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幫千萬美國人克服失眠焦慮,卻在中國鮮爲人知|遠讀重洋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出品 | 遠讀重洋

2018 年 6 月 5 日,著名時尚品牌 Kate Spade 的創始人凱特·絲蓓在曼哈頓的公寓自殺身亡,享年 55 歲。

在外人看來,凱特·絲蓓的事業風光無限、家庭幸福美滿,是不折不扣的時尚教主、商界女強人。但因為抑鬱症,這位女強人被無情推下了命運的深淵,丟下了自己的丈夫和年僅 13 歲的女兒,還有她一手創立的時尚品牌 Kate Spade。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但凱特·絲蓓並不是第一位被抑鬱症奪走生命的知名人物。

01.

殺人如麻的抑鬱症

2017 年,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貝寧頓因抑鬱症在家中自縊身亡;2014 年,3 次獲奧斯卡影帝提名的羅賓·威廉姆斯因抑鬱症自殺;2003 年,同樣受抑鬱症困擾的張國榮,從酒店 24 層縱身躍下, 不治身亡。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根據 2017 年的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抑鬱症患者高達 3 億人,在全球十大疾病中名列第五;預計兩年後,抑鬱症將成為全球第二大疾病。

據統計,目前中國已確診的抑鬱症患者約有 3000 萬,成年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比例為 2:1。

面對抑鬱症,我們只能束手就擒了嗎?

當然不。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2013 年,維密超模米蘭達·可兒以年收入 700 萬美金,成為福布斯富豪榜上收入第二高的模特。但就在同一年,她與在《指環王》中飾演精靈王子的奧蘭多·布魯姆結束了3年的婚姻,正式分手。

可兒坦白說:“當我們分開時,我陷入了嚴重的情緒低落和抑鬱。這種感受使我猝不及防,我向來是一個樂觀的人,之前從來沒有真正理解過抑鬱到底是什麼感受。”

而幫助她逆境重生的,一個是瑜伽,負責野蠻其體魄;另一個是冥想,負責強悍其精神。

據可兒自己說,通過每天兩次的冥想,她不僅成功走出了抑鬱,還很快迎來了新的戀情。2016 年,她嫁給了比自己小7歲的 Snapchat 聯合創始人、億萬富翁伊萬·斯皮,重新收穫了幸福。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02.

冥想的傲慢與偏見

提起冥想,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玄學。甚至有人覺得,它跟宗教裡的神神鬼鬼有關係,是一種帶魔幻色彩的迷信儀式。

但實際上,冥想在美國早已成為主流,且得到了醫學界的廣泛認可。根據 6 年前的一次美國健康調查研究,全美有 1800 多萬人練習冥想,佔美國總人口的 8%。美國越來越多的醫院也都開設了診所,專門指導病人通過冥想緩解抑鬱。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不僅如此,許多全球知名人士也將冥想視為成功的最大訣竅之一。比如,暢銷書《原則》的作者、橋水基金創始人瑞·達利歐就說:“在我一切的成就中,冥想是幫助我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之一。”

除了達利歐之外,喬布斯、科比、默多克、施瓦辛格等世界級牛人都把冥想變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但如果你仍對冥想將信將疑,沒關係——我們專訪了冥想領域的泰斗級人物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讓他來告訴你:冥想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03.

誰是喬·卡巴金?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喬·卡巴金的名字可能比較陌生;但在美國主流醫學界和心理學領域,這個名字絕對是如雷貫耳。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卡巴金生於 1944 年,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麻省大學醫學院減壓門診的創立主任,師從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得者薩爾瓦多·盧里亞。

卡巴金最大的成就,是將正念冥想(Mindfulness Meditation)引入了醫學、心理學、衛生保健等科學領域。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正念冥想呢?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一般來說,冥想被分為專注類(Focused)和沉浸類(Open Monitoring)兩大類。兩者的區別在於:專注類冥想需要我們把注意力有意識地集中在某個物體、圖像、文字,或是自己的呼吸上;沉浸類冥想則是讓自己沉浸在此時此刻,感知自己的一切想法,但不作任何主觀判斷。

