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薄情的世界裡,永遠有一個坑在等著我們

在這薄情的世界裡,永遠有一個坑在等著我們

看到90後這樣的履歷,

我覺得世界屬於她們的。

海歸:

畢業於美國俄勒岡大學經濟系

白富美:

二十四歲賺到數百萬元;

投資的電影以傳媒大獎入圍上海電影節;

中國首個藝術品抵押借貸平臺創辦者;

璽喜網創始人,開創了“互聯網+金融+藝術品”新紀元,填補全球空白市場。

顏值爆表——

在這薄情的世界裡,永遠有一個坑在等著我們

這是孫星辰的簡介,

2013年孫星辰創辦了璽喜網,

中國首個藝術品抵押借貸平臺。

2015年8月,斥巨資獲取私募牌照,

構畫藝術品私募基金大餅,

要做藝術品全產業鏈。

然後她就開始了一路攢資源:

與馬未都達成合作找名人站臺

在這薄情的世界裡,永遠有一個坑在等著我們

找媒體站臺

在這薄情的世界裡,永遠有一個坑在等著我們

拿獎

在這薄情的世界裡,永遠有一個坑在等著我們

拿風投

在這薄情的世界裡,永遠有一個坑在等著我們

高大上的辦公環境

在這薄情的世界裡,永遠有一個坑在等著我們

互聯網金融與藝術品如何結合?

孫星辰給出瞭解決方案:

你有資金需求,恰巧你手頭也有藝術品,然而你覺得典當的利息太高,拍賣的流程太久,可以通過璽喜來進行抵押融資。

看到這裡,你可能明白了,

這是打著藝術品名號,幹著P2P的事。

包裝到位、吸睛無數後,

這個90後姑娘開始發力了。

更可怕的是2018年1月,

平臺發行藝術品私募基金。

然而,7月3日平臺披露一筆逾期,

孫星辰及其老公朱傑豪完全失聯。

據披露信息,璽鑑金融累計交易金額為10.3億元,累計交易筆數10萬筆,平臺借款餘額為1.3億元。

“傻子太多、騙子不夠用”的時候,

90後都紛紛出道開始行騙了。

這讓60、70、80情何以堪!

