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陽光之家胡偉羣」60種超經典潮汕小吃大盤點,不能錯過!

潮汕是小吃馳名的地區之一,許多小吃不僅為本地人所喜愛,外地人也是膾炙人口的。  本人也喜歡小吃,6年前我在QQ空間發過一些潮汕小吃的文章,年前萌發了利用工作之餘把潮汕小吃給整理出來的想法,說幹就幹。2018年2月9日,發了第一篇鱟粿的由來(潮汕小吃之一點開就能看到),歷時5個月,在我原先保存的潮汕小吃資料中,編輯整理配圖(一些還親自到店家品嚐、拍照)發了潮汕小吃系列60篇。我知道潮汕小吃不止這些,這只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說實在的,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編輯有錯誤的地方請大家諒解,我也無刻意說那家好吃,跟仼何商家沒關係的,只是想傳播一下潮汕文化而已。發了60篇,我知道很多人因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沒有看到,所以我把它整理成一篇文章,這樣也方便大家閱讀或者收藏起來,感謝大家的支持。看到好的也謝謝大家分享給更多人看看,感恩有您!  我國數不清的地方小吃或點心,其形成要麼脫胎於宮廷,要麼產生於民間。而潮汕小吃,幾乎全都是民間獨創,並一直在民間流傳。這是歷史上潮汕地處“省尾國角”,遠離國家政治中心,以及商業社會形成較晚,社會富裕程度不高所決定的。

以下是《潮汕小吃》系列全部鏈接▼01鱟粿文章鏈接:鱟粿的由來(潮汕小吃之一)內容簡介:潮陽鱟粿((hou4guo3 _)hòu guǒ)是以潮陽特產的甘薯粉,與大米、海鱟肉汁為主料製作而成。有些回鄉探親的華僑、港澳同胞和在外工作的人一到棉城,總想嚐嚐鱟粿的滋味。

02牛肉丸文章鏈接:汕頭牛肉丸(潮汕小吃之二)內容簡介:牛肉丸作為廣東省潮汕最著名的漢族傳統小食。在汕頭已有近百年曆史,牛肉丸可分為牛肉丸、牛筋丸兩種,牛肉丸肉質較為細嫩,口感嫩滑,牛筋丸是在牛肉里加進了一些嫩筋,口感方面就是增加了點嚼頭。

03菜頭丸粿文章鏈接:我做的菜頭丸粿(潮汕小吃之三)內容簡介:菜頭粿是潮汕民間小吃,又稱蘿蔔糕,菜頭系蘿蔔俗名。菜頭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種,每逢過年時節,各家各戶都有蒸制。而作為一味潮汕小吃,無需等到逢年過節,你都能在潮汕的市場中找到它的身影...

04潮汕粿汁文章鏈接:潮汕粿汁(潮汕小吃之四)內容簡介:過去,長輩煮的“粿汁”,一般都是先在鼎(鐵鍋)裡放點食用油,並用鼎匙(鐵勺)將油搽均衡。然後生火加熱,再將三幾湯匙的米粉同水調和成米粉漿,等米粉漿烤乾後,再用鼎匙將粿汁塊掀起,配上適量的老抽王醬油、味精和少量的沙茶醬或胡椒粉等佐料,便可做成一碗香噴噴的汁來。

05鼠曲粿文章鏈接:鼠曲粿(潮汕小吃之五)內容簡介:鼠曲粿(guǒ)也稱茨殼粿,廣東潮汕地區傳統小食,潮汕民間年節祭祖一般都會有鼠曲粿。 凡是提到潮汕小食,都不能不提到“鼠曲粿”,這大概是因為“鼠曲粿”在潮汕小吃中歷史最為悠久,最具潮汕風味,最為大眾化的原因吧。

06潮州春捲文章鏈接:潮州春捲(潮汕小吃之六)內容簡介:潮州春捲是薄餅包卷豬肉、豆芽菜、韭菜、香菇等餡料的小吃,大家對這個“春”字不甚了了,春天怎麼能捲起來呢?

