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炸玉米花|「嘭!」的一聲,炸出多少回憶

老式炸玉米花|“嘭!”的一聲,炸出多少回憶

老式炸玉米花|“嘭!”的一聲,炸出多少回憶

現在物質生活富裕了,想吃什麼,隨時都能買到。玉米花自然算不上什麼稀罕的玩意,超市裡、影院、商場隨處可見,偶爾也買上一桶,只是不知為何,總覺得不好吃,跑多少家也找不到童年吃的那個味了。

1

小時候,家裡還比較窮,沒什麼零食,要說有什麼美味,炸玉米花絕對能算上一個。那時候只要聽到“嘭”的一聲,就知道炸玉米花的師傅來了。小孩子們也就開始慌了,不管是在玩沙子,還是跳皮筋,立馬丟下手裡的東西,就飛奔著向村十字街頭查看了,因為炸玉米花的攤子一般駐紮在那裡。確認炸玉米花的來了,孩子們又趕快跑回家開始央求媽媽去炸,一般情況下,媽媽是會順了孩子的意的。

老式炸玉米花|“嘭!”的一聲,炸出多少回憶

等到媽媽或用袋子、或用簸箕甚至是臉盆盛一兩斤玉米過去的時候,總會發現已經排起了長隊,要等上一陣子才能輪到呢。鄰里鄉親的大人們便開始攀談,談論村東頭、村西頭的種種故事,小孩子也成群的嬉戲,場面十分熱鬧。

常來村裡炸玉米花的是位老爺爺,頭髮花白,身體有點佝僂,人卻很慈祥,很受孩子們歡迎。在孩子們眼裡,老爺爺好像會變戲法似的,明明是玉米,他擺弄一會兒,就變成了香、甜、脆的玉米花了呢。

2

老師傅用來炸玉米花的工具很簡單:一臺小型膨化玉米機、一個小火爐、一個大支架,一個炸玉米花時承載的口袋(是用很厚的輪胎來做的)。炸玉米花的工藝也比較簡單,操作多年的老爺爺,早已練得得心應手了。他很勤快,若是誰家的玉米粒不太乾淨,他就用小簸箕將塵土和雜質去掉。

老式炸玉米花|“嘭!”的一聲,炸出多少回憶

然後,只見老爺爺將適量的玉米粒倒入鍋裡,加點糖精,將蓋子用力擰緊,就放在火爐架子上開始燒烤。這時候,他可忙了,一隻手要快速轉動圓鍋,以便玉米粒均勻受熱;另一隻手得拉著風箱,好讓爐內的炭火燒的旺。有時,嘴裡還叼根菸。

就這樣,沒多大一會,老爺爺忽然一聲大喊,“路邊的人都起開,我要開炸了”。這時,人群紛紛躲一邊,老師傅擺弄好那個輪胎口袋,將圓鍋一端倒插入橡膠袋內,用根鐵棍,卡進鍋頭一個地方,一扳,“嘭!”的一聲震天巨響,小孩子們都趕緊捂上耳朵。隨著帶著香氣的雲霧逐步散去,玉米花都爆進袋子裡了。就這樣,一鍋玉米花大功告成,金黃色的玉米粒就變成白花花的玉米花了,老爺爺拎起橡膠袋將玉米花倒出來,一鍋只收取幾毛錢的加工費。

老式炸玉米花|“嘭!”的一聲,炸出多少回憶

從橡膠帶縫隙裡蹦出來的玉米花,天女散花瓣落了一地。隨即,小孩們便撅著屁股爭先恐後地搶著吃,常常輪到自家的時候,已經吃飽了。來的晚的人家,一般又等好幾個小時,但是老爺爺一般要等最後一家炸完才會回去,他有時收攤已經是晚上了。

3

炸好的玉米花,媽媽習慣用塑料袋子裝著,不能進空氣,否則就皮了,不好吃的。兒時,爆米花還是稀罕物兒,還要招待客人用的,是不讓敞開了吃的,只有偶爾才吃上巴掌大的一點。有時,忍不住,會趁媽媽不注意的時候,偷著拿點,再把塑料袋子繫緊,其實她早就發現了,只是不忍心說罷了。

老式炸玉米花|“嘭!”的一聲,炸出多少回憶

而今,那些端著玉米粒,眼巴巴的盯著老爺爺炸玉米花攤位的孩子們已經人到中年了。村子“炸玉米花”的吆喝聲也聽不到了,甚至連村子也在城鎮化的進程中逐步消失了。

只是偶爾在小城、或者哪個街角看到炸玉米花的人,還是倍感親切,彷彿可以看到童年那一群孩子,都還站在那裡,等著,盼著,那是童年的專屬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