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之第十七願至第十八願

無量壽經 劉素雲老師復講 關注說法獅子吼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彌陀佛!

我們接著昨天的內容,繼續往下講。

請大家看下面這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若不共稱歎我名。說我功德國土之善者。不取正覺。】

這是第十七願:“諸佛稱歎願”

法藏比丘說: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無量無數諸佛,假若不共同稱揚讚歎我的名號,及演說、推薦、介紹極樂世界的功德和國土的善妙,我就不成佛。

這一段話主要是說,一切諸佛都為眾生宣揚淨土這部經典。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之第十七願至第十八願

“稱歎”是什麼意思?是稱揚讚歎。

這裡的“國土之善”,指極樂世界的種種依正莊嚴之善妙。

這一願對我們修學淨土的同修來說特別重要。為什麼?因為如果沒有這一願,西方極樂世界再好,我們不知道,沒有人告訴我們,是不是這樣?現在諸佛如來都告訴我們,這個告訴就是“稱歎”的意思。如果他們不稱歎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他怎麼能向我們眾生介紹呢?

我們從這一願裡可以真正看清楚,阿彌陀佛的教區是盡虛空遍法界,決定不只是一個西方極樂世界。這是阿彌陀佛和其他諸佛的區別,其他諸佛只有一個教區,一個大千世界,而阿彌陀佛的教區是盡虛空遍法界。

這一願顯示,“十方世界,無量剎中,無數諸佛”,一個世界也不漏,一尊佛也不漏。沒有一個世界,沒有一尊佛不讚嘆阿彌陀佛,不讚嘆西方極樂世界。怎麼讚歎?

“名”

是名號功德。

“國土之善”就是講《無量壽經》。就是念阿彌陀佛、講《無量壽經》,這就是讚歎。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之第十七願至第十八願

佛為我們講解這一部經,就是讚歎阿彌陀佛國土的依正莊嚴,“不可思議功德之利”。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稱歎,為我們宣說,為我們推薦介紹。十方諸佛世界沒有一尊佛不教導他的眾生,宣講這一部《無量壽經》,讚歎阿彌陀佛,勸大家信願持名,往生不退成佛。

這一段說的非常明確,就是十方一切諸佛都稱歎西方極樂世界的莊嚴,都宣說這一部《無量壽經》,教化他所在教區的眾生。

我們學習這一願,能不能體會到他的真實意義?

如果能體會到,你就明瞭這部經才是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這句話很重要,這部經才是一切諸佛度眾生成佛道的第一經。

《華嚴》《法華》,無量剎中無數諸佛未必宣講,只有這一部經是一切諸佛所共同宣講的。沒有一尊佛不講,沒有一尊佛不勸導人唸佛往生,可見這部經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注意後面這個詞,叫“非同一般”,就和任何一部經都不一樣。

請看下一段經文: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是第十八願:“十念必生願”

法藏比丘說:

我作佛時,十方世界所有眾生,聞我阿彌陀佛名號之後,只要以至誠心深信,愛好修學唸佛法門,並且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根,心心念念迴向發願求生我的國土。無論他念佛多少,甚至於在臨終稱念十句佛號,都能往生極樂世界。如果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但是,除了犯五逆罪,再加上誹謗正法的人,他們不得往生。

這一段大家聽了以後會非常清楚。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之第十七願至第十八願

下面我們看看幾個詞語:

“聞”是聽聞,這裡含有信受奉行之義。

“至心”是真誠心。

“信樂”是深信、愛好。

“善根”是指身、口、意三業永斷貪瞋痴等煩惱,精勤清淨所生的一切善法,這是“善根”。

“心心”是指純一之心。

“迴向”:迴轉趣向。迴轉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趣向於所期的目標。

“十念”指臨終時連續念十聲阿彌陀佛佛號。

“五逆”:“逆”是叛逆。指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五種重罪。

“誹謗正法”:是破壞、攻擊佛法。“誹”是說別人的壞話;“謗”是惡意攻擊別人。

這一願是十念必生的大願。

淨宗修學的宗旨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個修學宗旨就是從這一願而來的。這一願講一向專念,第十九願講發菩提心。三輩往生都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淨業正因。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之第十七願至第十八願