07豬腸脹糯米文章鏈接:豬腸脹糯米(潮汕小吃之七)內容簡介:豬腸脹糯米是廣東潮汕地區民間傳統小食, 因其風味獨特,古往今來,傾倒了多少食客!是誰發明豬腸脹糯米,已無從查考,相信他必定是一位聰明絕頂又敢為人先的人。將豬腸與糯米通調於一處,這種思路是夠大膽的。這道小食,既保留了豬腸和糯米等物的各自風味,又相得益彰,生成了新的味道。食時,配上甜醬和“花生膚”,味道就更加妙不可言了。

08潮汕腸粉文章鏈接:潮汕腸粉(潮汕小吃之八)內容簡介:潮汕腸粉只有鹹味無甜味,與廣式腸粉最大的區別是,餡料是在粉皮半熟時放入的,使餡料更加嫩滑青翠,並且一定要灑菜脯粒。凡經營腸粉的攤子一般都配售粵式粥,如皮蛋粥、牛肉粥等,還免費提供茶水,無疑是學自粵式早茶。

09汕頭蠔烙文章鏈接:汕頭蠔烙(潮汕小吃之九)內容簡介:蠔烙是潮汕地方特色小食,臺灣地區稱為蚵仔煎,外地人來潮汕總要嘗一嘗這美食。在潮汕城市鄉村小市集,常有這種小店或擺攤小販。這種蠔烙,是用地瓜粉溶於水,拌蔥珠,在一個平底的鐵鍋上煎,加上海蠣,再下蛋花,取起蘸魚露吃。 10老媽宮粽球文章鏈接:汕頭老媽宮粽球(潮汕小吃之十)內容簡介:老媽宮粽球馳名已有八十餘年,於1998年被國家認定為"中華名小吃"。別瞧不起一個小小的粽球,它可是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自古以來,有廟就有市。昔年,汕頭開埠區的老媽宮前面就是汕頭埠一個最大的鬧市。

11墨斗卵粿文章鏈接:達濠墨斗卵粿(潮汕小吃之十一)內容簡介:墨斗卵粿是用墨斗魚的卵製成的粿品——先將新鮮墨斗卵用刀壓散,加入雞蛋清和雪粉,然後攪拌成很濃稠的糊醬,俗稱“打膠”(這是為了增加墨斗卵漿的黏性,同時讓空氣進入,這樣製作出來的“墨斗卵粿”才更有彈性,更加鬆軟爽口)。

12無米粿文章鏈接:潮汕無米粿(潮汕小吃之十二)內容簡介:無米粿是廣東潮汕一道傳統民間小食,無米粿也稱韭菜粿。傳聞是因為當時有位媳婦因為家中沒有大米,然後用番薯磨成粉製作了粿皮,加入餡料於是就有了現在的無米粿。

13水粿文章鏈接:水粿(潮汕小吃之十三)內容簡介:水粿是這麼吃的,往每隻水粿的酒窩裡放上一小撮菜脯粒,再淋上一點糖漿。吃的時候要抿著嘴咀嚼才有滋味:一點點彈,一點點脆,一點點香,一點點鹹,一點點甜。唉,真不好捉摸。想來想去,我覺得用曖昧這個詞稍為接近。所以,愛吃水粿的人,愛得很痴的。

14炒糕粿文章鏈接:老王老牌炒糕粿店(潮汕小吃之十四)內容簡介:糕粿是潮汕一道傳統漢族民間糕類小食,主要食材為稻米、礬。其製法有獨到之處。“炒糕粿”是潮汕人非常熟悉的小吃,也是海內外潮人念念不忘的食物。

15紅桃果文章鏈接:潮汕美食紅桃果(潮汕小吃之十五)內容簡介:潮汕民間習俗,凡時年八節,幾乎家家產戶都要做紅桃粿。紅桃粿主要是年底拜神用或者祭拜祖宗,因為潮汕人認為紅色是吉祥如意、好意頭的象徵。

16油酥餃文章鏈接:記憶中的油酥餃(潮汕小吃之十六)內容簡介:記得只有在逢年過節外婆才會做油酥餃,解解我們盼了整整一年的口饞。到了除夕前晚上,外婆便開始為做油酥餃忙碌起來,而我也特別興奮地圍在一邊觀看幫忙,心急地盼著外婆趕快把油酥餃做好。

17荷蘭薯粿文章鏈接:我做的土豆粿 潮語稱“荷蘭薯粿”(潮汕小吃之十七)內容簡介:在潮汕,我們對於凡是用米粉、麵粉、薯粉等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稱“粿”。所以潮語的所謂粿,實際就是別處所稱的糕,但包括的範圍又不單純是“糕”。潮汕的粿品種類繁多,而且色、香、味俱全,是潮汕人非常喜愛的小食。馬鈴薯粿(潮語稱“荷蘭薯粿”)就是其中的一種。

