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泥白肉,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咸辣鮮香,有回甜

當今的蒜泥白肉品質與風味均要求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鹹辣鮮香,並略有回甜。傳統用手工切肉片,以表現嫻熟的刀工技巧,當然,有的大餐館、飯店為減輕廚師的勞動強度,也採用切肉片機加工肉片。蒜泥白肉的老祖宗是“白肉”。

蒜泥白肉,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鹹辣鮮香,有回甜

蒜泥白肉

最早記載“白肉”資料是宋代盂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耐得翁的《都城紀勝》等書,但“白肉”的發源地卻是在滿族同胞聚居之地東北。袁枚寫的《隨園食單》說白片肉“此是北人擅長之菜”,“割法雖用小刀片之,以肥瘦相參、橫斜碎雜為佳,與聖人割不正不一語截然相反。其豬身肉之名目甚多,滿洲跳神肉最妙”。袁枚說滿洲跳神肉是白肉中最好的。為什麼白肉又叫“跳神肉”呢?原來,滿族曾有一種傳統大禮叫做“跳神儀”,無論富貴士宦,其室內必供奉神牌,敬神,祭祖。春秋擇日致祭之後,接著就吃跳神肉(也叫阿嗎尊肉)。這種跳神肉,“肉皆白煮。例不準加鹽醬。甚嫩美”。其吃法乃“自片自食”。“善片者,能以小刀割如掌如紙之大片,兼肥瘦而有之”。

蒜泥白肉,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鹹辣鮮香,有回甜

蒜泥白肉

比袁枚小十四歲的四川文人李調元在整理他父親李化楠宦遊江南時收集的烹飪資料手稿時,也將江浙一帶的“白煮肉法”載人了《醒國錄》之中。晚清時,“白肉”、“春芽白肉”則可以在傅崇榘寫的《成都通覽》所記成都街市餐館食品中看到。上述史料向我們提供了白肉傳人四川的路線:北方→中原→江南→四川。特別值得提到的是,四川人在白肉的烹飪基礎上加以蒜泥調味,不僅使白肉更好吃了,而且營養價值也更高。因為蒜所含的蒜素與肉特別是瘦肉中所含的維生素B1一經結合,就會使維生素B1的原有水溶性一變而為脂溶性,使它能很容易地通過我們身體內的各種膜,並使它被吸收的效率上升幾倍。可以說,四川的蒜泥白肉在全國各地的白肉中是青出於藍勝於藍了。

蒜泥白肉,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鹹辣鮮香,有回甜

蒜泥白肉

蒜泥白肉的家常做法:

1、從超市買回一塊五花肉,用清水清洗乾淨,瀝水控幹。

蒜泥白肉,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鹹辣鮮香,有回甜

五花肉

2、鍋中加入清水,放入蔥姜,蒜瓣和洗淨的五花肉,加入料酒大火煮開。

蒜泥白肉,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鹹辣鮮香,有回甜

五花肉放入鍋內

蒜泥白肉,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鹹辣鮮香,有回甜

加入料酒大火煮開

3、然後關小火燜煮至五花肉熟透。撈出切成大薄片。

蒜泥白肉,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鹹辣鮮香,有回甜

煮熟透

蒜泥白肉,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鹹辣鮮香,有回甜

撈出

蒜泥白肉,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鹹辣鮮香,有回甜

切成薄大片

4、把所有“佐料”混合均勻,首先蒜泥要多,然後糖醋要多,辣椒油自然也要多,川菜的涼拌菜好吃不好吃就看佐料了,用我們重慶話講就是要“捨得放佐料”。

蒜泥白肉,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鹹辣鮮香,有回甜

調汁

5、把切好的白肉擺盤,然後澆入料汁,可浸泡其中讓其入味。

蒜泥白肉,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鹹辣鮮香,有回甜

盛盤

蒜泥白肉,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鹹辣鮮香,有回甜

盛盤

蒜泥白肉,肥瘦兼備,肉片勻薄大張,蒜味濃郁,鹹辣鮮香,有回甜

盛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