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以後的農村人,卻成了農村種地的主力軍!你那裡是這樣嗎?

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農民朋友們,通過【農機人說事】也購買到了自己心儀的農機,前段時間山東的一位農民朋友,家裡種了四十多畝的蘋果,前幾日剛採購了一臺多功能型果園管理機,實現了一機多用,開溝、施肥、回填、除草、旋耕及噴藥等,可謂是省時又省力。

50歲以後的農村人,卻成了農村種地的主力軍!你那裡是這樣嗎?

從之方面來看,這意味著年輕一代的農民留在家鄉也會有更多機遇。

但同時農村種植也面臨著老齡化的問題:

重慶一位獼猴桃種植合作社的理事長正遭遇了“高齡農民”的苦惱。這家合作社流轉了八百多畝土地,僱的農民平均年齡在65歲以上,在30多個“高齡農民”中,患有高血壓的就有七八個,合作社專門買來血壓計,下地前要先給農民量血壓。

50歲以後的農村人,卻成了農村種地的主力軍!你那裡是這樣嗎?

問起為什麼不請壯勞力?這位理事長說,農村勞動力緊缺,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不會種也不願種地,四五十歲的多在外地打工,剩下種地的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

年輕人不願務農,歸根結底還是農業的吸引力不足。

一沒“前途”,當一輩子農民,種一輩子地,有啥奔頭?二是沒“錢景”,辛辛苦苦忙活一年,一畝地的收入還不如打幾天零工掙得多;想要破解這一難題,關鍵就是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業成為吸引人的事業、有奔頭的產業。引導傳統農民向新型職業農民轉變,將成為解決我國農村勞動力短缺的重要手段。

50歲以後的農村人,卻成了農村種地的主力軍!你那裡是這樣嗎?


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國家重要培養新型農民、鼓勵大田作業的原因之一。

農民朋友們,你們村裡也是這種情況嗎?反正我家裡是!

更多農村、農業、農機資訊信息,盡在頭條號:農機人說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