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壁30年,喻家山洞裡測出世界最准G值

蒼松翠柏、清風搖曳,登頂喻家山,能將華科校區全景盡收眼底。縱橫交錯的阡陌,讓華中科技大學猶如喻家山腳下的千畝良田。

不僅貢獻了諸多國家工業、科技“糧食”,還盛產名校校長。

接連兩天,喻家山捷報頻傳。貢獻了一位高校校長,駱清銘擬任海南大學校長;走出因測出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而登上國際頂級雜誌《Nature》的羅俊院士團隊。花開兩朵,朵朵都盛開在世界之巔。

面壁30年,喻家山洞裡測出世界最準G值

又“貢獻”一位校長,他在光電國家實驗室潛心鑽研

8月29日,據中共海南省委組織部消息: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主任駱清銘,擬出任海南大學校長(試用期一年),黨委常委、副書記。

面壁30年,喻家山洞裡測出世界最準G值

2016年,由駱清銘教授、龔輝教授研究團隊獲取的一套大鼠全腦高分辨數據集,發佈在歐盟人腦計劃(Human Brain Project, HBP)的神經信息平臺(Neuroinformatics Platform, NIP)上。這標誌著該團隊建立的“鼠腦最精細腦圖譜基礎數據庫”為歐盟人腦計劃正式採用。

人才濟濟的華中科技大學,近幾年至少已有7位校友正擔任全國重點大學校長。他們是中山大學校長羅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楊宗凱、湖南大學校長段獻忠、武漢理工大學校長張清傑、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鄭曉靜、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還有去年從蘭州大學卸任的王乘校長。他們從喻家山走出,在各地散播碩果,喻家山是他們心中永遠的情節和驕傲。

三十五年磨一劍,他測出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

1687年,那顆砸在牛頓頭上的蘋果開啟了萬有引力研究的新大門,而萬有引力公式裡的常數G卻始終是難解之謎……

終於,好消息傳來!萬有引力常數G的最精確值由物理學院羅俊院士團隊蟄伏30多年得以測出。8月30日凌晨,國際頂級雜誌《自然》刊發了這一重要成果!

面壁30年,喻家山洞裡測出世界最準G值

面壁30年,喻家山洞裡測出世界最準G值

對萬有引力常數G的精確測量不僅具有計量學上的意義,其對於檢驗牛頓萬有引力定律及深入研究引力相互作用規律都具有重要意義,更將應用到材料工業、度量技術、控制技術等等方面。

1983年10月,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開始籌建引力實驗中心。由於引力實驗對恆溫、隔振、電磁屏蔽等要求極高,時任院長朱九思聽取陳應天教授的建議,決定把實驗室建在喻家山下的人防山洞中。當時,還是陳應天教授研究生的羅俊就全程參與了中心的籌建和研究工作,由此與引力結下了不解之緣。

面壁30年,喻家山洞裡測出世界最準G值

羅俊教授(中)帶領他的研究團隊在做實驗。資料照片

測G是羅俊及其團隊花費精力最多、持續至今的研究工作。

“地表的重力大小,是由地球內部的物質構造決定的。如果我們能精確測量地面重力,就能瞭解地下物質密度分佈。”羅俊說,“打個比方,精密測量就相當於給地球做CT,可以知道地下礦藏的大致分佈。”

面壁30年,喻家山洞裡測出世界最準G值

1989年《華中理工大學學報》刊登引力常數測量的階段性成果

為攻克這一難題,從1986年開始的近10年,除去吃飯和睡覺,羅俊幾乎都在山洞中度過。長年不見太陽,加之山洞裡陰暗潮溼,羅俊頭髮掉了一大半,索性剃了光頭;1992年,羅俊左臉出現一片片的白色斑塊,直到1996年才治好。

中科院院士、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家許厚澤是羅俊讀博時的導師,他曾對媒體這樣評價羅俊,“如果做出好的實驗結果,將是諾貝爾級別的!”

面壁30年,喻家山洞裡測出世界最準G值

羅俊年輕時的照片(最右側)

2009年,羅俊團隊將G的測量精度提高到26ppm。這是國際上精度優於50ppm的七個結果之一,也是採用扭秤週期法測得的最高精度G值。羅俊團隊測G實驗結果被國際科技數據委員會推薦的CODATA值所收錄,並以華中科技大學英文縮寫HUST命名。如今,羅俊團隊再次一鳴驚人,採用兩種不同方法測G,給出了目前國際上最高精度的G值,相對不確定度優於12ppm,實現了對國際頂尖水平的趕超。

“G值的測量並非一勞永逸,它需要有科學家持續為它‘保鮮’,但是對它的測量又及其艱辛,而羅俊團隊通過30年的努力,貢獻了目前世界上最為精確的G值,中國應該為擁有這樣一個能夠持之以恆並永遠保有熱情的團隊而驕傲!”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聯合的研究所JILA實驗室前主席、美國總統科技獎獲得者James E. Faller教授對此次羅俊團隊取得的成績這樣評價道。

面壁30年,喻家山洞裡測出世界最準G值

為了讓團隊能承擔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服務國家發展,羅俊積極謀篇佈局、拓展新的研究方向——

2000年,注意到國家對精密重力測量技術的迫切需求後,羅俊帶團隊啟動空間加速度計研究。6年後,團隊研製的空間簧片加速度計成功通過搭載飛行驗證,為我國自主研發重力測量衛星打下堅實基礎。

2005年,團隊開始冷原子干涉重力測量實驗。現在,他們研製的冷原子干涉重力儀分辨率已居於國際先進水平。

2010年,團隊啟動航空重力梯度測量技術攻關,目前實驗平臺已基本建設完畢……

現在,羅俊和他的團隊正在研發引力波探測裝置。羅俊表示,這個裝置是在距離地球約 10 萬公里高的軌道上放三顆衛星,中間用激光聯繫起來。引力波過來,一邊空間會拉伸,一邊空間會收縮,這個拉伸距離只有皮米級(一個原子的大小)。

面壁30年,喻家山洞裡測出世界最準G值

這個裝置立體看像一個豎琴,而引力波是撥動琴絃的上帝之手,所以這個項目取名字叫 “天琴”。

面壁30年,喻家山洞裡測出世界最準G值

未來,把這樣一套裝置放在宇宙空間裡,就能測量出時空變化。“天琴 ”計劃將在 2030 年前後,發射 3 顆衛星,組成空間引力波觀測系統,對宇宙中廣泛存在的豪赫茲的中頻引力波展開探測。

“能把一件事做到全世界最好的結果,我已經很開心了。”“在外界看來是犧牲,在內心我更多感受到的是在引力世界探索的樂趣和幸福。”對於羅俊和千千萬萬的華科人來說,為科技探索、堅守,永無止境。環境潮溼,破壞不了他們的信念;不見天日,掩蓋不了知識的靈光。

曾有華科學子感慨:“喻家山不像珞珈山那樣沉重,積澱著太多的歷史責任;也不像桂子山那樣簡潔,坦率的將心跡暴露給過客。”華科人就像喻家山春天的玉蘭一樣,低調、內斂,不與群芳爭豔,默默綻放,吐露幽香。

九派新聞內容團隊出品

更多內容

蘋果供應鏈 | 北斗速度 | 武漢“國字號”實驗室

面壁30年,喻家山洞裡測出世界最準G值

面壁30年,喻家山洞裡測出世界最準G值

  • 採集文章
  • 採集樣式
  • 搜公眾號
  • 查看封面
  • 生成長圖
  • 近似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