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說唱》給了「說唱走向大衆流行」爭鳴的最佳舞台

究竟什麼是大眾流行?該不該拿市場準則作為評判說唱人及其音樂的標準?在國內說唱真實困境又是什麼?《中國新說唱》用一期節目的體量,製造出一個嚴肅且真誠的“音樂辯論場”,無數觀點和角度在其中碰撞,為引發行業思索提供了可能。


作者|林蔚

上週六晚,第九期《中國新說唱》四強爭奪戰上演。這一次,節目把決定選手“六進四”命運的選擇權交給了來自四大音樂平臺(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網易雲音樂)的話事人,引發了一場關於“華語說唱音樂走向大眾流行標準”的大探討。

賽程進入到現階段,六強選手的實力水準相差不大,也均有各自不同的風格。《中國新說唱》將平臺方引入節目,從平臺方和受眾的角度看說唱選手和他們的音樂,給了一個新的看待說唱音樂的維度。

一種新維度的滲入,必會引發不同觀點之間的碰撞。平臺方評委、明星製作人以及Rapper有著各自的立場,爭鋒相對的觀點和爭議性的淘汰,也引起了觀眾的熱議。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的統計,9月8日節目播出當天,節目微博數、二次轉發數、評論量和點贊數達到了一個新的峰值。

《中國新說唱》給了“說唱走向大眾流行”爭鳴的最佳舞臺


(統計來自於貓眼專業版)

究竟什麼是大眾流行?該不該拿市場準則作為評判說唱人及其音樂的標準?在國內說唱真實困境又是什麼?《中國新說唱》用一期節目的體量,製造出一個嚴肅且真誠的“音樂辯論場”,無數觀點和角度在其中碰撞,為引發行業思索提供了可能。

1

碰撞,直面當下中國說唱音樂的生存環境


在國內,說唱音樂尚屬小眾流行,而非大眾狂歡,是不爭的事實。

以推廣華語說唱音樂為己任的《中國新說唱》,身體力行地將國內那些鮮為大眾所知的、長期匿身在地方廠牌的說唱音樂人,帶向受眾面更廣的舞臺中來。因為這檔節目,華語說唱音樂有了一個新的開始。

《中國新說唱》給了“說唱走向大眾流行”爭鳴的最佳舞臺


(《中國新說唱》)

新的開始,意味著目前華語說唱音樂在國內的流行廣度上,還處於較早的初中期階段。賦予在參與《中國新說唱》的大多數說唱選手身上的使命,是讓更多人瞭解華語說唱音樂的各色特點,因為受到說唱精神和魅力的感染,進而愛上說唱這種音樂風格。

在這樣一種“點線面”似的傳播途徑中,想要走到最後大眾面向的傳播,音樂平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或許,正如本期節目中四大音樂平臺代表所言,說唱現在處於一個臨界點。國內的說唱音樂,一方面需要已經取得大眾認可的說唱藝人(比如節目裡的明星製作人)和像《中國新說唱》這樣的節目去傳播推廣,另一方面也需要平臺方想辦法去運作這些音樂和明星製作人。

《中國新說唱》給了“說唱走向大眾流行”爭鳴的最佳舞臺


(四大平臺)

平臺方所依靠的評判準則是商業化的,或者說是冷冰冰的數據。他們的目光聚焦在過往的經驗,以“音樂能否銜接大眾市場”“傳唱度高不高”“旋律性強不強”乃至“是否有藝人特質”這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並非針對說唱音樂傳播的特殊性所做的評判規則。在這一規則下做出的選擇,比如艾熱與劉柏辛PK時,0比4的懸殊差異以及最終王以太和艾熱的失利退場,讓喜愛說唱音樂以及陪伴節目一路走來的忠實用戶難以接受。

《中國新說唱》給了“說唱走向大眾流行”爭鳴的最佳舞臺


(讓人咋舌的0比4)

在華語說唱音樂慢慢滲透,不停歇的培養自身受眾的原始積累過程中,平臺方的這一次選擇無疑不是澆了一盆冷水,給了說唱音樂思索的冷靜空間,也把擺在華語說唱音樂面前的岔路口提前揭曉,是做維持個性的小眾共鳴還是迎合大眾做洗腦神曲。

這個困境或選擇,不僅僅只針對說唱這一音樂類型而言,民謠、搖滾、電子等音樂類型均要面臨。就目前而言,《中國新說唱》勇敢地拋出了這個問題,引發了熱議,問題的答案落在每一位說唱音樂人的身上。For real or for money,靈魂拷問,沒有終點。

2

流行性與個性表達間,並不衝突


或許,正是因為華語說唱在如此的現實土壤之上成長起來,說唱音樂人和他們的作品才要突出自我的與眾不同,展現說唱音樂的不同樣貌。

《中國新說唱》這個節目一路走來,非常誠懇且完整地在再現了華語說唱音樂的完整全貌。這些選手們透過一場場比賽,一次次展現,既標註了自我的風格特性,也留下了不少流行性與個性兼具的好作品。