看這一句經文:

〖聞我名號〗

這裡的“聞”,不是普通的聽聞,普通聽聞不起作用。因為這是大乘經典,不但是大乘,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每一個字都不是泛泛者。

這裡的“聞”是講菩薩的聞慧。這一個字,就包括了“聞、思、修”三慧。聞是緣分,這個緣分決定不是偶然的。正如世尊在本經開示中說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在一生中聽到阿彌陀佛的佛號,聽到這部經,是無量劫來所種的深厚善根。跟其他經上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都不一樣,這個善根比那些善根要厚得多,你才有緣分聽到這部經典,聽了之後一定歡喜。

〖至心信樂〗

“至心”是真心,是誠心,決不是虛妄之心。

這一點很不容易,這是能不能往生的關鍵所在。

我再說一遍,至心是真心,是誠心,決不是虛妄之心。這一點很不容易,這是能不能往生的關鍵所在。

你把這一句話一定要抓住。能不能往生,關鍵是什麼?關鍵是你用的什麼心。如果不是至心念佛,眾生不是墮在妄想,就是墮在無明。墮在妄想那一邊就是貪瞋;墮在無明這一邊就是愚痴。不念佛號就是搞貪瞋痴,就是造六道輪迴業。

這一句阿彌陀佛佛號是淨業,教我們永脫輪迴,往生不退成佛,一生中就可以把這件事辦得圓圓滿滿。所以,“至心”非常關鍵。“樂”是愛好,歡喜愛好。人生第一喜歡的,就是這一件事情,其他任何事情都不能取代,這才是“至心信樂”。如果你在這個世間還有其他喜歡的事情,還有放不下的事情,你就不是至心信樂。這樣唸佛只能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還得繼續搞輪迴。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之第十七願至第十八願

〖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

本師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兩位導師在經典裡的教訓,都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兩句都包括了你所修的種種善根。修積這些善根,只有一個目標、一個願望,就是求生淨土。這樣一個目標、一個願望,就是“心心迴向”。一切善根功德都回向求生西方。

前面講的“至心信樂”,專念是正修,善根迴向是助修,正助雙修。正修偏重在慧,助修偏重在福。有福報的人臨命終時,心不顛倒,如入禪定。臨終沒有病苦,這是福報!有病苦的就是福報不具足。

病是果報,能不能扭轉?生死輪迴都有辦法扭轉,小小的疾病還扭轉不了嗎?當然可以轉。怎麼轉?努力修善。你真心為善,許多業障、罪報不知不覺中就都轉了,你就不必受報。

我們希望一生長壽,長壽要健康,長壽不健康那也很苦,所以健康非常重要。尤其是中年以上的人,第一幸福應該是身體健康,絕對不是財富,不是地位,不是名氣,那些沒有用。身體不健康,再多的人伺候你,也是苦不堪言。

所以,一定要靠自己認真去修學。世間的名聞利養、一切財富,有智慧的人都不要,他們要智慧,要健康,要長壽。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之第十七願至第十八願

〖乃至十念〗

臨命終時,十念、一念都能往生。

臨終十唸的人,要具足三個條件才能往生。不要忘了,他有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臨終時神志清醒。

如果臨終病得不省人事,往生的機會基本沒有,甚至是一點沒有。第一就是要神志清醒,這是第一個條件。

第二個條件:關鍵的時刻,你遇到了善知識勸你念佛。

第三個條件:遇到了善知識提醒你念佛,你一聽就信,立刻就信受奉行,不猶豫。

這個條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你聽善知識勸你念佛求往生,你能夠立刻發願求往生。

以上三個條件缺一不可。這三個條件非常重要。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觀無量壽佛經》裡講,“五逆”“十惡”臨終遇到勝緣,也能往生。五逆罪不是不能往生。五逆在這裡是做陪襯的,重要的是後面那個“誹謗”。誹謗的人根本不信,那怎麼能夠往生?如果不誹謗,能信受,五逆罪也能往生。

