻一致,摺疊造型,放入油鍋,用筷子輕輕翻動,掌握火候,炸成大把或小把的,便是金絲套環的黃脆脆的金饊子。

霍州燒餅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霍州燒餅是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的特產。霍州燒餅是山西霍州傳統的漢族小吃。將優質麵粉、油麵配以小茴香,在特製爐內燒烤精細加工而成。霍州燒餅香味醇正,口感特別。

洪洞元宵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元宵是我國人民普遍喜食的一種風味小吃,山西省內的元宵尤以南門洞元宵、洪洞元宵、太原的老鼠窟元宵最為知名。

洪洞元宵在宋代已享有盛名。洪洞元宵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霍泉水澆灌的糯米品質優良的緣故。據說,這種糯米曾與“沁州黃”小米共同被選為向皇帝進貢的物品。

吳家燻肉

山西美食瞭解山西,每個山西臨汾人舌尖上都有它的味道

吳家燻肉是臨汾的傳統佳餚,迄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吳家燻肉以雞和豬的心、肝、腸、肚、蹄、口條、頭為主要原料。其成品棕色中襯著金黃,“靈”味中夾著草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後味翻香;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蒼蠅不沾,放置三天而不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