比如以快嘴風暴、現場感染力十足,把新疆風格融進說唱音樂裡的那吾克熱,不論是本期現場嗨爆的《四季》,還是上一場把個人經歷匯入說唱中,引發共鳴的《漂Ⅱ》,無不彰顯著那吾特色。

還有同樣來自新疆的艾熱,他一直以來的作品旋律優美,不管是和李佳隆合作的《星球墜落》、把自己的愛投入說唱的《巨人》、《烏雲中》等,甜度和暖度十足的這些流行說唱作品,有一種“更動聽的旋律叫艾熱”。

《中國新說唱》給了“說唱走向大眾流行”爭鳴的最佳舞臺


還有“閃火”王以太。不管是《懸崖華爾茲》、《目不轉睛》、《時間是金》還是《童言無忌》,王以太用深沉的歌詞傳達著思索的感悟,做到了熱狗口中所說的雋永,是能夠經歷時間考驗,留的下來的歌曲。當然還有全能王、走心流的派克特,江湖風的功夫胖等等。

《中國新說唱》給了“說唱走向大眾流行”爭鳴的最佳舞臺


音樂平臺的說唱聽眾,也做出了他們的選擇。這些歌曲,尤其是《目不轉睛》、《星球墜落》等長居說唱專區的最熱位置,甚至在更偏大眾的抖音平臺,熱度不減。而《漂Ⅱ》以及ICE的《Trust My Gut》躋身QQ音樂的巔峰榜流行指數的前十位當中。

《中國新說唱》給了“說唱走向大眾流行”爭鳴的最佳舞臺


(節目播出後飆升榜上,王以太和艾熱的音樂有著高人氣指數)

這些說唱作品的流行,說明了華語說唱音樂有著相當大的發展空間,未來大有可為。如今的Rapper們不僅說唱的技巧紮實,技術全面,而且他們在旋律方面也相當精到。能做到如此,是基於他們對內心感受的堅持表達以及對說唱音樂精神的領悟。

正如那吾克熱在節目中所言,如果在走向市場的過程中,丟掉了說唱音樂的靈魂,是絕對不行的。試想,如果有一天,說唱音樂變得同質化或模式化之後,其實最終也就殺死掉了說唱音樂的獨特性。這樣的音樂也最終無法流行起來。

3

都已經8012年了,流行的怎會是同一個模子


四大平臺的高層能否代表億萬受眾,這點是值得質疑的,也是網友們爭論的焦點。拋開紛擾來講,本期節目直擊的是對“什麼是流行”的核心拷問。流行是不是就一定是商業的、快消的、爆款式的?是不是世俗把流行的這個概念窄化了?

吳亦凡給出的答案或許是一個出口,他不否認流行性,但是流行性不止一個樣子。潘瑋柏認為,商業性和藝術性是不衝突的。市場上之所以有這麼多種音樂,是因為不同的音樂總能找到它的受眾。大眾,其實是一個非常泛化的概念。大眾中的分眾,或許才是比較值得研究,值得下功夫去攻陷的群體,也就是目標受眾。

《中國新說唱》給了“說唱走向大眾流行”爭鳴的最佳舞臺


在說唱音樂發展勢頭迅猛的今天,流行音樂已然變得多元,它帶有更多的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洗腦神曲是一種流行樣式,走心吟唱也屬一種,當然說唱也是選擇之一。

因此,與其讓“會不會流行?什麼是流行?”這類眾說紛紜、難以有標準答案的疑惑困住前進的腳步,不如秉承內心的選擇,做好烙印著華語說唱音樂特色的作品。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正如熱狗所說,創作者在創作說唱音樂時,是不會考慮市場的。也只有如此,才會有打動創作者本人,進而打動受眾的好作品出現。

《中國新說唱》給了“說唱走向大眾流行”爭鳴的最佳舞臺


而市場,需要的恰恰不是迎合,而是引領,特別是在迎合會殺掉說唱音樂生命力的前提下。這種引領,需要真正懂說唱音樂的創作者和製作者,也需要真正懂說唱音樂的平臺方的加持和宣傳。

話說,都已經8012年了,流行音樂怎可能只有一個模子?華語說唱音樂能不能帶領出一種新的流行,新的審美,需要如《中國新說唱》這樣的節目做推廣。也需要如吳亦凡、張震嶽&熱狗、潘瑋柏&鄧紫棋這般成熟的、有影響力的明星製作人做指引。

《中國新說唱》給了“說唱走向大眾流行”爭鳴的最佳舞臺


針對華語說唱音樂的當下和未來,《中國新說唱》用開放和包容呈現了“百家爭鳴”的樣貌,觀點角度,不分對錯。節目能做出此種意義的探討,實屬不易。這期節目,不同立場間的碰撞直指華語流行音樂整個行業。

最終,受眾會給出最本心的選擇。時間,會給出最終的答案。那時候,此次《中國新說唱》引發的關於“華語說唱音樂走向大眾流行標準”的大探討,也將成為意義非凡的一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