18潮汕水晶球文章鏈接:潮汕水晶球潮汕水晶球(潮汕小吃之十八)內容簡介:水晶球是潮汕的名小食,它製作精細,注重於包皮和餡料。分甜、鹹兩種,餡料不同,各有風味特色。早在20世紀40年代,汕頭市的小公園附近行街的潮成號,為專賣水晶球、蝦米筍粿等的小食店。

19肖米文章鏈接:肖米(潮汕小吃之十九)內容簡介:潮汕肖米和廣州肖米在餡的製作上略有不同,廣州肖米的餡全部是肉類,而潮汕肖米的餡則要加入一些鮮筍,這樣吃起來沒那麼肥膩,而且口感也更爽。2 20蝦米筍粿文章鏈接:蝦米筍粿(潮汕小吃之二十)內容簡介:蝦米筍粿是廣東潮汕地區的傳統名小食。注重粿皮和餡料,製作時十分講究。 潮汕地區盛產竹筍,筍這味潮州民間小食便是以竹筍為主要原料。

21返沙金銀條文章鏈接:返沙金銀條(潮汕小吃之二十一)內容簡介:返沙是潮州菜的一種烹調法,是把白糖融成糖漿後投入炸熟的食材,讓其冷卻凝固,待裹在食材外層的糖漿變成白霜便成。返沙蕃薯、芋頭,就是用富含澱粉的芋頭加白糖返沙製成,在潮汕小吃中,是一道中國民間傳統家庭美食。

22尖米丸文章鏈接:尖米丸(潮汕小吃之二十二)內容簡介:尖米丸是潮汕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是用當地優質稻米做成的圓形兩頭尖的米類小吃。潮汕人將平時煮飯吃的米稱為"尖米",故名。因形似老鼠的尾巴,尖米丸也被稱為"老鼠尾"。

23達濠魚丸文章鏈接:達濠魚丸 嚇出來的御膳(潮汕小吃之二十三)內容簡介:魚丸味道鮮美,多吃不膩,可做點心配料,又可做湯。魚丸又名魚圓、水丸,古代稱為氽魚丸。魚丸是福州、閩南、廣州一帶經常烹製的傳統食品,較為著名的有福州魚丸、溫州魚丸、潮州魚丸、羅定魚丸。香港人把魚丸叫做魚蛋。

24薏米粥文章鏈接:薏米粥(潮汕小吃之二十四)內容簡介:薏米粥,以薏米、肉、或者海鮮為材料加水煮成的粥。其中的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薏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分解酵素,能使皮膚角質軟化,對皮膚贅疣、粗糙不光滑者,可長期食用薏米粥。

25豆花文章鏈接:豆花(潮汕小吃之二十五)內容簡介:在潮汕地區,吃甜豆花的比較多。平時會在街上看到一些小販推著車,放一個木桶,三元一碗(現大多是一次性的碗)滑滑嫩嫩的豆花到哪兒都是受歡迎的,桶裡的豆花也總是被賣個精光。在汕頭市區許多人都知道有個地方的豆花最好吃,那就是“廣場豆花”。

26豬腳圈文章鏈接:豬腳圈(潮汕小吃之二十六)內容簡介:豬腳圈是潮汕地區頗具特色的一款小食。一般豬腳圈均是賣小食的攤主,在路旁支起爐架,放上鍋,邊制炸邊出賣。製作豬腳圈需要有特製工具,一根鐵柄,一頭焊上一個直徑8釐米,高 1.5釐米的圓鐵盞。

27落湯錢文章鏈接:落湯錢(潮汕小吃之二十七)內容簡介:“落湯錢,食了有錢。”落湯錢也叫"膠羅錢"、"軟果",是用糯米做的,其味甘,性溫,食之有益氣止洩,補中益氣,主消渴,暖脾胃之效。糯米口感香糯黏滑,常被用以製成風味小吃,既是藥膳,又是美食,難怪既是烹調家又是美食家的潮汕人特別喜歡糯米。

28鴨母稔文章鏈接:鴨母稔(潮汕小吃之二十八)內容簡介:鴨母捻類似北方的湯圓,傳統制作要求嚴格。鴨母捻的餡有四樣,即綠豆餡、紅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餡約15克。鴨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