我總覺得,以前的騙子,

很單純,混口飯吃、老奸巨猾者居多。

現在的騙子,都想一夜暴富、高學歷的小鮮肉比較多。

在這薄情的世界裡,永遠有一個坑在等著我們

在這薄情的世界裡,永遠有一個坑在等著我們

我大學同學,

畢業後在一家著名財經院校當輔導員。

所以,空閒時間比較多,

經常考慮為資產增值的事。

P2P這種東西他肯定不相信的。

但他對區塊鏈技術蜜汁崇拜。

去年年底,他搶了兩次,

終於搶到了一臺玩客雲。

這東西可以簡單粗暴理解為電腦主機,

也可以理解為一臺挖幣機。

搶到玩客雲的他超興奮,

因為買到即賺到。

當時一臺玩客雲官方售價399元,

但二手市場,

一臺玩客雲叫價2000一臺,

5倍的利潤空間。

在這薄情的世界裡,永遠有一個坑在等著我們

玩客雲的工作原理

也可以簡單粗暴理解為,

只要開機就能把自家的網絡共享給別人,

然後自己可以賺取玩客幣。

按照電信20m的速度,

差不多40天挖到的玩客幣可以覆蓋成本。

剩下只要開機工作,成本是交電費,

剩下淨賺——可以做到我們在上班,玩客雲在家幫我賺錢。

玩客幣可以在迅雷整個生態中,

換取更多增值服務,

例如可用其擴充雲儲存空間、兌換其他用戶發佈的獨有內容與網絡加速能力等。

當然,也可以交易。

可沒多久就尷尬了,

受國內監管影響,

挖出來的玩客幣,價格腰斬。

回本時間延長了一倍。

現在,同學很少提及玩客雲了。

他轉身斥資5000塊,

海淘了一個挖幣機,

原理和玩客雲一毛一樣的,

只要開機運作,就能挖幣,

挖出來的幣可以立馬提現。

不幸的是,隨著市場上挖幣機的投放,

能挖到的幣越來越少了…

目前還在回本的路上。

最近,同學看上了

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的可穿戴手錶。

玩法的是這樣的,

它計下走路/跑步的步數,

每 1000 步給支付1個數字貨幣。

同學覺得這個好,

既賺錢又健身,勞逸結合。

套路這麼多,

我的腦容量都不夠用了。

但模式我還是瞭解的,

以前區塊鏈的公司只賺幣的錢,

現在要賺兩道錢,設備一道,幣一道。

可穿戴手錶讓我想到了

英劇《黑鏡》中的一個故事。

衣著統一的人們生活在逼仄的格子間,

日復一日騎動感單車來賺取賴以為生的消費點數。

而上層社會以跳過廣告、電子產品、

牙膏、洗手液、水果等等

這些生活瑣碎方面收費來收回消費點數,

然後人們繼續騎動感單車賺消費點數。

劇中的上層社會,

就好比現實中搞區塊鏈的人。

我們則是生活在逼仄空間的人,

通過簡單、重複、無趣、無止境的勞作,

然後消費點數被掠奪一空。

在這薄情的世界裡,永遠有一個坑在等著我們

在這薄情的世界裡,永遠有一個坑在等著我們

我以為我不會被騙。

因為我學過財經,當過記者,

在金融機構工作,喜歡瞭解各種新資訊。

但是我也被收了智商稅。

上午剛剛打賞完《張凱律師丨我們都在一條船上》,中午就被打臉了。

文章不再贅述,大概的意思就是:

作為律師的我,曾經為了正義挺身而出,

曾經為了疫苗受害者奔走,

而今因此不能執業,碼字為生,

各位不吝打賞吧。

看完這篇文章我立馬想到那段名言:

當他們來抓工會組織者的時候,

我沒有站出來反對,

我想我反正不是工會的人。

當他們來抓猶太人的時候,

我沒有站出來反對,

我想我反正不是猶太人。

當他們來抓天主教徒的時候,

我沒有站出來反對,

我想我反正不是天主教徒。

後來,當他們來抓我的時候,

已經沒有人能站出來為我說話了。

不給這個律師打賞,良心會痛。

沒想到劇情在中午就反轉了。

因為打賞完,小夥伴們發現,

張凱律師的收款碼先後換了三個。

吃相明顯,一個二維碼收費上限30w,

輕輕鬆鬆喜提奔馳C。

張凱律師通過代理宗教類案件,

從境外組織拿到了7筆共計數十萬人民幣的資金支持。

張凱曾經供述,自2009年以來,

他曾3次接受境外組織資助赴西方國家培訓,系統學習炒作“教案”的方法。境外組織每年根據他提供的材料炮製所謂“十大教案”,並寫入“中國人權報告”中,大肆詆譭中國形象。

封號後的張凱律師仍舊活躍,

通過其他自媒體宣佈,

打賞款收到140w。

“把這筆錢用作法律援助”

不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跟騰訊溝通,

我只想打賞的錢能原路退回最好

……

在這薄情的世界裡,永遠有一個坑在等著我們

一樣都是利用流量和影響力變現,

這本身和P2P割韭菜是同一個商業模式。

只是,這次以情懷的名義割的韭菜。

直至現在,沒有任何機構站出來對此事發聲。

在野蠻生長的互聯網時代,

真相無從得知。

只知道自己被騙了,

但是不知道騙子到底長什麼樣。

有時候,很懷念痞子蔡和輕舞飛揚的

那個古典互聯網年代。

那時候還沒有戾氣十足的鍵盤俠;

也沒有人處處挖坑;

也沒有要聲稱惠及全社會的互聯網金融。

有時候,我也會勸親友把錢

交給那些已經被稱作傳統金融機構的

銀行、保險、券商、基金公司。

與互聯網金融機構相比,

它們不敢明目張膽地承諾高收益,

的確有些無趣、沉悶,

但至少不會跑路。

如今,只希望在這薄情的世界裡,

認真活著,相信常識,祈禱不要踩雷。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小基快跑(xiaojikuaipao201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