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最好的創意都是在洗澡的時候想到的?

為什麼最好的創意都是在洗澡的時候想到的?

2016 年,Ignite80 的創始人和心理學家 Ron Freidman,在組織的一場《頂峰工作表現》峰會中與全球 26 位頂尖效率專家就“洗澡中的創造力”展開了討論。

會中,斯科特·巴里·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認知心理學博士說他的實驗結果表明:“72% 的人都在洗澡的時候有了創新。”其實洗澡只是生活中大腦放空的一種方式,你還可以冥想、散步甚至是發呆。其實,恰恰是生活中這些空閒、填不滿、“無聊”的狀態,能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創造力!

為什麼最好的創意都是在洗澡的時候想到的?

好像隨著時代的變更,我們越來越懼怕“無聊”。我們想方設法躲避它,用各種電子設備填滿我們的瑣碎時間,生怕無聊侵入我們的生活。

然而,“無聊”可能是我們拋棄的最寶貴的東西之一。一個人那些無所事事的時光,反而才能釋放內心無與倫比的才華。

紐約電臺資深主博客主曼諾詩·左莫若迪(Manoush Zomorodi)的新書,《無聊中的才華(Bored and Brilliant)》就介紹了為什麼無聊可以解鎖你內心的創造力。

為什麼最好的創意都是在洗澡的時候想到的?

曼諾詩本人的博客“寫給自己(Note to Self)”擁有上萬的聽眾,她也因她出色的能力登上過 NBC 晚間新聞等節目。她的這本書更是被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大力推薦。

作者通過她的 podcast,召集了全球的 3 萬用戶,參加到“無聊中的才華”實驗。通過一週的時間,放下手機,釋放大腦。

你猜效果如何?簡直贊爆了!70% 的參與者都發現自己突然有時間思考了:“就像我的大腦從多年的冬眠中醒來了一樣!”很多參與者反饋道。作者們能夠做到按時交稿、創業者對面臨的難題有了解答、朋友之間的感情更加牢固了。

這到底是為什麼?當我們無聊發呆的時候,大腦究竟發生了什麼?

大腦的“漫遊模式”

曼諾詩與眾多的神經學家、認知心理學家進行了關於“漫遊模式”的討論。原來,當你無所事事,或者沒有 100% 專注一件事的時候,我們的大腦開始遊走,它進入了“自動模式”。在這個模式裡,大腦開始解決問題、開發新創意、開啟進行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分析。

為什麼最好的創意都是在洗澡的時候想到的?

你有沒有過這種經歷?通常你在洗澡的時候思路特別清晰,經常有特別好的創意,恨不得馬上出去寫下來。或者在睡覺前,突然有一個絕妙的想法,你馬上爬起來去追隨它的奧秘。

沒錯,當你開始放空大腦的時候,它就開始釋放它的魔力,不停的去尋找生活中的細節,好讓自己“不無聊”,然而正是大腦在尋找事兒做的時候,它才能發現我們平時看不到的東西。這也是為什麼“自動模式”被稱為:“想象力模式”。

那,是不是我整天發呆就能成為創意天才?當然,這也不行。無聊分三種:注意力分散、焦躁不安、積極建設。

注意力分散是你的大腦無法專注;焦慮不安是你的大腦不停的在想負面的事情(工作還沒有做完、為事情擔憂等);只有積極建設才是正確的,這是你的大腦在計劃和建設未來的事情。

所以,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我們如何抽出時間來“發呆”?有了時間後,我們又怎樣才能正確“使用”我們的無聊?

曼諾詩給了我們 5 個步驟,我們這就來看看。

數字化過載

2015 年,紐約城市大學做了一個調研。他們發現在下班高峰期時,一半的行人都邊走邊看手機,最終導致闖紅燈。

在人口眾多的國內,相信你也在路上看到過幾個光顧看手機不看路的人,結果闖紅燈、腳踩空,或者差點撞樹上,引得周圍人的鬨笑。

看電影的時候,也總有前排人拿出手機刷朋友圈,結果後面幾排的人都被亮瞎了。

不是說我們不可以關注我們朋友的動向,但是過度關注別人的生活,往往會讓我們忽視當下自己的生活。

相信很多人都有聽過“網絡焦慮症“這個詞,眾多研究都發現了社交網絡和焦慮感之間的關係。它的最根本原理就是:你聯網的時間越長,你將越不快樂。

無法剋制自己每 5 分鐘就看手機?出門手機沒有高於 70% 的電就慌張?這都是網絡焦慮症的體現。

那麼,我們如何脫離電子設備的“誘惑”?

