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箜篌長啥樣?香港匠人用20餘年復現唐箜篌,一起來看看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 實習生 奚柔

20世紀以來,根據古書記載和古代壁畫,結合西洋豎琴的結構原理,國內一直在探索箜篌製作的方法。

1978年,中央民族樂團“箜篌改革試製小組”組建,箜篌演奏家崔君芝提出了“臥箜篌與豎箜篌相結合融為一體,創新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現代箜篌”的理念,最終在上世紀80年代初成功試製出現代箜篌。

當現代箜篌彈奏出現代流行音樂的時候,人們不禁對古人所演奏的箜篌更加好奇。於是,另一條仿古箜篌的道路上也出現了探索的腳印。

唐代箜篌长啥样?香港匠人用20余年复现唐箜篌,一起来看看

香港的黃禕琦自稱“箜篌匠”,20餘年來致力於重塑唐箜篌。他從研究豎琴著手,後來收集到日本正倉院所藏的唐代箜篌殘件的數據,結合高昌古都壁畫伎樂五人圖裡的箜篌圖像,開始復現失傳的豎箜篌。2011年底,黃禕琦製作的“盛世箜篌”問世,他也成為重塑可演奏的唐箜篌中國第一人。

唐代箜篌长啥样?香港匠人用20余年复现唐箜篌,一起来看看

黃禕琦根據壁畫和半實物重塑的箜篌,包括了豎箜篌、臥箜篌、鳳首箜篌等。他表示,這不是複製或復原,而是在原有結構和數據的基礎上,加上現代的因素、演奏習慣而重塑的箜篌,宜古宜今。

唐代箜篌长啥样?香港匠人用20余年复现唐箜篌,一起来看看

黃禕琦復現的唐代豎箜篌

由於沒有箜篌的曲子流傳下來,為重現箜篌“盛世樂音”,黃禕琦和愛人許碧蘭也開始編寫箜篌的曲譜。

如今,現代箜篌與復現的豎箜篌並行不悖,相得益彰。黃禕琦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說:“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一面倒的,現代與古代應該共存。古代是歷史的一部分,現代是見證文化轉變的一部分,希望古豎箜篌和現代空篌都能同時發展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