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還是被編程?這些疑問全解答

早在2012年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學習研究教授、Scratch之父Mitch Resnick在TED演講中就提出“讓我們來教孩子編碼”,在演講中,他羅列了教孩子編碼的好處,這樣他們就能不僅是“讀”新技術,而且能創造新技術。

“今天的年輕人有很多經驗也有很熟練的技術來與新技術互動,但很少有人用新技術來製作東西,或者用新技術表達自己。”

他認為,“編碼並不是專屬於計算機天才,應該適用於所有人”。

六年過去了,少兒編程的理念在國內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視,但還是有部分家長存在一些疑問,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編程還是被編程?這些疑問全解答

孩子這麼小,能學會編程,學會代碼嗎?

代碼(編程)是一種語言。因為它基於數學算法,我們過去傾向於認為它只是一個屬於數學家和工程師的領域。但實際上,許多語言學者已經對編碼和發明新的編程語言產生興趣。有些人甚至用代碼寫詩!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就創立了一個俱樂部,將詩歌和編程融合在一起。代碼完全可以被視為一種說話和表達方式。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習代碼和學習一門外語相似:開始會很艱難,但漸漸地,我們開始理解語言的邏輯性——每個人都有能力掌握它,因為說話誰都會。

所以,任何人都可以學習代碼,包括兒童。只要使用合適的界面,孩子也可以輕鬆地碼代碼,而不必非得是編程天才或計算機學博士。就像你不必非得是莎士比亞才能說好英語一樣。理解基礎的編程語言並不複雜。事實上,大多數人每天都會處理幾行代碼:每個人都要在網絡瀏覽器中輸入 URL 地址;每個人都知道刪除 .com 後的整個序列會帶你回到首頁。

編程還是被編程?這些疑問全解答

不做程序員,有必要所有人都學習編程嗎?

根據美國著名的網絡文化作家道格拉斯·洛西剋夫所說,一個當代性難題在於“編程還是被編程。”這可能略有些極端:我們並不需要因為使用手機,而必須成為手機程序員。我們使用工具並不意味著需要親自制作工具。然而,如果我們希望能夠與現有這個由代碼構成的環境交互,而不是處於完全被動的話,就需要了解基本的編碼。我們不應該把這種技能完全地推給某一階層或精英。

如果我們不懂編程的邏輯,身處這個由代碼構成的世界就會感到不自由。就以 Google 這個每個人每天都會使用好多次的搜索引擎為例,如果我們不瞭解它是如何工作的、如何生成信息索引、信息又來自哪裡、為什麼一個查詢能反饋很多結果等等,就可能輕易地被這個工具欺騙。永遠不要以為,搜索引擎給出的結果就一定是真理;不要以為,除了搜索結果的前幾條其他都是無關緊要的。

編程還是被編程?這些疑問全解答

學校也有信息技術課,為什麼要在教培機構學?

我們經常抱怨孩子們花太多的時間在屏幕前,這可能是正確的。但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確保當孩子們在屏幕前時不只是處於一個被動的狀態。這就是編碼可以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地方。如果一個孩子可以開始編程,通過適當的界面,他們很快就會體驗到其中的樂趣。

在這一點上,存在一個關於學習範式的基本問題:是從理論出發更好呢?還是將實踐和理論結合更好?站在一個成年人的角度來看,我不認為你可以在不親自運行代碼的情況下理解編程。從實踐出發總是最好的,而不是通過閱讀代碼理論的書。

但學校能提供這種方式嗎?

不一定。目前國內的學校教育模式,還是以理論教育為主,實踐教育為輔,這於計算機科學(編程代碼)的自主創新有一定程度的相悖。而且,學校教育很大程度受限於應試,不利於學生在學習編程中更深的鑽研。但在教培機構來說,沒有應試的壓力,更多的是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養成,有很大的助益。

做父母的都想把最好的給孩子,對於孩子是否應該學編程的問題,小美收到過許多家長的諮詢。事實上,孩子是否應該學編程,最重要的首先是孩子對編程、機器人是否感興趣,其次,作為伴隨人工智能發展的一代,懂得了解基本的編程代碼將是孩子以後生存的本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