為什麼最好的創意都是在洗澡的時候想到的?

第一步:觀察你自己

從無聊到才華的第一步就是記錄你使用手機的時間和次數。你可以寫在備忘錄,也可以拿紙筆,只要你記下來每次看手機時你都打開了哪些 APP,哪些功能讓你駐足最久?

再有就是,你會在什麼時候拿出手機?拋開聯繫朋友和做事兒,你什麼時候才會拿出手機“刷東西”看?

不要為你的數據感到驚訝。作者在做記錄的時候,發現自己每天要拿起手機至少 100 次!

作者還推薦了兩個 APP:Moment(蘋果用戶)和 BreakFree(安卓用戶)。它們都是後臺計算你使用手機的總時間,和各種 APP 的累計使用時間,信息非常準確。

我自己也下載了一個,結果每天要在手機上花 3 個小時,佔用清醒時間的 30%;一天拿起手機 70 多次。看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啊。

第二步:眼不見心不煩

2014 年,維吉尼亞科技做了一個研究,名叫“iPhone 現象”,想要知道手機的出現如何影響人與人之間社交質量。他們發現,就算你的手機只是放在了桌子上,兩人的同理心也會下降。

是的,如果你和朋友吃飯,他的手機一直震個不停,你心裡肯定會難受。覺得你這個大活人坐在他面前還比不過一個手機。

所以,在瞭解了我們對手機的依賴性後,如何控制住我們“閒不住的手?”

為什麼最好的創意都是在洗澡的時候想到的?

把無關 APP 的推送全部關掉:遊戲 APP、購物 APP,各種你平時不會用到的軟件都要關掉推送。

這樣你的手機一旦有了信息提示,就一定是重要的信息,而不是廣告。這就大大減少了你拿起手機的次數。

把手機放到視野之外:我自己有個毛病,就是出門喜歡把手機握在手裡。一旦哪天它不在手裡,心裡就特別虛。其實,方便看手機也是我們放不下手機的原因。

所以,儘量別把手機放手邊,把它放遠一點。距離控制在不會錯過重要的信息,但不是一伸手就能馬上夠到。這樣,我們可以更專注眼前的事情,更沉浸在你和朋友面對面的談話中。

第三步:刪掉讓你上癮的 APP

Flurry Analytics(所有的 APP 編程都要用到的一個跟蹤用戶數據的工具)顯示,從 2014 到 2015 年,全球手機上癮量增長了 59%。

普通用戶(每天使用 APP1-16 次)增長 25%。超級用戶(每天使用 APP17-60 次)增長 35%。而上癮用戶(每天使用 APP60 次以上)是增長最多的。

Flurry Analytics 從 2005 年收集用戶數據。據統計,上癮用戶已經到了 2.8 億。

所以,作者告訴我們,第三條釋放無聊的步驟,就是刪掉那個讓你欲罷不能的 APP。

我的一個同事(也是我們遠讀主創之一),王者榮耀打的特別 6,每個賽季都上王者。但是從上個月開始,他上班時一定會把 APP 刪了,等晚上回家有空再安裝回來打幾局,睡前再刪掉。

我們都非常好奇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刪了再裝多麻煩啊。他說,就是因為總想去點開那個 APP,就算不打也想上去看看,真的沒法專注幹事兒。

所以,如果你有一個非常上癮的 APP,你知道它的吸引力非常大,不如下個狠心把它刪了。

為什麼最好的創意都是在洗澡的時候想到的?

打個比方,朋友圈是所有人每天都會看的,甚至你有時拿起手機只為看看有沒有新東西,然後再心滿意足的放下手機。

其實,這沒有什麼必要。你會發現沒有朋友圈你和朋友感情照樣好,沒有朋友圈你的生活照樣精彩。

我就關閉過一個月的朋友圈。頭一週非常不適應,總是習慣性的:拿起手機、打開微信、點擊發現、打開朋友圈—然而朋友圈的那條已經不見了。這時候才反應過來我已經把它關了。

有的時候還想分享狀態、發照片、發現也沒地方曬。但是這讓我思考:我真的需要號召天下我昨晚和朋友吃飯了嗎?我的朋友圈真的在乎我看的什麼電影嗎?其實別人可能真的沒有那麼想要知道你生活中的所有事情。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改變,那麼就咬咬牙,刪掉那個上癮的遊戲,擺脫社交平臺對你的捆綁。

第四步:定時”放個假”

