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道投資石東華:關於人工智慧投資和落地的思考

近年來,伴隨著人工智能的概念不斷升溫,目前在許多領域內已經開始了實際的應用。據悉,在人臉識別、無人駕駛、智能對話以及各種商用和家用的機器人等方面都已經有了明確落地的技術。不過跟當年互聯網發展的速度和力度相比,人工智能大規模滲透到各行各業還需要一個比較漫長的時期,相信未來仍然有非當場多具有巨大潛力的市場等待發掘。

索道投資石東華:關於人工智能投資和落地的思考

今天由索道投資主辦的人工智能專場路演在中關村舉行,有8家在人工智能領域非常有競爭力的企業參加:專注於自然語言理解的三角獸;專注於家用大型服務機器人的進化者;專注於水下機器人的深之藍;專注於深度視覺的人加智能;高新技術企業勇藝達智能機器人制造商;研發消費機器人的機器人和開發平臺的VINCROSS;自主嵌入式視覺識別技術多架構平臺量產芯片AI視覺賦能的閱面科技;致力於打造以AR為核心的下一代計算平臺的亮風臺;這一批企業在各自的領域和行業內都做了很大的突破,有些甚至已經是準獨角獸了。

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索道投資的投資項目。索道投資成立於2016年,在成立之初,索道投資就希望能夠佈局人工智能領域具有持續發展潛質的大賽道。如今資本市場也印證了這些賽道所具有的巨大商業潛力:每個賽道都已經出現了眾多創業公司進入,有許多企業未來會成為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商業巨頭。

賽道之間交織融合

索道投資創始合夥人石東華認為,人工智能往往是多種技術的融合,也給商業落地帶來了更大的複雜性,賽道之間的界限也因此變得更加模糊了。賽道之間的交織融合,也給未來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做自然語義理解的公司也可以做自己的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公司加入機器視覺等技術又可以進入商用和醫用領域。

創業公司從賽道中衝殺出來所面臨的環境愈加複雜,難度也是。索道投資的投資業務人員們仍然在猜想哪些賽道更具有主賽道的特質,哪些賽道會是被主賽道慢慢融合。因此需要思考的問題必須是基於長期的發展來看待,才能使得投資更加安全。

索道投資石東華:關於人工智能投資和落地的思考

哪些賽道有可能是主賽道?哪些是次賽道?人工智能落地切入點的思考深度就成為了擺在所有創業者和投資人面前的重要問題。主賽道有一些特質,它有可能是通用技術、大眾市場,也有可能是底層平臺、數據入口,或者是延展性好的技術、率先落地的場景。比如現在的人臉識別,似乎已經成為了機器視覺的主賽道。與之對應的,小眾市場、專用技術,落地慢的場景、偏上游的產業,可能就是次賽道了。

人工智能是技術驅動的產業,技術只有商業化之後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價值。這部分本來不是科學家們的專長,但是創業之後便不得不面對商業化的問題。加上石東華之前提到過的,落地賽道的複雜性,使人工智能方向的創業者在路徑選擇這個問題上更加錯綜複雜。創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有很多,比如如何選擇落地切入點?如何在產業交織的節點選擇後續發展方向?哪些路徑可以快速落地?哪些路徑可以避開巨頭的主賽道?哪些路徑可以順延實現撬動傳統產業升級?隨著時間的推進,產業地圖也在不斷清晰,誰能夠預知未來路在何方誰就佔據了先機。

人工智能的創業者

石東華曾經在一篇文章裡提到過,人工智能的創業者分3類:第一類是土鱉派,第二類是海歸派,第三類是學院派。每一類人擅長的賽道也不一樣,土鱉派創業者可能更接地氣,更擅長應用型創業,海歸派可能更擅長硬核技術,學院派可能更適合需要長期積累的底層技術。

索道投資石東華:關於人工智能投資和落地的思考

不過,創業者個人的獨特氣質和人生經歷會成為其事業中最不可改變的基因:有的創業者看起來頗為嚴謹,往往去做了底層技術或者工業領域;有的創業者頗具互聯網風格,往往去做了2C的事兒,或者商業模式創新型的事兒;有些創業者喜歡個人英雄主義,往往去做了一招鮮的事兒;有的創業者豁達包容擅長糅合團隊,往往去做了需要更多技術融合的事兒。

綜上所述,賽道的錯綜複雜加上賽手各具特色,使得他們對初創企業的判斷變成了變數上又加變數的事情,似乎只有賭性十足的人才會在這個領域投資。不過石總認為,任何事物如果想洞悉其長期發展規律,反而應迴歸事物的本質,大道至簡:讓所有事情簡單化。就像索道投資的八字箴言一樣:以道載人,以人索道。石東華相信,賽手和賽道是互相印證、互相匹配的,長期來看,特定的人一定會走進特定的賽道,特定的賽道中一定承載著特定的人。

結尾

人工智能的路雖然曲折修遠,但是石東華相信曲以致遠,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本來就沒有任何一條路是好走的:好走的路往往是佈滿鮮花的陷阱。最後石東華先生祝所有在這個領域投資和創業的朋友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