具體來說,沉浸類冥想就是正念冥想。而卡巴金,就是現代正念冥想之父。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那麼,正念冥想和抗擊抑鬱症又有什麼關係呢?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長時冥想(不代表每天都必須完成練習)的作用可以達到減輕 5%-10% 的焦慮症狀,並改善 10%-20% 的抑鬱情形,這與抗抑鬱症藥品的功效相當。

1979 年,卡巴金在馬薩諸塞州醫學院開設了減壓診所,首次用正念冥想來幫助患者放鬆減壓。

之後,他正式提出了“正念減壓療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簡稱 MBSR)”以系統性地治療患者。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如今,正念減壓療法已成為美國醫療體系裡規模最大的減壓治療體系。截至 2013 年,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已有超過 720 家的醫院、醫學中心和診所都開設了正念減壓課程,幫助病人通過正念冥想減輕病痛。

04.

痴迷於冥想的“瘋子”博士

這一次,是卡巴金先生第五次來華了。見到他的時候,這位 74 歲老人依然精神矍鑠,腰桿挺拔,雙眼深邃明亮,精力充沛。聊到興奮處,卡巴金還現場展示了自己平時是如何做冥想的——

只見他雙手交叉而握,深吸了一口氣;儘管周圍一片嘈雜(一米開外是舉著鏡頭的攝影師和拿著手機的助理),但當他閉眼冥想的那一刻,整個人迅速切入到一種穩如磐石的狀態,周圍似乎也瞬間安靜了下來。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而我們對卡巴金的第一個疑問是:這位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高材生,為什麼畢業之後不去搞科研,而是鑽研起了人們眼中的玄學——冥想呢?

據卡巴金介紹,他第一次接觸冥想是 21 歲,當時還是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生的他,參加了一場關於禪修的演講,而那場演講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演講結束的當天晚上,卡巴金就開始練習冥想,從那之後再也沒有停過,距今已經 53 年。

我決定不再做分子生物學的研究了,我想從事冥想的科學研究。我在麻省理工的同學們會終其一生研究科學,但是沒有人去研究冥想。如果我不去研究它,把正念冥想教給患者,沒有人會相信它有價值。

卡巴金說:“大眾需要一種正規的渠道去了解冥想,而不是把它看作一種玄學。”

但卡巴金仍然記得,當他決定轉行研究冥想的時候,他的諾獎導師盧里亞覺得他徹底瘋了,認為他在浪費自己的學術生命。

然而,當卡巴金撰寫的書

《多舛的生命(Full Catastrophe Living)》出版之後,他的導師立馬轉變了態度,甚至還主動請卡巴金來給自己上正念減壓課。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這本書首次出版於 1990 年,經過了幾十年的沉澱,它在美國“豆瓣”Goodreads上有了近萬次的讀者評分,分數穩定在 4.2/5,被公認為冥想界的“里程碑式”著作。

這也難怪——這本書是卡巴金歷經 34 年研究、超過 2 萬人臨床經驗的總結;他結合了心理學和精神學領域的最新成果,帶人們深入探究冥想與健康的關係,以及如何防治抑鬱症。

05.

冥想憑什麼能治抑鬱症

提到抑鬱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看心理醫生,或者服用藥物治療。但刊登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醫學》的研究表明:冥想可以加速減輕抑鬱症的症狀,並減少抑鬱症的發病率。

而這要從抑鬱症的根源說起——抑鬱症患者的腦中經常會不自主出現消極的想法,譬如“我好鬱悶”、“生活好絕望”、“我真沒用”,等等,然後掉入到負面情緒的陷阱中,無法自拔。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冥想就像大腦裡的開關,可以幫我們關掉負面的想法,不受消極情緒的影響。

