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西安1.5h,這個有著3000多洞穴崖居遺址的地方,來這裡玩就對了

在陝西省咸陽市旬邑縣北部約十餘公里的城關鎮地域,沿三水河岸的懸崖峭壁上鑿有不少做工精細的洞窟,完整洞穴3000餘孔,是西周時期周人先祖的生活遺址。

距西安1.5h,這個有著3000多洞穴崖居遺址的地方,來這裡玩就對了

其不但數量繁多,且排列規整,層次分明,遠遠望去,恰似鑲嵌在絕壁上的一座座樓房。

距西安1.5h,這個有著3000多洞穴崖居遺址的地方,來這裡玩就對了

趙家洞

趙家洞又稱琅天洞,石窟群建於峭壁石崖上,外露其窗,內隱其洞。共分三層,其中上兩層現有完整洞穴45孔。洞內寬敞明亮,設有暗道,連接上下洞窟,洞外崖壁上修有棧道,架有云梯,使之穴穴相通,現痕跡仍存。舊址上有“宋金人避兵於此”之句,可以推斷創建於南宋之前。

距西安1.5h,這個有著3000多洞穴崖居遺址的地方,來這裡玩就對了

據當地百姓相傳,古時先人為避匪亂,常躲在石崖上,時間長了便相繼鑿洞居住於此。

距西安1.5h,這個有著3000多洞穴崖居遺址的地方,來這裡玩就對了

玩在旬邑

旬邑縣位於咸陽市北部,歷史悠久,旬邑就是《詩經·豳風》的豳地。東依黃陵、耀縣、銅川,南傍淳化,西鄰彬縣,北接甘肅正寧,處在渭北黃土高原溝壑區,革命戰爭年代是陝甘寧邊區的南大門。

千年泰塔:飽經歷史滄桑

說到旬邑,不得不提起這裡的地標性建築——旬邑寶塔。泰塔位於旬邑縣城中學內,是樓閣式磚塔,共分八角七層,高五十三米。始建於北宋仁宗年間,至今有接近一千年的歷史。

距西安1.5h,這個有著3000多洞穴崖居遺址的地方,來這裡玩就對了

這座泰塔的獨特之處,就是清風徐來那一陣陣悅耳的風鈴聲,聽後讓人心曠神怡。各層塔簷於轉角部位的中線上,用青石製成角石一根。它的外端均特意被加工雕鑿成螭首,自翼角伸出。螭首的頸部各有鐵鑄環套,用於系鈴。正是有此精細的工序才能聽到如此清脆悅耳的鈴聲,讓人歎為觀止。

唐家大院:漢族民居的瑰寶

唐家大院是清朝遺留下來的傳統民居,位於旬邑縣城東北7公里處。其規模之大要追溯到唐朝,鼎盛時期共有87家院落,多達2700個房間。現存的只有兩進三院,雖不及當年,但也能反映出其深厚的傳統底蘊。

距西安1.5h,這個有著3000多洞穴崖居遺址的地方,來這裡玩就對了

歷史的沉澱、文化的薰陶、深厚的底蘊,一磚一瓦,一塵一礫,精工細作,無論是木雕磚雕,還是雕刻石刻,都完美無瑕。在歷經了多年曆史後,這裡已經沒有當年的風采,但在這個現代科技發達的年代來說,這裡依然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值得我們慢慢去回味。

石門山:陝西的西雙版納

石門山位於旬邑縣東南方28公里的清塬鎮石門關,距縣城30公里,是關中北部的最高點。園內氣候溼潤,空氣清新,林草豐茂,風光如畫,被譽為“天然的動植物王國”。

距西安1.5h,這個有著3000多洞穴崖居遺址的地方,來這裡玩就對了

馬刨泉,亦稱神泉,清澈霖霖,甘甜無比。相傳秦時,大將蒙恬率30萬人馬築直道,苦於無水可飲。一日,扶蘇坐騎驚奔此處,刨出一汪清泉,即解人馬飲水之困,因此得名。

距西安1.5h,這個有著3000多洞穴崖居遺址的地方,來這裡玩就對了

扶蘇廟位於石門東峰山顛,公子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本應繼承大統卻遭奸人所害,漢唐時後人為他感到不平,於是便在此立廟祭祀,雖然歷經烽火洗禮,但這裡依然香火不斷,每年初一十五,都會有人前來燒香祈福。

距西安1.5h,這個有著3000多洞穴崖居遺址的地方,來這裡玩就對了

秦直道被譽為“天下第一道”,是秦始皇為抗擊匈奴南侵、快速集結部隊運輸糧草,於公元前212年至210年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修築的一條軍事大道。它在當時的地位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高速公路,是秦朝除了萬里長城外的第二大國防工程,雖不及萬里長城知名,但在歷史上也有著它光輝的一筆。

距西安1.5h,這個有著3000多洞穴崖居遺址的地方,來這裡玩就對了

看史前巨象——旬邑縣博物館

旬邑縣博物館位於旬邑縣城東大街體育場西側,建於1984年。館內陳列有距今約300萬年的旬邑黃河劍齒象化石、世界首具板齒犀牛化石和距今約一億兩千萬年前的恐龍腳印化石等展品。

距西安1.5h,這個有著3000多洞穴崖居遺址的地方,來這裡玩就對了

食在旬邑

旬邑花子饃

花子饃又叫心連心,旬邑特色小吃。純系手工製作,口味筋道,深受大眾喜愛。

距西安1.5h,這個有著3000多洞穴崖居遺址的地方,來這裡玩就對了

旬邑餄餎

餄餎古稱“河漏”。餄餎隨篩孔粗細,可粗可細,粗若筷子,細如粉條,圓細韌長,連綿不斷,快火煮熟,挑入碗中,食之筋光,十分可口。旬邑民間的婚喪嫁娶、造屋建房及一些慶典活動,多以餄餎為主食。

距西安1.5h,這個有著3000多洞穴崖居遺址的地方,來這裡玩就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