29草粿文章鏈接:草粿(潮汕小吃之二十九)內容簡介:草粿是潮汕地區一款頗具地方特色的大眾化小食,即“仙草蜜”。每當立夏之後,潮汕地區的大路旁、小巷口,便有賣草粿的小販,或推著小車,或擺著小攤檔,——手執瓷碗,一手拿剷草粿的金屬片,不停地“叮叮咚咚”敲著,以招徠生意,那聲音十分清脆動聽。

30糖蔥薄餅文章鏈接:糖蔥薄餅(潮汕小吃之三十)內容簡介:糖蔥薄餅是一種廣東潮汕地區廣為流傳的小吃。該小吃起源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福潭村,人稱鴨潭,所以也有人把糖蔥薄餅叫作"鴨潭糖蔥"。把三張薄餅疊擺成品字形,中間放兩塊糖蔥,灑上碎花生米黑白芝麻加上一根香菜,包起來,就是美味可口的糖蔥薄餅了。很多人通過央視《舌尖上的中國》認識了糖蔥薄餅這一潮汕特有的風味小吃。

31乒乓粿文章鏈接:乒乓粿(潮汕小吃之三十一)內容簡介:揭陽乒乓粿是廣東揭陽地區民間的名點。歷史悠久,聞名海內外。一般為扁圓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後磨成漿,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軟帶有稠度。

32南瓜芋泥文章鏈接:南瓜芋泥(潮汕小吃之三十二)內容簡介:南瓜芋泥是潮汕有名的小吃。潮汕喜慶筵席,有頭尾甜的習俗,在過去,最後上的一個甜品,往往就是這款著名的潮汕小吃“南瓜芋泥”。潮地區盛產南瓜、芋頭,在以南瓜、芋頭為原料的潮汕小食中,最為聞名且歷史最為悠久的,應該是南瓜芋泥了。

33糕燒白果文章鏈接:糕燒白果(潮汕小吃之三十三)內容簡介:羔燒是潮汕地區很傳統的一種製作甜品的方法,下豬油、白糖與主料一起燒,聽起來相當甜膩,但卻濃香醇厚,讓人慾罷不能,簡直是潮汕美食的一朵奇葩!比較經典的有羔燒芋泥白果、羔燒雙色(番薯+芋頭)等等

34糕燒番薯芋文章鏈接:糕燒番薯芋(潮汕小吃之三十四)內容簡介:糕燒番薯芋是潮汕地區比較受歡迎的甜點小食。“糕燒”是潮州菜中烹製甜的一種常用烹調方法,有點類北方的“蜜浸”具體做法是先原料作初步熟加工,然後再將原料放入糖漿中文火燒煮。“糕”在潮州話中含有液體濃度高的意思如潮州話中的“糕糕洋”就是這個意思,故糕燒的特點應該是糖漿的濃度比蜜汁高。29草粿文章鏈接:草粿(潮汕小吃之二十九)內容簡介:草粿是潮汕地區一款頗具地方特色的大眾化小食,即“仙草蜜”。每當立夏之後,潮汕地區的大路旁、小巷口,便有賣草粿的小販,或推著小車,或擺著小攤檔,——手執瓷碗,一手拿剷草粿的金屬片,不停地“叮叮咚咚”敲著,以招徠生意,那聲音十分清脆動聽。

30糖蔥薄餅文章鏈接:糖蔥薄餅(潮汕小吃之三十)內容簡介:糖蔥薄餅是一種廣東潮汕地區廣為流傳的小吃。該小吃起源於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福潭村,人稱鴨潭,所以也有人把糖蔥薄餅叫作"鴨潭糖蔥"。把三張薄餅疊擺成品字形,中間放兩塊糖蔥,灑上碎花生米黑白芝麻加上一根香菜,包起來,就是美味可口的糖蔥薄餅了。很多人通過央視《舌尖上的中國》認識了糖蔥薄餅這一潮汕特有的風味小吃。

31乒乓粿文章鏈接:乒乓粿(潮汕小吃之三十一)內容簡介:揭陽乒乓粿是廣東揭陽地區民間的名點。歷史悠久,聞名海內外。一般為扁圓形。裸皮半透明,是用糯米浸泡後磨成漿,炊熟,加入少量白糖搓揉,使粿皮柔軟帶有稠度。

32南瓜芋泥文章鏈接:南瓜芋泥(潮汕小吃之三十二)內容簡介:南瓜芋泥是潮汕有名的小吃。潮汕喜慶筵席,有頭尾甜的習俗,在過去,最後上的一個甜品,往往就是這款著名的潮汕小吃“南瓜芋泥”。潮地區盛產南瓜、芋頭,在以南瓜、芋頭為原料的潮汕小食中,最為聞名且歷史最為悠久的,應該是南瓜芋泥了。