當你產生負面情緒的時候,冥想會讓你靜下心來,細數你大腦裡的種種想法——包括負面和不健康的想法;同樣一個念頭,冥想讓你有了第三方的視角,以超然的態度重新面對它,而不是被負面情緒裹挾,讓自己深陷其中。

打個比方,當一路綠燈的時候,你一般是不會踩剎車的;當你產生了負面情緒,如果不加任何干預,也同樣停不下來。而冥想就如同一盞紅燈,讓你能夠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究竟為什麼而抑鬱,該不該抑鬱。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各項實驗也證明,冥想的確有這樣的功效——在一次由劍橋大學和多倫多大學聯合發起的冥想實驗中,學者對 173 位常年抑鬱症患者進行了觀察。結果發現,這些患者在進行冥想練習8周之後,抑鬱症狀減少了 37%。

不過,即便是接觸過冥想的人,有很多也對其有很大的誤區。比如,很多人認為冥想就是讓自己的大腦放空,停止思考,壓抑自己的想法。

對此,卡巴金說:這其實是對冥想的一種常見誤解。

“如果你認為一次成功的冥想練習是讓自己的大腦一片空白,那當你坐下的時候,你會試圖壓抑自己的想法,因為你認為最終的目標是讓大腦裡沒有任何想法。”

“然而,這會讓你頭疼得很厲害,因為你根本無法壓抑自己的想法”,卡巴金說:“思考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你經常在思考。如果你與它抗爭、壓制它,這將是極不健康的。”

冥想,其實是把你所有的想法都放在大腦的意識當中,讓你把它們好好看清楚,觀察它們來來去去,並且意識到——啊,我正在思考一件很消極的事情!

如此一來,即便產生再多的負面想法,我們也能通過冥想,從全新角度重新識別它們,把自己從情緒的陷阱中抽離出來。

06.

正念冥想裡的中國智慧

據卡巴金介紹,冥想除了在醫學界大受歡迎,還在教育領域掀起了熱潮。

在美國紐黑文、康涅狄格等地區的許多大學,冥想成了大一新生的必修課——每週,新生們必須參加 3 次的冥想課程。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校園內也建立了冥想中心,鼓勵學生和老師們通過冥想放鬆身心、自我調節。

如今,在美國已有 1800 萬人練習冥想,另外還有 100 萬兒童練習冥想。但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冥想仍被看作是一種“玄學”或宗教儀式,基本等同於“打坐唸經”。

其實,如果追根溯源,冥想的真正起源在東方,距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只不過,儒家管它叫靜坐,道家叫打坐,佛家叫坐禪。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卡巴金說,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蘊含了很多智慧,比如老子、孟子等等,他們都是世界級的思想大師:“但這些智慧似乎被罩在了宗教的大傘下面,沒有人去欣賞和珍惜這些深層的智慧——甚至,很多人誤認為這些智慧是迷信,它們年代太過久遠,已經不適用於現代社會。

但卡巴金認為,冥想恰恰非常適用於當今的中國社會。

“現在中國已是世界的領袖,中國有很多的壓力,因為它的發展太快了。而中國應對壓力的秘訣,可能就是來自於自己傳統歷史裡的智慧,它們會讓你富有同情心,變得仁慈,這些都是冥想的一部分。”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在採訪的最後,卡巴金說,他每次來中國,都有一些新的體會和心得。

比如,這次他學會了“正念冥想”中的“念”字。他說:“你看,正念冥想是一種讓你活在當下的練習,而中文“念”這個字則是由“今(Now)”和“心(Heart)”組成的,也就是Now over heart。當下之心,這也是一種智慧。”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每天都有無數人在出生和死去,我們並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當你仍在健康活著的時候,活在當下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彩 蛋

您將獲得我們整理的

喬·卡巴金獨家採訪實錄

及往期冥想文章精彩解讀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它帮千万美国人克服失眠焦虑,却在中国鲜为人知|远读重洋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多舛的生命》購買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