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治汙往後要啃「硬骨頭」——專訪石家莊市大氣辦副主任馬玉辰

大气治污往后要啃“硬骨头”——专访石家庄市大气办副主任马玉辰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董瑞強經過一年多的大氣治汙,京津冀及周邊“2+26”城環境空氣質量正日益改善,而河北石家莊市的改善則尤為明顯。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8月河北全省PM2.5平均濃度5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2%,而石家莊是降幅最大的四城之一,同比降20.5%。8月河北PM2.5平均濃度31微克/立方米,同比降22.5%,為2013年有監測記錄以來首次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是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不過,傳統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運輸結構正制約著石家莊市大氣環境改善。面對多種複雜因素,石家莊市將如何穩固已有成果,破解“電廠圍城”,實現環保與經濟的雙贏。這早已擺在政府眼前,時刻挑動著政府的神經。

9月12日,經濟觀察網專訪了石家莊市大氣辦副主任馬玉辰,他回答了備受社會關注的諸多問題,並對下一步大氣治汙提出了對策。

經濟觀察網:目前您壓力來自哪裡?

馬玉辰:今年上半年石家莊大氣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可歸結為“人努力、天幫忙”,但這並不足以打消我們對完成任務的擔憂,目標壓力仍然很大。

我們從縣到市都是強力管控,現在我們就是要查漏補缺,一門心思補短板、抓督查,周調度、日會商,幾乎每天都在跟蹤和研判汙染源,一旦發現,馬上查處。儘管力度這麼大,但我們也不敢說有十足的底氣和把握,畢竟還有很多不可控因素。

石家莊市環境容量已基本飽和,進一步改善壓力很大,一是目標壓力,二是秋冬季壓力。保障冬季供暖是必須做好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但供暖就會產生大量排放,帶來新的汙染。去年煤改氣、改電並未全覆蓋,整個石家莊市完成了42萬戶改造,今年我們力爭再完成30萬戶煤改氣、改電。但只要沒到最終接上氣那一刻,我們都視為沒有完成。

管道通了沒氣,那也不行。去年冬季鬧氣荒就是一個經驗教訓。這個壓力非常大。況且,石家莊地區冬季氣象不利條件多發,大氣環境改善難度會更大。

經濟觀察網:如何防止“散亂汙”問題反彈?

馬玉辰:儘管目前新發現的“散亂汙”企業比以前少了,但清單內仍存在很多整改不到位的問題,比較典型。比如,一些小加工廠為節省成本,不運行環保設備,檢查來了就開、走了就關,或是白天不幹晚上乾等,這些問題點位較為分散,不是國控省控監測重點,但是地方監管的突出難點。

對此,我們也準備安排“特別行動隊”進行夜查,只要是查實了,就先關停整治,該罰的必須罰,直至檢查達標,以此達到處理一個、警醒一片的效果。

現在市長親自主抓大氣治理,各縣、區長也是直接抓,壓力傳導至基層,可以說從上到下都動了起來。我們每天要通過大氣治理工作群上報有關數據,當天問題當天解決。

經濟觀察網:目前面臨哪些根本性難題?

馬玉辰:石家莊市面臨的根本性難題有三方面: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交通結構。這是今後工作重點所在。

除了“散亂汙”問題,石家莊市還面臨“電廠圍城”難題尚待攻克,市周邊大概有12座電廠,設計之初並未考慮到大氣流通問題。儘管我們一直在搞超低排放治理,但電廠汙染排量較大,已成為空氣質量改善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如果該問題不解決,石家莊市想脫胎換骨,是難上加難。

這屬於歷史遺留問題,在目標壓力下,必須加快解決。今年要在上半年成效基礎上再多降幾微克,若沒有大的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交通結構調整,是很難的。

另外,過境大貨車汙染排放問題突出,包括揚塵、尾氣汙染。我們將對“車、油、路”汙染源徹底整治,一個都不落下。當然,這並不是一個地區能完全解決的,還需國家對交通結構的整體改革。

石家莊、唐山等地上述結構性問題較為突出,比如大型鋼廠、礦山等工業企業汙染問題,這在其它城市都是很少見的。而鋼鐵去產能這兩年,市場環境有了很大改觀,鋼價成倍增長,鋼企獲利甚多。下一步我們要瞄準根本性結構改革發力,加快推進汙染企業整治、搬遷和轉型升級。可以說,越往後大氣治汙任務就越艱鉅。對於剩下的根本性問題,就是要啃“硬骨頭”。

經濟觀察網:如何看待環保與經濟?

馬玉辰:加強生態環保和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經濟本來就是正相關,把兩者對立,是完全錯誤的。因為真正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引進高新技術產業,不僅對經濟沒有影響,反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機遇。

也就是說,治汙絕不是要搞垮經濟,而是為了經濟能更良性的發展和社會更加長治久安。

今後絕不能再靠數量和塊頭來贏取GDP,這種汙染式發展帶來的黑色GDP對公眾沒有任何意義。所以一定要靠先進科技和轉型升級。但這肯定會有一個陣痛期,地方轉的越快,就越有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