33糕燒白果文章鏈接:糕燒白果(潮汕小吃之三十三)內容簡介:羔燒是潮汕地區很傳統的一種製作甜品的方法,下豬油、白糖與主料一起燒,聽起來相當甜膩,但卻濃香醇厚,讓人慾罷不能,簡直是潮汕美食的一朵奇葩!比較經典的有羔燒芋泥白果、羔燒雙色(番薯+芋頭)等等

34糕燒番薯芋文章鏈接:糕燒番薯芋(潮汕小吃之三十四)內容簡介:糕燒番薯芋是潮汕地區比較受歡迎的甜點小食。“糕燒”是潮州菜中烹製甜的一種常用烹調方法,有點類北方的“蜜浸”具體做法是先原料作初步熟加工,然後再將原料放入糖漿中文火燒煮。“糕”在潮州話中含有液體濃度高的意思如潮州話中的“糕糕洋”就是這個意思,故糕燒的特點應該是糖漿的濃度比蜜汁高。

35菜頭丸文章鏈接:菜頭丸(潮汕小吃之三十五)內容簡介:菜頭丸,是一道廣東粵東地區的特色小吃,屬於粵菜系汕尾菜和潮州菜。菜頭丸用油炸而成,在現在的潮汕三市與 汕尾市等地區的早點、油炸攤都有售賣、是逢年過節家家必備的食品。

36潮汕粿肉文章鏈接:潮汕粿肉(潮汕小吃之三十六)內容簡介:潮汕粿肉是潮汕人無法割捨的一種小吃,也是作為潮汕比較有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在潮汕多多少少過年都會自制這種美食,外皮酥脆,裡面香嫩可口,無論是下酒還是做下飯菜,都是一種舌尖上的享受。

37潮州畬鵝粉文章鏈接:潮州畬鵝粉(潮汕小吃之三十七)內容簡介:畬鵝粉,也稱雞腸粉,潮州鳳凰鎮三大特產之一(茶、浮豆乾、畬鵝粉),畬鵝粉條,也稱雞腸粉。作為潮安區鳳凰鎮土特產的畲鵝粉生產歷來是該鎮的傳統行業,儘管一度時間曾經受到冷落。但隨著人們越來越喜歡天然食品,近年來畲鵝粉市場銷路很好,如今看似不起眼的畲鵝粉卻成為都市人餐桌上的“佳餚”。

38清心丸綠豆爽文章鏈接:清心丸綠豆爽(潮汕小吃之三十八)內容簡介:夏日裡最當時的甜湯自然要算是清心丸綠豆爽。綠豆能清熱解暑。具有驅除暑熱、治煩渴、助排洩、促進機體正常代謝等功效,更可以說是夏秋季節一款惹人喜愛的、消暑清熱的最佳甜湯小吃。

39甘草水果文章鏈接:甘草水果(潮汕小吃之三十九)內容簡介:甘草水果在潮汕是街頭巷尾能見到的零吃,新鮮的水果用甘草糖漿等醃製而成。最常見的是楊桃、芒果、木子(番石榴)等。

40姜薯文章鏈接:姜薯(潮汕小吃之四十)內容簡介:姜薯,只有在潮陽和惠來的部分濱海地區的山地種植。其中,最出名的是潮陽河溪鎮上坑姜薯。上坑姜薯皮薄光滑,薯大肉白,粉泥沾連,品上質優。

41豬肉鬆文章鏈接:豬肉鬆(潮汕小吃之四十一)內容簡介:肉鬆是將肉煮爛,再經燴制、揉搓而成的一種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用方便、易於貯藏的脫水製品。除用豬肉外。還可用牛肉、兔肉、魚肉等生產各種肉鬆。肉鬆是我國著名的特產,按形狀分為絨狀肉鬆和粉狀(球狀)肉鬆。豬肉鬆是大眾最喜愛的一類產品。

42潮汕魚餃文章鏈接:潮汕魚餃(潮汕小吃之四十二)內容簡介:潮汕魚餃取海鮮為原料製成餃皮,魚的肉質細膩、鮮嫩。古人有“魚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魚,百味無味”之說。潮汕魚餃中鮮嫩的魚餡,營養豐富,鮮甜美味,對人體有多種保健功能。

