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50本必讀好書之一《魔山》,被宮崎駿畫入《起風了》

《魔山》的不朽,來自於深刻而無畏的批判

有人說

《魔山》是頹廢的、凋零的

但有這樣一座魔山,也許才是人們嚮往的烏托邦

這是德國新古典主義開山之作

一部震撼世界文壇的力作

被列為哈佛50本必讀經典之一

曾多次被宮崎駿的動畫電影《起風了》所引用

哈佛50本必讀好書之一《魔山》,被宮崎駿畫入《起風了》

《魔山》

托馬斯·曼 著

“這部出版於一九二四年的小說,描繪了那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開始分崩離析的歐洲,這場大戰也正是漢斯·卡斯托爾普從魔山下來所奔赴的大災難。

大多數人文主義文化在這場大戰中倖存下來,但是托馬斯·曼對這部小說出版後短短十年就掌權的納粹恐怖,有一種先知先覺的預見。”

哈佛50本必讀好書之一《魔山》,被宮崎駿畫入《起風了》

主人公漢斯在前往高山肺病療養院探望表兄時染上肺病,只好留下治療。在高山療養院呆了七年,遇見了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人後,他從曾經的滿懷理想變得思想混亂精神消沉。

在七年裡,他失去了親情、友情、愛情,生活將他擊得粉碎。直到一戰的爆發,炮火將他震醒,他決定走下魔山,毅然奔赴前線……

閱讀這本書就如攀登魔山一般漫長和艱難,我們從中能夠體會到漢斯思想的波折、起伏的人生和在魔山的僥倖。

說到底,“魔山”只是一種逃避。最後的悲痛讓人醒悟,走下魔山、走出夢境就像一種本能——不能坐以待斃,要獨立面對自己的戰場。

《歐也妮·葛朗臺》

巴爾扎克 著

哈佛50本必讀好書之一《魔山》,被宮崎駿畫入《起風了》

書中極其現實地描述了幾個人物的故事,每個人物都有飽滿的人格特點。

老葛朗臺的吝嗇使女兒失去了享受幸福生活的機會。他小心翼翼的守財過程是那樣可悲。夏爾殘忍地背叛了歐也妮的感情,但無法忽視的是,是歐也妮自身造成了這一切;歐也妮的母親在家中是卑微的,但可悲的是,她自己已經接受了這個環境。

小說的最後,葛朗臺最終望著金十字架抱憾去世,夏爾最終臭名昭著,歐也妮繼承鉅額財產……一切都好像是順其自然,不是最好的結果,但卻是意料之中。

我們總會幻想生活的美好,但當書中的這群人湊在一起,幻想被撕裂,現實的殘酷裸露無遺。

《第一爐香》

張愛玲 著

“請您尋出家傳的黴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前香港的故事。您這一爐沉香屑點完了,我的故事也該完了。”

哈佛50本必讀好書之一《魔山》,被宮崎駿畫入《起風了》

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上海女高中生,卻被姨母利用,遊走於各式男人之間,成為賺取利益的工具。

突如其來的富貴生活、精緻的衣衫、成熟的裝扮使她內心的虛榮開始發芽。她逐漸沉溺於紙醉金迷的環境中,如同溫水煮青蛙般慢慢墮落……

她也有過掙扎、有過逃離的念頭,但因為愛情、因留戀榮華富貴,不願踏上新的生活。在那樣的時代,這或許就是女性的悲劇。

過往的繁華綺麗、鶯聲燕語彷彿是一場短暫的幻夢,如煙雲般隨風逝去。

香燃,夢起;香滅,夢破。

《活著》

餘華 著

哈佛50本必讀好書之一《魔山》,被宮崎駿畫入《起風了》

《活著》這個書名就暗含著一種悲傷的情緒。當人失去所有希望和動力,就不會再主動地生活,只是被動地活著。

作者用主人公的故事,描繪了底層階級窮困潦倒的生活狀態,每一個沉重的情節背後,都是作者對當時那個社會的不滿與厭惡。

在那個艱苦動亂的時代,生命的脆弱輕賤是那樣理所當然。我們知道世上有人過著痛苦不堪的生活,可依舊偏執地相信會得到幸福。在殘酷的社會背景下,這個希望也許只是惘然。

下期預告

失去了,不一定就能再擁有

轉身擁抱,不一定就是軟弱的表現

在莎士比亞的眼中

通向真愛的路從無坦途

他筆下的仲夏夜之夢

到底是一場怎樣的夢境呢?

第二期“一本圖書館”的“共讀時光”

我們將邀請

英語語言學和文學系應用語言學副教授

Derek Irwin

為大家解讀世界著名戲劇大師

威廉·莎士比亞的代表作《仲夏夜之夢》

帶大家體味古希臘時期的

充滿迷幻傳奇色彩的愛情喜劇

哈佛50本必讀好書之一《魔山》,被宮崎駿畫入《起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