2010 年,IBM 調查了 60 個國家,33 個行業的 15000 位 CEO。他們發現“在一個越來越複雜的世界成功”最重要品質就是創造力。

讓我們回想一下,2010 年的經濟非常不景氣。在這麼個動盪的時期,一般人都會認為“嚴格、管理紀律、或者前沿的視角”才是正確的抉擇。

然而,面對龐大的數據和經濟壓力,領導者最需要敏捷的反應速度。策略、人員,就連核心產品都是可以馬上變更的。

可就是這個數據龐大的世界,奪走了人們的創造力。我們需要無時無刻不收取“最新資訊”,一刻不停的學習“最前沿的知識”,生怕被別人甩在了後面。

就這樣,我們連自主思考的時間都沒有了。

所以,第四步就是記得定時給大腦放假。如果生活擠的我們無法喘氣,那麼我們就抽出刷手機的時間來放鬆。

定一個你自己可以接受、也不會耽誤正事的時間。十分鐘?半小時?你自己定。然後就靜靜的坐著,進入自主性發呆模式。

為什麼最好的創意都是在洗澡的時候想到的?

第五步:找回靈感

當你走完這 4 步時,相信你富裕的時間已經很多了。擺脫了互聯網的誘惑,你終於可以自由支配你的時間了。

而作者的最終用意,就是要“放棄一些給你最迅速的信息、最快效率的工具,從而找回簡單、自然的心境,自主思考。這樣,你的直覺、創造力才能回到你的大腦。”

2015 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阿列克謝耶維奇(Svetlana Alexievich)在接受榮譽時說道:“自由不是我們夢想中一個一勞永逸的假日。自由是條路,一條長長的路。”

是的,擁抱無聊迫使我們對時間管理做出選擇。我們需要問自己“我為什麼會害怕讓我的大腦神遊?”然後大膽的釋放你的思緒,看看它會帶你進入哪個兔子洞。然後我們需要一直釋放它,讓它引領你。

作者還推薦讀者進行冥想。冥想就等於給你的大腦做瑜伽,無數名人都認為冥想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喬布斯、雷·達里奧、科比、安吉麗娜·朱莉......無論什麼行業的人,冥想的力量都是不可小觀的。關於冥想的力量請看:《冥想,喬布斯、施瓦辛格、科比都會做的同一件事》(點擊閱讀)。

為什麼最好的創意都是在洗澡的時候想到的?

那麼,找回時間的我們要怎麼從“無聊中獲取靈感”?

1. 找到你目前最大的困惑、難題,任何讓你寧願大掃除也不願意馬上解決的事情。

2. 騰出你不會被打擾的 30 分鐘,把電子產品全部收好。然後找一張紙,不停地寫 1 和 0,專注在寫字,直到紙寫滿了。

3. 當你完成第 2 步驟時,馬上拿張新紙,開始解答 1 的問題。你可以寫,你可以畫,不用擔心你的答案是否可行,你只要記下來就好。

這 3 步不是要馬上解決你的問題,而是給你大腦充分的“無聊”時間,然後記錄下它獲得的靈感。

而這些靈感,總有一些是可以實際實行的。而且你會發現你有了很多平時沒想到的點子。

學會無聊,激發你的才華

作者通過自己的 podcast,招募了無數的參與者,90% 的人有了積極的成果。他們認為自己看手機的時間少了、工作的效率也提高了。

那他們的數據是什麼樣的呢?其實,平均每天每人看手機的時間從 2 兩小時只縮短了 6 分鐘。拿起手機的頻率也只少了一次。

既然最終數據沒有什麼變化,可是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感覺自己有了極大的提升?

作者找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認知心理學教授馬利亞·梅森 (Malia Mason),梅森曾經在商學院的學生們身上做過類似的調查。

她告訴作者:“其實,放不下互聯網的原因,不是他們不知道自己在浪費時間,而是動力因素。人們需要想要從互聯網上斷開,並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參與活動的 90% 的人都深信自己可以做到,並且有了提高。雖然幾周後的效果沒有我們希望的那麼明顯,但是進步是循序漸進的。

為什麼最好的創意都是在洗澡的時候想到的?

是的,人類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我們在自己還沒有邁出一步的時候,就先自我否定了。因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為看不到大幾率的成功,我們很容易將事情總結為:我做不到。

然而,我們需要給自己一點動力,一些希望。

《無聊中的才華》釋放你與生俱來的創造力的核心就是:記錄和反饋自己的電子設備使用時間、刪掉讓你欲罷不能的 APP、主動給大腦放假、重拾你的創造力。

這是一個能順便幫助你“戒掉手機”的絕好機會。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讓我們從內心出發,找到你的靈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