43粿條文章鏈接:粿條(潮汕小吃之四十三)內容簡介:粿條是福建閩南地區,汕尾、臺灣省,海南省、潮汕、等閩南語方言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粿條一詞是福建閩南地區和粵東地區的叫法,粿條不同於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彈性。臺灣也有稱為"粿仔"或"粿仔條"的。而今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都可見到粿條,甚至成為當地的小吃,這是由於當時大量閩、粵移民把粿條帶出去的。

44潮汕腐乳餅文章鏈接:潮汕腐乳餅(潮汕小吃之四十四)內容簡介:腐乳餅是潮汕地區一種非常有名的傳統點心,其造型嬌小,有獨特的南乳、蒜頭和醇酒的氣味,芳香可口,甜而不膩,又有豐富的營養,是餅食中的佼佼者,深受海內外潮人和僑胞的喜愛。

45潮汕魚飯文章鏈接:潮汕魚飯(潮汕小吃之四十五)內容簡介:魚飯,是指不經打鱗劏肚去腮,將魚裝於小竹簍裡再放入大鍋中用鹽水煮熟的海產品。魚飯之名,說法有二:一種認為煮熟後的魚飯一簍簍擺放著,就像一鍋鍋乾飯一樣,而且魚飯新鮮原味,鹹淡適中,吃起來往往沒完沒了就像吃飯一樣,所以就被稱為魚飯;另一種認為魚飯與疍民的生活習俗有關。疍民亦稱水上人家,古書稱他們是“不粒食者”,即以魚蝦蚌蛤等海物為生,不依賴麥粟等粒狀糧食。

46潮汕滷鵝文章鏈接:潮汕滷鵝(潮汕小吃之四十六)內容簡介:滷鵝是廣東潮汕地區傳統的特產名菜,屬於潮菜系。潮汕出名特產良種鵝-――獅頭鵝,以醬油、冰糖、桂皮、砂仁、豆蔻、八角、南姜、加飯酒、蒜頭、香菇等滷製而成。故滷獅頭鵝在潮汕已有很長的歷史。 47潮汕八寶飯文章鏈接:潮汕八寶飯(潮汕小吃之四十七)內容簡介:八寶飯是傳統名點,造型別致,香甜可口。也是臘八節食品。流行於全國各地,江南尤盛。各地的配方大同小異,基本上是把糯米蒸熟,由糯米、豆沙、棗泥、果脯、蓮心、米仁、桂圓、白糖、豬板油等原料配合製成。糯米補中益氣,紅豆有"補腎豆"之稱;棗泥有調和百藥之功效,對人的健康長壽極有裨益;蓮心有強心作用,米仁有健脾補肺的功效,桂圓則是人所共知具有補中益氣作用。蒸熟後再澆上糖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

48潮州粥文章鏈接:潮州粥(潮汕小吃之四十八)內容簡介:糜,即粥也,乃潮汕方言。潮汕人特別喜愛喝粥,而且歷史悠久。這在中國許多古籍中都有記載,如先秦時代中國的一部辭書《爾雅·釋言》便有這樣的解釋:“粥,糜也。”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也提到:“黃帝初教作糜。”《禮記》中亦有“仲秋之月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的記載

49墨斗丸文章鏈接:墨斗丸(潮汕小吃之四十九)內容簡介:墨斗魚即墨魚,又稱烏賊。其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藥用價值高,是海洋奉獻給人類一味美食和良藥。食用宜炒、蒸、煮、燉,還可捶爛製成圓溜、雪白、鮮味的墨斗丸,是魚丸中的上品,烹湯的佳料。色澤清爽,口感細膩爽滑,鹹鮮可口。味道鮮美香爽,具有潮汕地方風味,吃起來既有魚的鮮美又有肉的香甜。

50潮汕醃蚶文章鏈接:潮汕醃蚶(潮汕小吃之五十)內容簡介:有品味的吃貨們吃蚶是什麼都不蘸的,真的是原汁原味。許多外地人看到我們吃得滿嘴是血,驚呼:“茹毛飲血!”。還有一種吃法是醃鹹蚶。蟹目水燙過後,加醬油、蒜頭、辣椒、芫荽,醃個把鍾再吃,非常下飯,也是極佳的下酒菜。

