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常識,德昂族的佛教信仰

德昂族(又名崩龍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人口15462人。主要散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縣和臨滄地區鎮康縣,其他分佈在盈江、瑞麗、隴川、保山、梁河、龍陵、耿馬等縣。與傣族、景頗族、傈僳族、佤族、漢族等民族交錯而居。

民族常識,德昂族的佛教信仰

德昂族的人們信仰小乘佛教,然而小乘佛教傳入德昂地區的年代不詳,在解放前的很長一段時期裡,小乘佛教一直獲得德昂族的全民信仰。

德昂族人民崇佛極為虔誠,而且佛教的宗教意識對德昂族的影響也是根深蒂固的。在他們的觀念中,人死後其靈魂還存在,並根據死者生前的善惡功過來判定靈魂的去向:善者升入天堂;惡者留在人間變為鬼魂,甚至被打入地獄受懲罰。

德昂語把天堂稱為“勐亮”;人間稱為“勐陸依”;地獄稱為“勐戛林”。

民族常識,德昂族的佛教信仰

天堂居住著天神“困土戛”,為男性,隨時俯視著人間的善惡,主宰著人們的命運。另還有“困散羅”,為“困土戛”的副手;司命為“趙獨羅尼巴”,男性,掌管人類的繁殖增長;司報稱“楠叔特利”,是老婦人,在冥冥中監視民間善良歹惡以上報天廷。

民族常識,德昂族的佛教信仰

地獄由老婦人“禁牙拉”掌管,並有八口鍋,鍋內盛滿沸騰的鐵水,它們是用以煉人和懲罰有罪靈魂的。

據說,原來人們的臉形都是一樣的,有人犯了淫亂之後,很難辨認,故而天神“困土戛”特命設八口鍋於地獄以煉人,使人臉互不相同,容易別誰在犯罪。並且經八口鍋依次蒸煮,給有罪之靈魂應有和懲罰,直至其次獲得超生。

民族常識,德昂族的佛教信仰

佛寺(德昂族稱莊房)是舉行宗教活動和出家僧侶學習、生活的地方。過去,大多數德昂族村寨都設有佛寺。

佛寺裡的僧侶有佛爺、和尚之分,前者是師傅,後者是徒弟。佛爺諳熟傣文,精通經書,屬於知識階層,在群眾中有極高的威信。凡婚配嫁娶、生老病死都請佛爺來打卦、唸經。

另外由於佛寺是唯一獲得教育的場所,因此許多德昂族群眾常把自己家裡五、六歲的小孩送到佛寺裡當小和尚,接受佛學教育。按佛教規定,出家時的僧侶一概不準結婚,只有還俗後才能結婚,而還俗是比較容易的,還俗手續也較簡單。

民族常識,德昂族的佛教信仰


56個民族非遺傳承保護推廣中心位於天津市津南區葛沽鎮,由天津榮程集團投資建設,其採用全景式輸出中華民族非遺文化生活化、場景化的生活方式,它的建成,吹響了榮程文化戰略轉型的號角,以“生命、生活、生態”為發展核心,承載著挖掘、傳承、記錄、弘揚的使命,形成全行業與榮程集團共和、共生、共享、共贏、共榮的高度認知共識和文化行業高地。

民族常識,德昂族的佛教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