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度的監管政策下,P2P平台如何退出清盤?衆投網

此前在互聯網金融市場上出現一大批“爆雷”跑路的現象,弄得互聯網金融圈人心不安,但是隨著國家監管制度的實施,各類不合規的和實力不足的中小型P2P開始退出市場競爭。和此前平臺跑路的現象不同,現在想要退出市場競爭必須得先將投資者的資金保護好。平臺的實際控制人要時刻保持通訊暢通等等,但是還是會發生混亂的清盤退出。那麼在這種監管強度下,到底該怎樣清盤退出呢?

高強度的監管政策下,P2P平臺如何退出清盤?眾投網

(P2P清盤)

1.穩定人心,實控人不失聯不跑路

當平臺企業自覺無法承受鉅額的資金壓力準備宣佈限額提現或者停止提現之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確保實際控制人不失聯不跑路,堅持每天出現在辦公場所直面所有的質疑與難題。這一點的重要性無論如何強調都不為過。聞風而動的出借人的全部恐慌與焦慮,在他們看到平臺實控人本人身影的時候就可能消減一半,而在他們找不到實控人時就可能成倍爆發!

2.團結一致,出借人不分裂不恐慌

出借人維權群體也許是當今社會最特殊也最複雜的群體之一,癥結問題在於“百人百心”,更多時候“百心”也不止,因為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

此時的團結一致是非常困難的,但往往越是困難就越有價值。如果平臺實控人不失聯不跑路,這也許代表了平臺企業還能運用回收債權、處置資產等應對手段,此時廣大出借人應當及時統一思想,討論是否可以給予平臺一些時間,觀察其是否還存在“以時間換空間”的可能性。出借人上門施壓也許是難以避免的,但畢竟不能完全依靠這種一哄而上的“軟暴力”,四處上訪集訪更不可取,自身搞得心力交瘁,最終還是要回到規範解決的軌道上進行處理。回望E租寶、泛亞等類似大規模涉眾案事件的最終解決,莫不如此,前車之鑑,應引以為戒。

3.客觀公正,第三方不貪心不偏袒

面對初期針尖對麥芒的平臺和借款人兩方力量,直接對抗顯然容易激化矛盾,此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第三方力量的介入有助於緩和對抗,通過規範平臺退出程序、公示退出進度、清查平臺資產、編制債權債務表等專業手段,尋找到各方認可的平衡點。強調一點——第三方就要有第三方的樣子,堅持執業操守,客觀公正出具專業意見,特別是在處理此類涉眾型項目過程中,更要考慮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不能把賺錢作為工作的唯一目的!

當平臺宣佈合規退出的時候投資者們先要保持冷靜,先弄清楚平臺是否真的在還款,並且現在平臺的實際控股人又跑不掉,畢竟上了納入了中國徵信。而平臺方面應該做的是按時履約將投資者的金額退還給投資者,時刻和投資者們保持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