51潮汕生醃蝦姑文章鏈接:潮汕生醃蝦姑(潮汕小吃之五十一)內容簡介:在潮汕地區,除了精細的烹調方式外,還有另一種可以說是“茹毛飲血”般的飲食方法,那就是生醃海鮮。生醃海鮮的由來已久,乾隆的《潮州府志》中記載:“所食大半取於海族,故蠔生、魚生、蝦生之類,輒為至味。然烹魚不去血,食蛙兼啖皮……尚承蠻徼遺俗。”在書中,把這種飲食方式稱為蠻夷遺俗,帶著貶義的意思。

52生醃鹹蠘[jié]文章鏈接:生醃鹹蠘[jié](潮汕小吃之五十二)內容簡介:每次看到滿殼的蠘黃和晶瑩水潤的蠘肉總要情不自禁將蠘肉一抓入口,入嘴之前撈一遍辣椒醋,再度殺毒。醋香、蒜香交織醬香的蠘肉鮮在舌尖上來回滑動,水汪汪又有點膠彈帶來快感,總是停不下來,一口又一口狂吃。吃上癮時一天三餐各來一盤,宵夜加餐沒有醃鹹蠘是不完美的。

53生醃海蝦文章鏈接:生醃海蝦(潮汕小吃之五十三)內容簡介:海蝦口味鮮美、營養豐富、可制多種佳餚的海味。潮汕人最喜歡就是生醃海鮮,生醃鮮活海蝦就是其中的一種,把生醃的材料準備好, 就可以開始生醃鮮活海蝦了(養殖的蝦口感一般)。

54鮮醃生蠔文章鏈接:鮮醃生蠔(潮汕小吃之五十四)內容簡介:若論原汁原味,最好不過吃蠔生。也唯有吃蠔生,最能分別出品種的差異。每一片海域水況不同,生蠔的品質也不盡相同,比如湛江蠔鮮甜,陽江蠔帶粉,潮汕蠔肥嫩等等。傳統醃蠔方法,與貝類、海鮮生醃方法無異,醃蠔雖好吃,但製作起來非常講究,誠如這道“鮮醃生蠔”,必須要剛打撈上岸的生蠔,現撬開馬上加以醃製。醃好的生蠔肥美,水分飽足,嘗一個好滿足……

55仙城束砂(花生糖)文章鏈接:仙城束砂(花生糖)(潮汕小吃之五十五)內容簡介:潮汕人喜歡喝功夫茶,平時桌子也會擺上一小碟“仙城束砂”。一顆顆潔白晶瑩的束砂,香甜爽口。邊喝茶邊品嚐,覺得津津有味,平添樂趣,花生香,白糖甜,這兩者組合起來,就成了又香又甜的花生糖。因為它外裹糖衣、潔白如雪,而且顆顆圓潤,形似珍珠。從口感來說,仙城束砂則是酥脆無渣,令人滿口留香。

56潮汕白桃粿文章鏈接:潮汕白桃粿(潮汕小吃之五十六)內容簡介:白桃粿這種粿的餡很特別,它是用炒香糯米飯為餡,這是因為潮人的祖輩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吃以飯為餡的粿品,用以寄託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白桃粿外觀白色,桃形,以飯為餡,故名白桃粿。

57苦刺心丸文章鏈接:苦刺心丸(潮汕小吃之五十七)內容簡介:一個地區飲食習慣的形成,絕不僅僅是偶然。潮汕人勤勞能吃苦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歷史上潮汕先輩們在這片蠻荒之地開拓、繁衍生息,是多麼不容易。這一切,或許就如苦刺心的味道一樣,初食苦澀,隨之口有餘香,最後回味無窮。

58潮汕蝦棗文章鏈接:潮汕蝦棗(潮汕小吃之五十八)內容簡介:以蝦為主料做成的蝦棗,顏色金黃,滋味鮮美,入口酥鬆,時不時還能嚼到一粒粒的蝦仁非常彈牙,當你吃一吃就愛上了。只是這道菜做起來相對繁瑣,平時一般都不做,只有過年或者一些重大節日,還有老人過壽家裡才做。真是一道傳統菜,必須學會。蝦棗,一個個圓圓的,過年吃很合適啊,有著“團團圓圓”的寓意。一家人聚在一起,自己動手做,闔家團圓、其樂融融。

59潮式蔥油餅文章鏈接:潮式蔥油餅(潮汕小吃之五十九)內容簡介:“潮式蔥油餅”吸取北方蔥油餅的優點,結合潮汕人的口味和潮汕物產而進行改良。 “潮式蔥油餅”由於用炸的方法,且原料中加入富含澱粉的番薯,所以除了同樣具有濃郁的蔥香味外,還具有外酥香內松嫩的口感。