我把這一段再歸納一下,就是說,犯五逆罪,誹謗正法,什麼情況下能往生,什麼情況下不能往生。

第一個,犯五逆罪又誹謗正法,決定不能往生。

第二個,犯五逆罪,他不誹謗正法,可以往生。

第三個,他誹謗正法,但是他沒有犯五逆罪,這樣的人不能往生。

大家聽明白沒有,犯五逆罪可以往生,誹謗正法是決定不能往生的。我歸納這三條,希望大家認真思考。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之第十七願至第十八願

下兩句是善導大師講的,“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說佛出現在世間,就是為我們介紹阿彌陀佛,為我們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就是釋迦牟尼佛出世的一大因緣。

因為眾生業障太重,跟他講唸佛作佛,他不接受,他不相信,怎麼辦?所以佛才給他講其他的法門,佛才說出了無量無邊的法門。那是對誰說的?是對不相信念佛法門的眾生說的。能相信這個法門的,你是第一善根。你過去生中行菩薩道,曾經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你才能相信。這一段裡說的意思是,為什麼佛說了無量無邊的法門,是給誰說的?是給那些不信念佛法門的眾生說的。

四十八願從第十二願到第十八願,是整個大願裡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們要特別留意,如果沒有十念必生,就不能普度一切眾生。可見,十念必生這一願該是多麼重要!

唸佛法門是實在希有難逢,經上所講的字字句句都是真實的。

西方極樂世界第一殊勝是什麼?第一殊勝是壽命無量,這是極樂的根本。

這句話重要,西方極樂世界第一殊勝的是壽命無量,這是極樂的根本。這個在第十五願。

如果沒有諸佛稱歎(第十七願),我們哪裡有機會聽到這個法門?十方諸佛都在周遍法界弘揚這部經典,這種恩德實在是太大太大了!

善導大師在《註解》裡說,“定成正覺”(第十二願)、“光明無量”(第十三願)、“壽命無量”(第十五願)、“諸佛稱歎”(第十七願)、“十念必生”(第十八願),這五願是“真實慧”。

經上講“住真實慧”,善導大師這樣一說,我們才認識到以上五願,是真正落實“住真實慧”!這五願是四十八願的精華,是四十八願的精要。可見“光明無量”一願是彌陀弘誓的心髓。

老法師說,“經典所在之處、佛號音聲所揚之處、經典宣說討論之處,就是彌陀佛光注照之處。”這幾句話我再重複一遍,“經典所在之處、佛號音聲所揚之處、經典宣說討論之處,就是彌陀佛光注照之處。”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之第十七願至第十八願

古德對經典有個比較,認為這是真實中的真實。隋唐時候的大德們都公認,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最圓滿的是《華嚴經》。所以大家把《華嚴經》稱為是經中之王,一切經是《華嚴經》的眷屬,稱它為根本法輪,這是對《華嚴經》的評價。這個比較,就把第一找到了。誰第一呢?《華嚴經》第一。跟《無量壽經》比,就是《華嚴經》跟《無量壽經》相比,《無量壽經》又是第一,把《華嚴經》比下去了。

古德說得好,《華嚴》《法華》不過是《無量壽經》的導引而已。

那兩部經好比是大門,《無量壽經》是殿堂。大家想想,《華嚴經》和《法華經》比喻是大門,而《無量壽經》是殿堂,我們讀誦《無量壽經》就是登堂入室。是不是這樣?不是在門口了。所以,門外景觀雖然很壯觀,但是我們《無量壽經》這部經才是登堂入室,這才是如來正說的第一經。

這一部經一共是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第六品第一。第六品就是我們現在講的這個四十八願。四十八願裡哪一願第一?第十八願第一。十八願是“十念必生”。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講經說法就是講第十八願。第十八願展開來就是無量無邊的經卷;無量無邊的經卷濃縮,就是第十八願,講盡了。這樣一比較,你才知道《無量壽經》經文真正是頂尖,佛法的最高峰,沒有比這個更殊妙的了。

希望同修們認真去體會。這一段話裡有兩個詞,一個詞是“頂尖”,一個詞是“最高峰”。你想想,還有比這個更高的嗎?沒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