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影《刮痧》爲引來談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原文@海濱小彌 載於中讀App

我們想要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中就必須學習更多的中西方的文化,敏感地洞悉世界的變化,走在世界潮流的最前沿!

當今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地球已宛然成為了“地球村”。隨之而來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意識形態之間的差異亦顯露出來,突出表現為各種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這種現象在亞洲尤其在中國更為顯著,中西方文化與新舊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在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隨處可見。

前不久我在一本電影雜誌中看到一篇介紹電影《刮痧》文章,從中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在中國生活了幾十年的老中醫被留學國外已事業有成的兒子接往美國與兒子、兒媳及孫子一起居住,老中醫到了美國後,雖然是衣食無憂,但是周圍一切對他來說都很陌生,生活也感到諸多不習慣。兒子與兒媳都忙於工作,很少在家,而出生在美國的孫子甚至連一句中國話都不會說。老中醫整天待在家中無所事事,雖有親人在身邊,但卻很少交流,因此他心中不免感到苦悶與寂寞。在一個烈日炎炎的夏日,孫子從外面跑得滿頭大汗地回來,顯得精疲力盡,接著就突然暈倒了。老中醫非常擔心趕緊給他把脈,發現原來他是中暑了,於是立即用冷毛巾敷頭,可孫子仍然昏迷不醒,老中醫進一步檢查才發現他還發燒了,於是老中醫就用刮痧的方法為孫子洩火和退燒,正當老中醫給孫子刮後背時,兒媳回來了,看到兒子身上一道道的血痕,便驚叫起來並一把將兒子抱在懷裡,而且大聲地質問老中醫在幹什麼和兒子怎麼了?老中醫剛要跟她解釋,可是對於兒媳一個在美國生活十幾年對中國傳統文化幾乎一無所知的她又怎能聽得進去呢!她執意打電話叫救護車將她兒子送往了醫院。不久老中醫和兒子也趕到了醫院,看到孫子在搶救室裡被救治,兒媳在搶救室外傷心地哭著,老中醫百感交集而又疑惑不解,當看到孫子脫離危險甦醒後,老中醫便不辭而別匯過去了。後來因懷疑孩子被父母虐待參與救治的美國醫生向警方報警了,由於對於中國傳統中醫療法一無所知,因此孩子被美國兒童救助機構強制帶走,孩子母親也怨恨他的父親和爺爺,後與其父離婚並禁止父親與兒子見面…這一場在美國社會大背景下攪和著親情所上演中西方文化之間激烈地碰撞,使我感觸頗深,不同文化背景下對於同一事物認識差異竟然連親情都無法彌合!

以電影《刮痧》為引來談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中國有句老話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這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思想中對家族承繼的重視。雖然現代中國人“重男輕女”的傾向已經淡化,但還是非常注重家族觀念與西方那種追求生活安逸兒不要孩子的思想讓有很大出入。一個到外國留學而後學成歸國領著他的外國妻子突然出現在了他父母面前,對於思想較為開放的父母雖然感到有些突如其來和心有不滿,但還是勉強接受了。可令他們難以接受的是外國兒媳提出不要孩子,因為怕遭罪和拖累,誓要做“丁克”一族,中國老一代父母怎能接受呢?他們堅決反對,並且軟硬兼施地想要改變兒媳的想法,可是兒媳也非常堅決絲毫沒有妥協的意思。父母一氣之下便硬逼著兒子與外國兒媳離婚,孝順的兒子夾在中間兩頭為難,最後將鬧得個一拍兩散,一段美好異國姻緣就此變成了婚姻悲劇,這就是中西方文化及新舊文化之間激烈矛盾與碰撞的結果。

以電影《刮痧》為引來談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中西方文化之間除了碰撞,當然也有融合,這種融合的粘合劑就是歷史,在相當長的歷史歷程中相互滲透和融合,集兩種文化之精華而去其糟粕,形成了一種中西合璧的文化,給人一種別具一格的感覺。而這種融合表現最為突出的地方就是澳門,澳門被葡萄牙佔領了四百餘年,中西文化的融合在這裡表現得淋漓盡致。澳門的標誌性建築——大三巴,就是天主教堂遺蹟,在澳門隨處可見伊斯蘭教的禮拜寺、佛教的廟宇、道教的道觀,各種各樣中西方所崇拜的神,它們有的甚至比鄰而建,這充分體現出中西方文化及宗教在澳門的融合。而更加巧奪天工的融合,就是在生活在澳門這塊土地上中西文文化共同影響下形成一個獨特的族群——土生葡人,他們的長相與語言都是葡萄牙的,可是他們在生活中各個方面都融入中方的氣息,他們是中西方文化巧妙融合的活生生的例子。

以電影《刮痧》為引來談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以電影《刮痧》為引來談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中西方文化之間的碰撞與融合是世界經濟發展及科技突飛猛進的結果,這表明人類逐漸消除了民族和地域等各方面差異正在互相彌合,在這過程中世界將變化莫測。我們想要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中就必須學習更多的中西方的文化,敏感地洞悉世界的變化,走在世界潮流的最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