60潮汕朥餅文章鏈接:潮汕朥餅(潮汕小吃之六十)內容簡介:潮汕朥餅是廣東潮汕一帶的傳統名點,屬潮州菜裡的麵食,類似於北方的月餅。朥餅分為皮和餡兩部分,皮是用豬油、麵粉、糖混合而成,餡是用綠豆沙、白糖、豬油組成,亦有以芝麻、黑豆沙為餡的。朥餅具有皮薄酥、餡香甜的特點。 潮汕小吃紮根於民間,它不依附於官文化、士大夫文化,從誕生之日起就以自然天成的姿態,順應物競天擇的自然規律,流傳於民間,故此,我們現在才能品嚐到這麼多富有鄉土氣息的潮汕風味小吃。  對待吃,向來有兩種態度,一是“好吃”,二是“吃好”。“好吃”是講究食物的味道,是一種享受,屬於精神層面上的東西。“吃好”,是要吃得飽,並且要有營養,能夠滿足人的生理需要。小吃是屬於“好吃”的食物。什麼是小吃,小吃是正餐以外的零嘴兒,也即“點心”,點到心而已,不會點到肚子裡。面對正餐以外的小吃,你可以選擇吃,也可以選擇不吃,你不必在乎其量其質,只求其美味。從這個角度上看,純粹意義上的美食,應該是小吃一類的食物。  過去,潮汕人習慣用“吃好未”來跟人打招呼,這說明那時有沒有吃的是一個問題。如今,可不大有人這樣跟人打招呼了。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己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人們已不滿足於填飽肚子,而希望吃得更加有味道,更有情調了。  潮汕的民間習俗,歷來都是極其重視時年八節的祭神拜祖,舊時的潮汕,一年中大約有二三十個節,再加上各家各戶已逝祖宗的“忌日”和鄉里集體的祭拜,基本上每個月都有兩三個祭拜節日。“粿”往往被作為時節祭神拜祖的必備祭品,在祭品中的地位僅次於豬、雞、魚“三牲”。潮汕先民從中原南遷到潮汕地區時帶來了用麵食作為祭祖果品的習慣,但是南方不產麥子,只能用大米來做粿品,“粿”應運而生,這種食物也更適應嶺南的溼熱天氣。  潮汕俗語“時節吃時果”的意思是,到了時令就應該吃當時的食物,應時的食物不但味美,還能達到養生的目的。自農曆十二月廿四以後,家裡就開始杵米成粉,潮語叫“糈”,再用“米糈”做成各式各樣的粿。從春節算起,春節做鼠曲粿,元宵節要做甜粿、酵粿(發粿)、菜頭粿,俗稱“三籠齊”,取其甜、發、有彩頭之意。清明節做朴子粿和鳥餅,端午節做梔粿和粽子,不但美味,還能清熱去火等,達到“時令防時病”的目的。七月盂蘭節做白桃粿,八月中秋做月糕,十月半祭五穀神,做尖擔或蘿蔔形狀的粿,歡慶一年的豐收.  潮汕美食紅桃果(潮汕小吃之十五),在潮汕有著必不可少的位置,過節過年拜神等吉慶喜事都少不了它。此品來源於仙桃,古人曰:天上有桃,名曰蟠桃,聞此桃可活百年,嘗此桃可活千年。故此,人間才有壽桃一說。潮汕人民智慧高,引用米漿做成果皮,香糯米飯做陷,蒸過後再煎,吃起來酥脆餡香。此等美味,真真乃人間蟠桃啊!  潮汕盛產番薯,這種又平又賤的農作物也被大量用於小吃中。番薯粉可作小吃的皮,如有甜、鹹餡的“水晶球”,“韭菜粿”等。也可摻和瓜果蒸成“馬鈴薯粿”、“芋粿”、等。還可以做成“糕燒番薯”,“番薯湯”等等。別看番薯出身卑微,它在潮汕小吃中可是一個大家族呢。   潮汕的遊子,想念家的味道,其中就有那用來送粥或者下酒的醃製海鮮。  潮汕小吃是永遠說不完話題,對於背井離鄉的潮汕人來說,家鄉的食物永遠是對他們內心最大的慰藉,有時候思念家鄉,也是在想念家鄉那些特有的美食記憶的味道。  潮汕小吃,人見人愛!越吃越有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