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食堂」券商財富管理業務該如何轉型?

「證券食堂」券商財富管理業務該如何轉型?

相比於銀行、信託為主導的財富管理體系中,券商當前的財富管理業務暫時處於相對落後的地位。當前券商財富管理業務仍然以交易為主,同時這種模式下的財富管理業務具有低端化、同質化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對高淨值客戶的服務手段與產品遠不能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券商具有優勢的優勢類產品也尚未充分使用併發揮服務高淨值客戶的作用。

針對券商財富管理面臨的問題以及後續如何轉型等問題,小證近期請教了很多行業內專家,大家對這一問題給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有券商從業人員表示,券商財富管理轉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改變以賺取分倉費為主要目標的產品銷售模式,財富管理就永遠是一句空話。而相比較於三方銷售機構來說,券商最擅長的專業理財服務,似乎也沒有哪一家真正做的很好,路還很長!

也有資深行業人員從房地產和P2P這個角度進行了分析,指出國內房地產市場的蓬勃發展以及P2P公司的存在對國內財富管理行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由於券商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一直以來只服務高淨值人群,中間層處於沒人管的狀態,給了P2P互金理財的生存空間,另一方面很多人去買P2P,說明了很多人的錢沒地方放或者瞎放。因此也急切需要金融機構提供正規、專業的財富管理服務!

中泰證券副總裁黃華今年8月份在接受《國際金融報》的採訪過程中,對券商財富管理業務做了深入地闡述,黃華表示,財富管理有其獨有的業務優勢,除了以客戶為中心,第一次讓公司與客戶利益在統一戰線上,可以讓客戶獲得幸福感,從業人員有成就感;而在業務收益方面,財富管理同樣可觀,總體來看,收益由管理費率乘以AUM(資產管理規模),因此需要集中力量解決AUM這個大變量。

在黃華看來,除了順應當下強調金融迴歸本源的隱性邏輯,財富管理業務之所以能夠迅速得到業內廣泛關注和推崇,主要基於財富管理業務的以下幾個特徵:

第一、激勵機制的導向與迴歸。財富管理業務由之前的以產品銷售收入提成為考核中心,向以客戶資產增值為中心的考核機制轉變。黃華認為,目前財富管理發展最領先的是招商銀行,可能領先其他金融機構5-10年,如其獨創的私人銀行“三級考核體系”就跑在金融行業的前列。

第二,財富管理依託機構的零售業務。零售強,則財富管理強。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要遠超券商,因為銀行有著廣闊的業務鋪面,能最大程度地直接接觸到客戶。

第三,財富管理是一個自上而下的業務體系。如摩根大通的財富管理四步法:戰略、戰術、管理人選擇、組合構建。

第四,平臺、生態體系的建設,即金融科技賦能。例如,華泰證券收購AssetMark,本質目的便是為了完善華泰財富管理平臺體系。

同時,黃華還談到,目前做金融科技的內在邏輯便是平臺搭建的早期準備。而監管層也將信息技術的投入納入考核指標,包括券商自己開發的各類APP,其本質是為財富管理賦能,為轉型財富管理鋪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