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火箭陸續升空!未來,誰將乘上民營航空的風口

近日,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朱雀一號”(ZQ-1)運載火箭總裝完畢,擬於第四季度發射。

如果各項工作順利,“朱雀一號”將是國內首枚實現發射衛星入軌的民營火箭。

民營公司的身影逐漸出現在人類征服浩瀚宇宙的隊列中,在中國,民營火箭的賽道上有眾多躊躇滿志的玩家,國內航天產業鏈和大環境正趨於成熟,民營航天企業未來可期。

“朱雀一號”擬發射,透視出我國民營航天熱興起

根據計劃,今年第四季度,ZQ-1會將“未來號”商業衛星發射至SSO(太陽同步軌道)預定軌道。“未來號”是藍箭航天為央視綜合頻道《加油!向未來》第三季節目定製的專屬微小衛星,將滿足節目在軌科學實驗任務需求。

中國民營火箭陸續升空!未來,誰將乘上民營航空的風口

藍箭航天運載火箭“朱雀一號”

隨著航天創業潮的湧起,中國近年來湧現出了多家民營火箭公司,包括藍箭航天、星際榮耀、零壹空間、星途探索、九州雲箭、靈動飛天、深藍航天等。

今年以來,國內多家民營火箭公司陸續發射火箭,但暫時還未有公司成功發射入軌火箭,“朱雀一號”被認為有可能成為“第一枚入軌固體火箭”。

藍箭航天表示,“朱雀一號”能夠滿足商業微小衛星或星座發射需求,未來產品成熟後,將具備快速生產、快速交付和快速發射響應等方面的能力。

馬斯克的成功,讓中國民營航天爭搶“中國的Space X”的標籤

幾個月前,造特斯拉的美國人馬斯克發射了一枚叫“獵鷹重型”的火箭,開啟了個人探索宇宙的新時代。

今年的5月12日,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研製的獵鷹9號Block 5型火箭在佛羅里達州順利升空,成功將孟加拉國的第一顆衛星送入太空。

中國民營火箭陸續升空!未來,誰將乘上民營航空的風口

獵鷹9號

隨著SpaceX 獵鷹火箭發射成功,民營公司的身影逐漸出現在人類征服浩瀚宇宙的隊列中。在中國,民營火箭的賽道上也有眾多躊躇滿志的玩家,商業航天特別是民營火箭企業都在摩拳擦掌,想做“中國的SpaceX”。

在軍民融合政策的指導下,政府對商業航天的支持早就成為工作的一大重點。民營火箭的生長土壤甚是肥沃,而政府對藍箭、零壹等企業的這種支持力度無疑也給了商業航天創業者們新的路徑。

中國民營火箭陸續升空!未來,誰將乘上民營航空的風口

雙曲線一號S

今年清明,星際榮耀在海南發射了首枚亞軌道固體驗證探空火箭——雙曲線一號S。藍箭航天自主研發的“鳳凰”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推力室也已於春節後試車成功零壹空間也在5月8日宣佈將要發射第一枚名為“兩江之星”的亞軌道火箭。

這一切都比想象的要快。

火箭發射成功,對民營火箭項目來說只是一個開始。民營航天作為一個特殊行業,它的業務鏈條包括設計、生產、發射等相關流程,因此回報週期也很長,需要企業長期的耕耘。

團隊穩定、技術能力、產品生產迭代速度、系統運維和最終發射等因素,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找準定位,加強對行業痛點的理解和技術研發才是重中之重

,中國民營航天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沒有“大而全”但有“特而精”,武漢航空產業蓄勢待發

2016年,國家批覆了《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實施方案》,武漢由此成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商業航天產業基地。根據規劃,武漢商業航天產業基地將以新洲區陽邏商業航天城為核心平臺建設。

中國民營火箭陸續升空!未來,誰將乘上民營航空的風口

其實,在我國航空工業佈局中,湖北不佔地利。省內沒有大飛機主機企業,也缺少大型分系統的骨幹企業。

“沒有‘大而全’,我們的優勢在‘特而精’。”省委軍民融合辦軍民結合處處長彭少華表示,湖北省特種飛行器、航空救生裝備產品研發製造和航空維修總體能力在全國領先。

今年5月,我國新一代輕型運動飛機AG50通過詳細設計評審,其由位於荊門的航空工業特種飛行器研究所設計。該所是我國唯一從事水面飛行器和浮空飛行器研究的主機所,曾多次填補我國航空高科技和基礎研究領域的空白。

中國民營火箭陸續升空!未來,誰將乘上民營航空的風口

輕型運動飛機AG59

近日,貝迪克凌雲飛機維修基地已完成142架飛機定檢、噴塗維修,未來將建成國內一流的飛機“4S店”。總部位於武漢的軍工企業凌雲集團,擁有綜合性航空修理保障基地,是國內唯一一傢俱備軍、民航整機修理能力的基地。

航空民企武漢航達是湖北唯一參與國產大飛機研製的民企,而全國首批參與的民企僅3家。航達將為C929飛機進行相關設備的預研工作,該公司直升機電動絞車恆載荷控制性能試驗平臺等設備國內領先。

中國民營火箭陸續升空!未來,誰將乘上民營航空的風口

C929飛機

2017年4月24日,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正式開建,航天產業港、航天科工火箭總裝總調中心等項目先後開工。作為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武漢的航空產業發展對於促進各資源流通起著關鍵作用。

據預測,未來10年,全國各類通用航空飛機需求達12萬架,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0%,通用航空市場規模將超萬億元。機會往往伴隨著挑戰,只有發揮優勢精準佈局,武漢航天企業才能乘上國家航空事業發展的快車,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