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被招聘拒絕:35歲的人都去哪了?


永遠被招聘拒絕:35歲的人都去哪了?

35歲當真是人生分水嶺。

在35歲之前,大家都還是年輕人,聊的是青春理想,還好奇世界每一個角落的風景、美食和刺激,談情說愛起來可願意“你和我對抗整個世界”。但在這之後,大家都成了中年人,只求各自安好,默默賺錢養家,即便能夠理解這個世界了,也不願再輕易相信任何人。

周杰倫趕在35歲的最後一天結了婚,音樂偶像轉而迷戀胸肌;薛之謙也在這個年紀生娃、拍照、發微博,超前地把孩子往網紅路子上培養,超額完成了原定目標。

而活在大數據中的普通人,34歲之後會憑空消失一大半。且看無論是租房,還是網上購物的統計主體都是18歲-34歲,如同到了35歲就會給每個人天降一套房子,而這時候人們再買買買也會因為無法代表個性,而不具備任何研究價值了。

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是虛度了34載光陰,35歲那年去完成幾件天經地義的人生大事,就能理所當然地迎接後面幾十年的人生。

大家不約而同地避開談論那些要經歷的大事有多不容易,也絕口不提35歲之後人生就完全變了個樣子。

所以,總有人要問:35歲的人都去哪兒了?


永遠被招聘拒絕:35歲的人都去哪了?

35歲以後,生活不再像以前那麼瀟灑。/ 電影《情聖》

他們去打工了,如今還在打工

今年35歲的人在1983年出生,幾乎是計劃生育推行後出生的頭一批,從小沒少受6個錢包的疼愛。而三十多年過後,他們也必須是面對巨大養老養娃壓力的頭一批,6個錢包變成了6個賬戶,時不時要往裡面充一些親情值,曾經擁有多少疼如今就得回報多少愛。

這些人在他們十七八歲參加高考的時候,還迎來了我國高校的擴招。這件事放在當年看,那自然是給他們創造了更多成功機會,如今卻也可以說是把更多的人送上了同一條通往公司高層的獨木橋上。到了25歲,1983年出生的人還遇上了2008年的房市先崩盤後暴漲。他們那時但凡有一絲猶豫,要不要在25歲這麼年輕的時候買套房子呢,後面只會越來越後悔。

又十年過去了,父母已漸漸走出壯年,孩子還是懵懂小兒,剛剛步入35+的80後成了職場上可被隨意“蹂躪”的角色。

面對大量湧入公司的95後新人,和自己平起平坐的90後,已經成為高層的同齡人,他們也就只能看著,安安分分地幹好自己的活,絕不可能因為領導的幾句責備和同事的一些分歧,而主動切斷自己唯一的收入來源。

久而久之,小心翼翼地算著錢過日子,便會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他們不是沒有了想詩和遠方的勇氣,而是被迫從自己身上剝離了改變的概念。

甚至有些時候,生活還容不下安分的中年人。他們中間或許有不少人,是一畢業就加入如今這家公司的,好不容易熬成老員工了,卻依然免不了被裁員的可能性。老闆還會美其名曰:30多歲年輕力壯,不努力,光想躺在床上數錢,可能嗎?

永遠被招聘拒絕:35歲的人都去哪了?


三十多歲,老闆要你狼性,你卻早就想吃素了。

他們跳槽了,萬分後悔

有些人在35歲到來之前,就預見了自己在職場上的被動。

教育、建築、醫藥行業都是憑經驗說話,銷售、市場、管理這類非技術型職位的工資也屬厚積薄髮型。獵聘數據顯示,30-40歲的人擁有職場中最為騷動的心。他們指望在經驗有餘而精力仍在的這個期間,通過一兩次跳槽,讓自己的人生成功進階。

他們從30歲開始蠢蠢欲動,積攢人脈、保持自己的學習能力,鍛煉出了強大的內心,還確定了十分明確的目標。但即便這樣了,35歲的黑洞也不是所有人都能逃過。它就是處於你人生中中間間的位置,讓你覺得進退皆不對,還處處埋好了陷阱,一不留神,便前功盡棄。

可用人單位也有他們自己的邏輯。不要35歲以上的,是因為你的成長空間和未來能給公司帶來的價值很可能還不如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

;而且一個老油條還能想出各種各樣的不加班藉口,什麼女兒想我了,要回家照顧老人,他們就是不願意承認隨著髮際線的後退,自己體力已經熬不過夜夜加班的年輕人。可是這樣的人,老闆還得給他開出與工作年限相匹配的薪資?即便老闆當年數學是跟體育老師學的,那也絕不可能去做這個買賣。

35歲以上的中年人當然不是一無是處。虎撲用戶信德維拉指出,他們的競爭力所在是“搞定事情,搞定客戶、上司、下屬的能力。別人出馬都不行,你幾通電話就搞定了,這個位置才非你不可”。是否在35歲具備了相應的競爭力,可參考韓信和劉邦。“前者用兵多多益善,卻也不得不臣服於後者的馭人之術。”

可這世界,劉邦只一個,有優秀獵頭關注的精英也是少數。一年多前的兩會,廣東人大代表還曾提議廢除公務員招考年齡35週歲的上限,說選拔人才應不拘一格,後也不了了之。

他們去創業了,沒有然後

1999年,馬雲創阿里巴巴時正好35歲,這不知讓多少人看到了希望。

不走企業單位的獨木橋,還有創業的陽關道。想當年隨著經濟快速增長的大好形勢,互聯網等多渠道的開發,出現了不少創業成功人士。他們的大腦抵禦住了初創構思期的寂寞,肝臟熬過了一個個酒局,拉來了投資,轉眼成為CEO,實現財務自由,走上人生巔峰。

前段時間的企業和企業家,真真呈現出一副百花齊放的樣兒來。做超級電視、跨界研發汽車、大興共享經濟、推廣企業的同時為自己代言,給老闆這個角色做營銷。

只不過“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上天”總有下一句,不見風口,再好聽的經濟願景也成了曇花。創業的人呢,有些跑了,還有些留下來的,在微博發紅包。看,陳歐,83年的,今年35歲了。

或許還有些人天生勵志,不服輸,想想雷軍41歲才有小米呢!於是,他們只好研究起引領新消費升級的榨菜和方便麵。

前段時間,1982年出生的作家張悅然評論:

現在90後甚至00後的年輕人,我感覺他們始終希望得到安撫,或者說獲得積極的肯定讓自己可以在現在的環境裡呆得更舒服一點,但以前80後的年輕人卻總是不舒服的,我們會想要去對抗全世界,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年輕人樣貌。

這段話叫人細思恐極,第一批“叛逆”的80後已經在35歲的大風大浪中銷聲匿跡,90後、00後許是對世界多了些“佛系”的接受度,但又有誰能溫和地走進35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