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爆中國留學生自盡……如果生命可以重來,請學會順其自然

再爆中國留學生自盡……如果生命可以重來,請學會順其自然

中國留學生在這些年可沒少遭遇國內人的偏見和歧視。什麼“出國的都是官二代”、“留學的都是富二代”等等這些言論已經司空見慣了。但有相信有一條偏見我們留學生們永遠不能忍受,基本上會惹毛所有留學生。

很多留學生們都有這種遭遇,出國前身邊的親戚朋友都會覺得你不參加高考而選擇出國留學是“享清福了”。但是隻有你自己清楚,出國之後幾乎天天都活在高考般的高壓之下---寶寶心裡苦,難以訴說。

要知道,大部分英美澳加的高校的學業壓力都要比國內高校大很多,這是許多沒有留過學的人所不能理解的事實,卻是我們身在海外的留學生們每天呼吸的痛。就讀於海外名校的中國留學生實際上體驗的學業壓力幾乎可以達到世界最高水平。因為這類學生通常接受了世界上壓力最大的高中(中國大陸體制內高中)的蹂躪,又要被世上壓力最大的大學壓榨。

再爆中國留學生自盡……如果生命可以重來,請學會順其自然

但是近期,很遺憾又傳出2例中國留學生自盡的新聞:

2月下旬,36歲的倫敦國王學院博士生閆思宏在失蹤數日後,遺體在一處公寓中發現。英國警方證實為“非異常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自殺),並稱“死因無可疑”。

閆同學過世的具體細節,尚待法醫做出進一步鑑定,我並不方便做出評論。但是,看到這位通曉4門語言,熱愛環球旅遊的年輕姑娘殞命異國他鄉、遺下失獨父母,我的心裡很難過。

再爆中國留學生自盡……如果生命可以重來,請學會順其自然

而在48小時前的加拿大,加東時間3月5日,滑鐵盧大學官網主頁更新不幸消息:一名22歲本科四年級在讀學生於今日自殺身亡,校方已聯繫學生家長並表示哀悼。據滑鐵盧大學校方發言人證實,這是該校2018年來,不幸發生的第一宗自殺事件。也是自2012年起滑鐵盧大學已發生10宗學生自殺案件

另據加拿大當地媒體報道,凌晨五點左右,這名學生從12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警方表示,該學生來自多倫多士嘉堡地區,目前警方已確認學生自殺身亡,暫未公佈其具體身份;可以推測的是,多倫多的世嘉堡地區是近些年來華人聚集的大區,該名學生很有可能為華人。

以上兩則學生自盡事件,無疑壓力大是這些學生自殺的最大原因。。。。。。

再爆中國留學生自盡……如果生命可以重來,請學會順其自然

我曾前往過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留學,我遇到過一些原本優秀的同學在環境變化中無所適從,茫然,年紀漸長卻沒有時間投入個人生活,經濟和精力投入巨大日漸捉襟見肘,既難以向思維不在同一緯度的父母訴苦,手頭裡還有日復一日的功課步步緊逼,以至於日漸壓抑,沉默寡言,也因此噁心循環,直到抑鬱爆發。

而可悲的是這些學生的家長對此往往毫不知情,仍然沉浸在“我家孩子很優秀,我家孩子很出息,我家孩子讀名校”的誇耀,親友羨慕中,加之中國60後,70後的家長普遍不看重這些心理問題,自認為這是作、是矯情、是軟弱無能、是無事生非,卻完全沒想到遠方的孩子正處於生死一念的痛苦掙扎。其實,瀟瀟認為留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是同人身安全同樣重要,甚至猶有甚之的議題。

再爆中國留學生自盡……如果生命可以重來,請學會順其自然

那麼,到底哪些壓力是留學生經常遇到的呢?又是哪些壓力讓留學生如此不堪重負呢?下面,瀟瀟就來理性的分析一下。(如果有不到位的地方,也歡迎在評論區指出。)

1.巨大的學業壓力

外國大學與國內大學相反,屬於寬進嚴出,甚至嚴進嚴出,課業的壓力相當大。有人戲稱,國外的每一年都像在讀高中,而且期末考核很嚴格論文也很繁雜,相當於把中國的高考分成了四年考。每到期末周,國外大學通宵複習的情況可謂屢見不鮮。

另外,中國留學生在之前十多年的學習經歷中更適應以結果為導向的學習方式,而這無疑和北美地區所強調的分析過程及批判性思維的學習方式相沖突。如此沉重的學業壓力加上不同的思維學習方式是學生出現抑鬱、失落情緒的主要原因。

再爆中國留學生自盡……如果生命可以重來,請學會順其自然

2.情感壓抑

大多數的留學生們在出國前都是在父母身邊茁壯成長,忽然之間與父母相隔萬里,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孤身一人漂洋過海在海外求學,即便在學校認識到了新的朋友,對於從小嬌生慣養,沒有長時間離開過父母的留學生而言,很是有一定的失落感,這個時候的情感交流需求如果沒有得到滿足,就很可能造成抑鬱的情況。

再爆中國留學生自盡……如果生命可以重來,請學會順其自然

3.來自國內的壓力

很多中國留學生是家庭支付全額學費的,每年的開銷高達五六萬加幣起,這金額大約是目前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十倍。而中國的家長往往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寄予了孩子相當大的期望,所以不斷灌輸孩子家中的不易,所以一定要出人頭地的思想,半途而廢的代價更不可想象,海外留學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久而久之就會讓留學生心中有種輸不起的膽怯感。

再爆中國留學生自盡……如果生命可以重來,請學會順其自然

瀟瀟需要提醒所有的留學生和家長一定要清楚留學的目的不僅僅侷限於拿到國外似高達上的文憑,找一份體面工作,留學國外更在於開拓思維、轉換視角,做中西合璧教育的受益者,雖然這種回報不太可能立竿見影,但在較高的層面會漸漸體現出來。

我曾讀過高曉松老師那篇《我就是要教育女兒心安理得地混日子》,書中他告訴孩子可以走點“彎路歧路”,幹些“沒用的事”,在無法獲得世俗的成功之時仍然可以隨遇而安,無論遭遇怎樣的悲催,都能平靜淡然,心安理得地混過漫長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自怨自艾。

我們必須承認世俗的成功永遠都是具有幸存者偏差的少數人的事,大多數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來源於自身價值建設。讀書絕對不是件沒有退路的事,學業也不是決定一生的最終落腳點,平衡生活、調整心態,能走多遠走多遠,坦然面對現實和後果。

其實我覺得有時候,我們需要學會無所謂一些,糊弄一點,該混的日子混,該認慫的事就認慫,不要自我增壓,要學會順其自然。認清形勢,敢於放棄也是一種勇氣,而

這點挫折在我們人生的長河中,又有算得了什麼呢

再爆中國留學生自盡……如果生命可以重來,請學會順其自然

(如需轉載請註明此文來自於瀟瀟說海,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